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价不能体现供求关系--今夏缺电反思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8月21日09:17 新华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新华网北京8月21日电 :
夏季用电高峰随着“立秋”的到来而稍稍缓解,全国拉闸限电的19个省市也将慢慢开始“解禁”。回首今夏缺电,我们应该反思什么?
电力弹性系数与现实脱离
国家电网动经研究中心电力市场研究所所长周峰介绍,有一个专业名词叫电力弹性系数。它是发电量增长率与GDP增长速度之比。电力弹性系数到底达到多少才能够供需平衡,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当经济增长构成中,重工业占了多数,必然造成弹性系数高,当高新技术产业等新经济成分占了经济发展的主体时,弹性系数则较低。在许多测算中,电力弹性系数被作为预测用电“大盘子”的重要依据。“九五”期间,我国平均电力弹性系数为0.72。加上“九五”末期我国经济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洪水等因素的影响,当时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基于此,在最初制订“十五”规划的电力目标时相对保守。到“十五”末期,装机容量达到3.7亿千瓦-3.8亿千瓦,用电量达到17300亿千瓦时。在重新修改之后,也只是装机容量达到4.2亿千瓦-4.3亿千瓦,发电量达到20000亿千瓦-21000亿千瓦时。而在2002年底,我国装机容量已经达到3.57亿千瓦,发电量已达16386亿千瓦时。据预测,今年年底前,整个“十五”的用电目标就会全部实现。
目前采用的弹性系数法预测用电需求的做法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形势。“九五”期间的电力弹性系数一直小于1.0;而这几年的电力弹性系数都远远大于1.0。电力弹性系数与现实已经严重脱离。
中国电力咨询顾问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吴云建议,下一步对“十一五”的用电规划应采用自下而上的、分行业的预测方法。对规划,除了科学的方法外,还需要动态管理和滚动调整。否则,就会陷入被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