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昨天(10月17日)关于省卫生厅重拳出击医生索要“红包”的报道,在广州地区的医患双方产生强烈反响。各医院纷纷表示,坚决响应这场行动。不过,不少医务人员也向记者反映,其实现在主动向病人索要红包的已经非常少,经常是病人千方百计送“红包”,而医务人员坚决拒收,双方展开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医务人员特委托记者转告广大患者,不要再送红包,否则医生是要丢饭碗的。 病人想花钱买心安 记者采访发现,患者为了送红包可谓用心良苦,有一次未送成送两次三次的,有等在医生家门口不收不走的,有偷偷塞给医生不让医生知道的……更有甚者,医生不收红包,患方以为医生想推卸责任,于是大发雷霆,甚至对医生大打出手。 以广东省一七七医院为例,该院从1993年提出“向红包开战”以来,平均每年都拒收病人送的红包1000多次。据统计,今年以来,该院医务人员已拒收金额达10多万元。 患方为什么要千方百计给医生送红包呢?主要还是想花钱买心安。近年来,医患纠纷逐渐增多,常可从报纸或电视上看见一些诸如医生不小心把纱布留在患者肚子里之类的报道,患方担心医生看病或做手术时漫不经心,送点钱能增加手术保险系数。这种心态在病人中占绝大多数。还有的是想花钱通融医生,达到某种目的,如早日做手术,缩短住院时间,调换床位等。当然也有确实送红包还人情,表达感激之情的。此外,还有一部分病人是怕别人看不起、为图吉利,送红包祈求平安、破财消灾。 总之,现在医生主动暗示或索求红包现象,已经非常少了。 医院千方百计拒红包 近几年,广州地区各大医院都响应上级号召,向“红包”开战,采取了许多措施,禁止医生收受红包,还经常向患者宣传不要送红包。各医院为拒红包出尽奇招。 医生主要的拒收方法是当面拒绝,虽然这样双方可以有些尴尬,但是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医生只要解释清楚,病人一般会理解。省中医院推出的一招很管用:收下信封退掉钱,病人很容易接受。这种方法用得越来越广。此外,一些医院还进行变通,或将红包变成住院押金,或用红包里的钱买营养品送给病人,或先收下等病人出院时再退回。更有医院重奖退红包医生。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规定,凡是退还红包的医生都可按退还金额30%获得奖励。 将红包拒收到底 在前天为卫生系统“春风行动”进行动员时,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明确表示,医生向患者索取红包,不论金额多少,只要发现一次,就要严惩,情节严重的将取消其行医资格。广大医务人员对此表示赞成,认为坚决不能让少数害群之马,毁掉整个医务人员队伍的形象。 省直医疗卫生单位行业作风建设特邀监督员梁文永律师说,经过多年的治理整顿,“红包”现象已经逐渐得到一定的遏制。近年来,卫生系统把“红包”问题的处理与经济利益、职称评审及聘任、晋升和评选先进挂钩,医务人员收受病人或家属的“红包”现象已经逐渐减少。因此建议建立医疗机构行风景气指数公示制度,对外公布各医院的医德医风情况,供公众在就医时选择,这样可以促使医院狠抓医德医风建设。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告诉记者,很多病人都认为手术前送红包,医生才会用心做手术,实际上以他几十年行医的经历来看,只要一进手术室,根本就来不及考虑红包的事情,更不用说是对哪一位病人偏心了。这位医生曾多次私下与同行探讨,绝大多数医生都认为送红包不会对手术的进展起任何根本性作用。有些同事还说,病人送红包,送了也白送。 患德患风不容忽视 法律界人士建议制订《病人道德公约》 前天(10月16日),在为全省卫生系统医务人员代表讲课时,针对目前人们注意力都集中在医德医风问题上的现状,省直医疗卫生单位行风建设特邀监督员梁文永律师呼吁重视患德患风,并建议制订相关的《病人道德公约》。 梁律师表示,目前要遏制“红包”现象,不能一味强调医德医风。从法制的观念来看,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摆在同等地位上,即医疗机构要依法治医和以德治医、医务人员要依法行医和以德行医、广大患者也要做到依法求医和以德求医。他认为,在当前的医患伦理关系上,比较重视医德医风建设,而对患者就医道德的引导,却相对较为忽视;在医患法律关系上,比较重视医务人员的法律义务,而对医务人员的执业权利,也相对忽视。 梁律师提倡的患者公德中,强调患者一定要理解医生所拥有的法定执业权利。他提出,医生不但拥有一般医疗权(包括疾病调查权、自主诊断权、医学处方权)、医学研究权和人格权,还有特殊医疗权(即可以不经过患者同意而实施的医疗权,是对病人同意权的限制,如对吸毒者的强制治疗权和对灾民的紧急治疗权)和特殊干预权(包括病人拒绝治疗及要求人体实验性治疗时的处理、向病人隐瞒或暂时隐瞒病情的权利及对病人必要的行为控制,如对发作期的精神病人)。 梁律师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制订《病人道德公约》,如遵章守纪、执行医嘱、尊重医务人员、诚实陈述病情、文明求医、改变消极生活方式等。作者:记者/段功伟 习生/余映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