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mages/c.gif) |
院校应培养培养具新理念的指挥人才适应军事变革 |
![](/nimages/c.gif) |
![](/nimages/c.gif) |
| NEWS.SOHU.COM 2003年09月01日07:53 解放军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images/c.gif) |
|
主持人王志祥语:面对人才的需求量和知识更新速度的急剧增长,军队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如何站在军事变革的潮头,按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努力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军事人才?近两个月来,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就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新发展,发动全院官兵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大家带着新的观念、新的思路和新的视角,对未来可能打什么样的仗、用什么样的人,军队院校尤其是中级指挥院校培养新型人才的规律和特点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他们的发言值得参考。
信息时代催生新型作战样式
话题背景:人类历史发展至今,已发生6000余场战争,但没有一场战争是上一场战争的“复制”。海湾战争一结束,美军马上修改作战条令,认为此次作战的样式已经过时。此后发生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其作战样式的多变性、力量的多元性、战场的多维性、节奏的快速性和指挥协同的复杂性,几乎是强制性地改革了人们对战争面貌及规律的认识。
王曙光(教授):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已经或正在改革现代战争的面貌,战争的形态正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嬗变。信息化局部战争已被推向军事斗争的历史舞台。
杨斌(研究生学员):从已进行的几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可以看到,交战的空间向着陆、海、空、电、网等多维领域扩展,作战行动向全高度、全方位、全天候发展,信息优势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任为民(某集团军参谋、学员):随着信息化战争形态的逐步形成,传统的作战模式和作战观念受到了严峻挑战,这对和平时期军队建设、人才培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担负中级指挥员培训任务的院校,一定要勇立世界军事变革的潮头,科学预测和把握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规律,着眼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全新的观念、前瞻的眼光、强烈的责任,为“打得赢”培养信息化指挥人才。
新型作战样式呼唤新型指挥人才
话题背景: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知识已成为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军事对抗主要取决于交战双方人员信息素质的较量。可以说,懂得信息化战争指挥和信息化军队建设的新型人才是强军之本,是“打得赢”的基础。
魏建忠(院政治部主任):未来战争既是高技术兵器的“硬”对抗,也是人才素质的“软”较量。如果武器装备的落后是制约我军质量建设的重要因素,那么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缺乏,则是制约质量建军和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张攀雄(博士生导师):军校作为人才成长的基地,必须站在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加速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新军事变革中的人才培养问题,确立全新的人才观。
孙鑫兆(某部副师长、学员):现代战争正在成为以信息化为特征的高技术战争,人才观念的落后就意味着被动,用昨天的经验打不赢明天的战争。人才培养必须盯着今天的战争学,追着明天的战争练。
新型人才需要新的培训方式
话题背景:跨越式发展是加快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惟一途径,也是缩短我军与世界军事强国差距的惟一出路。迎接世界军事革命发展挑战的关键在人才。军队院校只有按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审视人才培养,才能在我军现代化建设中有所作为。
曾苏南(训练部长):在信息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要求军队院校构建一个科学先进的人才教学体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据此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和系统整合,形成既有时代特征又有军队院校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以适应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要求。
周道雷(教务处长):培养新型人才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应做到形式多样,广泛开展案例式、专家答疑式的互动式教学等;要加强与部队及地方院校之间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在开放和交流中,吸收借鉴一切优秀的教育成果,营造一种更为宽松、开放的教育氛围。 |
|
![](/print/c.gif)
|
![](/print/c.gif) |
|
|
|
![](/print/c.gi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