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沿淮灾区开展生产自救走出洪水阴影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8月06日20:49 新华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新华网合肥8月6日电 (记者武书周雷)在通往安徽省阜南县曹集乡的道路两边,触目是洪水刚退后的泥泞,黑而粘的土地上水潭四布,浸泡了20多天的农作物软弱无力地趴伏着。
村民张西琴正忙着拔掉地里死去的毛豆秧。“我们先整整地,犁过以后晒一晒,然后种上萝卜、油葵和白菜。如果天气正常,80天就能收获了。”
特大洪水刚退,中国沿淮灾区的农民就开始重建工作,灾民们领到政府免费发放的晚秋作物种子后,对水退后的抢种补种早已做好了打算。
曹集乡所在的蒙洼地区在今年的淮河洪水中经历了两次蓄洪。第一次蓄洪后,张西琴家按政府统一规划抢种的绿豆被第二次蓄洪冲掉了。然而,面对颗粒无收的田地,这位57岁的农妇没有报怨:“洪水涨上来谁都没办法。现在我们还有机会。”
淮河流域总人口为1.65亿。到目前为止,政府确认今年淮河洪灾的死亡人数为16人。据初步统计,淮河流域内的安徽、江苏、河南3省受灾人口4751.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81.7亿元。
阜南县郜台乡的各个庄台至今仍被水围困,但生产自救工作早在灾民手头的柳编活里开展起来。当地因盛产耐涝抗旱的杞柳而形成的柳编工艺已有约400年历史,但形成产业只是近20年的事。如今郜台乡的柳编产品已远销海外,还进了沃尔玛超市,农民收入大增。
柳编大户刘维利在蓄洪后的一个月里一刻也没闲着。“今年3月刚买的电脑帮了我大忙!洪水期间,我从网上卖了20万元的柳编产品,还通过电子邮件联系了10多万元的订单。”刘维利深感庆幸。
除了灾后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一些灾区还尝试着在生产自救中寻求发展。颍上县汤店镇就制定了扩大养殖规模的详细规划。镇党委书记张志刚介绍说,今年淮河流域大面积受灾,搬迁灾民喂养的大批家禽家畜都急待出售。当地灾民在镇政府的鼓励下,低价收购外地牛羊,准备在洪水过后扩大养殖规模。
“我们还打算从合肥市购进30万只雏鸡,如果年底鸡全部出栏,不仅可以弥补洪水造成的耕地损失,平均每个农民还能增收200多元,”张志刚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