2002年,中国IT界最大的新闻中,肯定包括3大门户的盈利消息。不过,每股不到1美分的“成绩单”不能永远当大旗扛,对于3大门户来讲,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2002年盈利的喜悦,在2003年已经成为新的压力,保持盈利,保持高速的成长,是“后盈利时代”的头等大事。 于是,搜狐给张朝阳定义的新身份——中国网络媒体的领军人物,也就顺理成章了。不久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张朝阳明确表示,2003年搜狐新闻要超越新浪。据搜狐新闻板块的负责人透露,张朝阳在公司内部已下了死命令。而“超越”的标准,就是广告收入——或者说,这本来就是搜狐的目的。 新身份 张朝阳不仅仅是搜狐的董事长和CEO,更是象征。张朝阳的身份,也就是搜狐的身份。 “中国网络媒体的领军人物”这个身份,张朝阳似乎从来没有用过,但是在搜狐自己的网站上,介绍张朝阳的时候,却突然有了这么一个“说法”。 在中国几大门户为盈利而努力朝多元化方向迈进的时候,搜狐自己的定位从门户变成了“新媒体、电子商务、通信及移动增值服务公司”。这三个形容词也勾勒出了搜狐实现盈利的3大支柱业务——广告、电子商务、短信。2002年,搜狐非广告收入的比重上升到了50%,其媒体色彩——或者说“注意力经济”的份额下降到了历史最低。 客观地说,帮助中国几大门户走出困境的最大因素是短信业务的爆发性增长。去年,搜狐几条业务线中,增长得最快的是非广告收入,其中短信是一号功臣。迈过盈利门槛之后,在.com能够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的今天,反思这一年的得失,不可否认,短信的收入是“意料之外的收获”。 虽然短信目前给互联网公司带来的收入可观,但是中国从事移动增值服务的公司,目前大大小小不下数百家,门户网站拥有的用户量和品牌优势,并不能通过短信得到完全体现。中国去年短信发送量超过700亿条,按每条0.1元计算,产生的收入达到70亿元,但是几大门户从中只分得了很少的一部分。 况且,相比中国互联网用户迅猛的增长势头,中国移动通信用户的增长近几个月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放缓。短信或许是救急的良药,但是要支撑公司的长远发展,未必可以一直依靠。 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搜狐每个季度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张朝阳说:“我们相比其它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持续增长。” 搜狐内部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公司已经在为短信收入可能出现的波动而作准备。相比短信等,广告收入的稳定、高毛利率是很大的优势;而且广告目前依然占据了搜狐一半的盈收。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朝阳明确表示“注意力经济并没有过时”。中国互联网增长最快的、最有力量的就是眼球的数量,曾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被否定的“注意力经济”,而今必须重新定位。 要吸引广告,基础就是新闻。张朝阳“网络媒体领军人”的身份,代表的是搜狐“网络媒体领军公司”的目标。 新挑战 明天,是搜狐第4届“年度十大新闻”评选揭晓的日子。张朝阳说:“这次评选表现了搜狐对新闻的重视,是搜狐当年最重要的活动,是为新闻战打响的发令枪。” 搜狐的新闻战,只有一个对手。挑战新浪在新闻上的地位,搜狐为此已经付出了一年的努力,并成为2002年新浪搜狐延续不断的争端的导火索。 在接受采访时,张朝阳坦言,自己犯过的最大错误,就是在“1998年忙于协调股东之间的关系不能脱身,将新闻的优势拱手让给了新浪。”新闻居新浪之后,是张朝阳的一大心病。 互联网不但是个赢家通吃的世界,网络媒体更要面对受众的阅读惯性。面对新浪在这方面的优势,搜狐一方面要争取新网民,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市场活动,将读者从新浪那里“挖”过来。 据搜狐新闻中心负责人透露,今年,搜狐在新闻上的投入将超过“竞争对手”,金额比去年翻番,达到千万级。人力配备上,搜狐新闻的员工目前是“竞争对手”的3/4,今年将大幅度增加,并超过对方。在媒介的合作上,搜狐也将展开大规模的购买行动:“这种合作不同于以往,合作将是排他的,也就是说,只能向搜狐一家(互联网公司)提供内容。” 除了在“量”上的投入,搜狐也正在尝试以新的眼光对待网络新闻。如果说新浪以海量的新闻制胜,那搜狐则提出在“海量”中“提炼出结构性、针对性、观点性的新闻”,从报摘走向原创。去年推出的“搜狐视线”栏目,是搜狐告别“粘帖时代”,建立自己“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的一大尝试。去年,搜狐视线关注的几大主题——环保、艾滋病、弱势群体等,都带有了强烈的人文色彩,本身就带着张朝阳的个人印记。 据悉,在搜狐内部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点击量、分人群的满意率、专家反馈等,这些指标与其说是搜狐内部的目标,不如说是提供给广告主的“成绩单”。“Charles(搜狐内部称呼张朝阳)给我们的要求是,今年广告的成长不能低于公司的平均水平;年内,广告的市场占有率要实现飞跃。” 不久前,搜狐CEO张朝阳和新浪总裁汪延碰面,双方的表情都颇值得回味,不知是在握手,还是在较劲。 ■文/本报记者张懿, 图/刘春杰/photoc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