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东上空透出一丝曙光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7月01日03:22 中国青年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6月29日,一向阴云密布的中东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以色列军方发表一项声明说,以军已于当日完成从加沙北部的撤军行动,并将该地区的安全控制权移交给了巴勒斯坦政府;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29日晚发表声明,宣布从即日起的6个月内停止袭击以色列目标。
法塔赫中央委员会是在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宣布有条件停火3个月后做出这一决定的。据巴勒斯坦电台援引一位法塔赫官员的话报道,这一停火声明征得了目前仍被以色列关押着的法塔赫领导人巴尔古提的同意。
至此,巴勒斯坦三个主要派别都已宣布停火,但以色列有关当局对此表示怀疑。以外长沙洛姆当天表示,哈马斯和杰哈德等巴武装派别宣布停火“实质上是在争取时间”,以便对以色列发动更多的攻击。
美国政府对巴以双方采取的上述行动表示了欢迎。美国白宫女发言人斯尼当天在美国总统布什位于得克萨斯州克劳福德的牧场庄园附近对记者说,“任何减少暴力的行动都可以被视为是朝正确方向迈进的一步”,但“根据‘路线图’计划,有关各方有义务铲除恐怖主义的基础设施,因此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此间舆论也认为,以色列的“撤军”和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的“停火”都是中东和平进程中的重大喜讯,如能顺利实施,将成为自今年4月美国支持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推出以来,巴以双方向着和平方向迈出的最积极的一步。
美国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一位学者曾说,在中东和平问题上,只有总统亲自卖力参与才说明美国政府对此问题的真正重视,也只有这样,中东问题才可能出现突破。6月初,布什总统亲赴中东推销“路线图”;6月28日,他又派出自己最信赖的助手———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代表自己”赴中东撮合。如今,中东和平出现的这一突破性变化,再一次证明中东和平进程中美国因素的关键作用。
28日,赖斯在抵达中东的当天晚间便在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城市杰里科会见了巴自治政府总理阿巴斯和其他巴官员,对巴勒斯坦武装原则上同意停火的协议表示欢迎,并正式邀请阿巴斯在未来数周内访问美国,在华盛顿与美国官员一起详细研讨“路线图”的具体实施计划。斯尼也向此间新闻界证实,赖斯的确已邀请阿巴斯访问美国,但访问日期尚未确定。
一个时期以来,布什政府一直故意排斥“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美官员走访中东时也大都拒绝与之相见。因此,赖斯邀请阿巴斯访美受到了观察家们的普遍重视,认为此举表明美国希望重新加强与巴勒斯坦当局的接触,同时也说明布什政府期望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真情实意”。
据报道,赖斯与阿巴斯、巴安全事务部长达赫兰、外长沙阿斯、财政部长法耶兹及内阁谈判事务部长拉布进行长达了三个半小时的“闭门会谈”。阿巴斯在会上向赖斯表示,巴方希望以色列释放巴勒斯坦的多位政治犯,还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自由,以及尽快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撤军,同时停止犹太定居点的建造。不愿透露姓名的巴勒斯坦官员说,赖斯在会谈中强调,只有各方合作才能保证“路线图”计划得以实施。
内阁谈判事务部长拉布在会议结束后告诉记者:“会谈很积极。赖斯表示美国政府欢迎停火协议。我认为,停火协议必须得到美国的支持,不然这只是一纸空文。我们在会上敦促她支持停火协议。”他还表示,赖斯的访问是美国致力于推行中东和平计划的一个“强有力和令人鼓舞”的信号。
29日,赖斯与以色列总理沙龙及一些内阁成员举行了会谈。在与赖斯的单独会谈中,作为一种和平姿态,沙龙向赖斯介绍了以军即将从加沙地带撤离的具体方案。沙龙还表示,以色列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缓和对巴勒斯坦人的限制,其中包括释放被以方关押的巴勒斯坦人和允许巴勒斯坦人建造机场等。但双方在隔离墙问题却上出现明显分歧。
赖斯在会谈中对以方提出警告说,美国政府认为,以色列政府现在建造的隔离墙实际上是在确立一条政治边界,并称“即使隔离墙还算不上政治问题,但它也正在成为一个政治问题”。对于赖斯的这一警告,以方表示强烈不满。沙龙告诉赖斯,以色列非常不希望美国方面产生误解。隔离墙不是政治问题,“这一点不容谈判”,以色列也不会做出妥协。据悉,沙龙的这一表态得到了包括财政部长内塔尼亚胡在内的多名内阁成员的支持。
隔离墙是以色列以防止自杀性爆炸渗透为由沿“绿线”修建的一堵高墙,并辅之以壕沟、地雷、监视器等。巴方一直视以色列建造隔离墙是在制造种族隔离,并担心随着隔离墙的建成,它将成为巴以最终的政治边界。
以军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称,以军此次撤离是落实以巴官员上周达成的停火协议,在撤离完成之后以军方将发表一份正式声明。在以军撤离后,巴勒斯坦安全部队将进驻加沙地带北部,全面接管当地安全事务。
此间有观察家指出,虽然中东和平进程出现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但相关各方的分歧依然存在。在今后的和平进程中,道路依然不可能平坦,参与各方仍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