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婚姻:拉近上海人与世界的距离
涉外婚姻折射上海巨变
新华网上海6月17日电(记者潘清 季明)在上海,如今每100对新婚夫妇中平均有3对是涉外婚姻,在中国各省区市中名列第一。
这一数字来自于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市民政局联手进行的上海涉外婚姻调查。这一调查显示,涉外婚姻在上海变得越来越寻常。
据统计,1996年至2002年的7年间,在上海登记的涉外婚姻超过2.1万对,平均每年3000对。这个数字比1980年增加了7倍多。
“每个工作日我们平均要为13对中外联姻的新人颁发结婚证书,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上海市民政局婚姻管理处处长周吉祥说。
在上海,涉外婚姻中的“那一半”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约有四成的境外新郎或新娘来自日本,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则分别为13%和5%。
“交往机会和文化认同程度是涉外婚姻发展的两个最基本因素,它们决定了上海涉外婚姻的特点,”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丁金宏说。
丁金宏认为,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涉外婚姻的不断增长,正是上海逐步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结果。
本次调查揭示,20年前上海涉外婚姻几乎是清一色的“沪女外男”型,“老夫少妻”在其中占了很高比例。这与当时上海女性通过婚姻途径改善自身生活状况的动机密切相关。而近年来,上海涉外婚姻中男女双方年龄差距在逐渐缩小,而且平均每年有300位上海男性迎娶外籍新娘。
丁金宏说,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随着上海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市民素质的提高,上海涉外婚姻中出现了逐渐淡化金钱、国籍等非感情因素的趋势。
在涉外婚姻增多的同时,上海市民也在用日益宽容的态度看待跨越不同种族和文化的联姻。
几年前,上海市民姚庭来得知女儿姚蔚珺要嫁给一个高鼻子的美国人时,心中多少有些异样的感觉。而眼下,用半生不熟的英文与“洋女婿”丹尼尔聊天,给不到半岁的混血小外孙换“尿不湿”,成了他最开心的事。
“尽管我们和丹尼尔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都有很多不同,但还是能找到很多彼此感兴趣的话题,”姚庭来说。他和妻子对这位“洋女婿”很满意。为了更方便沟通,老夫妇俩开始利用闲暇补习英语。
事实上,上海涉外婚姻中以往那种“结婚后就出国”的模式已经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涉外婚姻当事人选择在上海工作和定居。上海市民政局婚姻管理处处长周吉祥说:“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这个城市的魅力。”(完)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