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乐诗,香港极地博物馆基金创办人,著名华人女探险家,曾八赴北极,五登南极,三攀珠穆朗玛雪域,足迹遍及世界七大洲五大洋。日前,被誉为“极地奇女”的李乐诗在大连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讲述了自己独特的心路历程。
转自搜狐
从小梦想周游世界
转自搜狐
想像中的“极地奇女”是一副风风火火的侠女形象,可是见面之后,记者感受到的却是其单薄的身材,朴素的衣着和温细的话语。
转自搜狐
李乐诗从小就有周游世界的梦想,喜欢看《鲁滨逊漂流记》等游记类书籍。上学期间她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球类活动及游泳等体育项目,为自己将来周游世界进行了良好的体能储备。同时她又潜心学习绘画、摄影,借助艺术手段全面了解世界。后来她挣了钱,就开始环游世界并涉足极地探险,进而喜欢上了极地的白色世界,成了一名极地科学工作者。
转自搜狐
极地是最好的环保教材
转自搜狐
李乐诗认为,人类在地球上研究“三极”的历史已经很长了,但是我们现代人大多对极地不很了解,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其实极地世界和我们密切相关,只有身处白色世界,才能切身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
转自搜狐
李乐诗长期跟一些中外的科学家一起进行科学考察,她说不光是我们以前经常听说的臭氧黑洞、温室效应、冰层溶解对气候有很大影响,科学家发现冰层下面的细菌等浮游生物也越来越有毒,从极地能处处发现地球生态平衡遭破坏的痕迹,而“三极”轻微的震撼,都会显示我们常住的家园即将有不断的灾害来临。李乐诗有一种使命感,她说,中国的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中国环保教育存在一个断层带。她认为应该通过极地的宣传达到环保教育的目的。
转自搜狐
极力倡导建极地博物馆
转自搜狐
李乐诗说,极地的主要内容还是科学考察,这项事业需要传承下去。上一代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那批人年纪已经大了,李乐诗也跟了他们20年,不可能总是这批人去做,星火相传,需要培养下一代,因为下一代更有魄力,更适应现代化和未来的要求。但是老一代科学家确实很有经验,李乐诗要把他们写出来,记录下来,拍下来,下一代可以通过这些学习,将来在极地科学和环保方面做得更好。所以十几年来李乐诗一直极力倡导在国内建极地博物馆,此次大连圣亚建极地世界,李乐诗倾其所有,将其视为生命的所有记录极地旅程的影像、图书及实物资料交给了圣亚。她认为这个极地馆是世界的第一个“三极”馆,虽然内容深度还略显不够,但是至少在宣传极地世界方面有了好的开始。
转自搜狐
极地世界里以苦为乐
转自搜狐
对于醉心极地的李乐诗来说,每一次旅程都难以忘怀:从冰山滚下来,掉入冰海中,在狂风暴雪中前行,在20米惊涛骇浪中颠簸。
转自搜狐
李乐诗多次深入极地,看日出日落,看海豹企鹅,和爱斯基摩人一起生活,一起到野外打猎,和科学家一起登山,到北冰洋科学考察,这样的生活十分充实。李乐诗在这种生活中体会最大的乐趣是大自然给她的震撼,她为此拍摄了很多,记录了很多,她认为科学家不可能做得这么细,需要艺术工作者帮助记录下来,这样的工作让她感觉特别有意义,因为极地不但需要科学参与,更需要宣传。她这样做没有报酬,完全是自己拿钱义务做的,但她认为很值得。
转自搜狐
愿意在大连作极地讲座
转自搜狐
听李乐诗娓娓道来,记者仿佛走进了她那片白色世界。她说:“在我的思维天地里,看到自然界鬼斧神工,亲历过自然神奇的天威,深感自然赐给我们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地,特别是极地的白色力量,正关系着我们生命何去何从的重要问题,我们为什么不善待自然,不关心环保,不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天地?”这是李乐诗20年来感受探索自然的经历,为“白色力量”向人类发出的倡导。
转自搜狐
多年来,李乐诗经常被邀请为各地学生作公开讲座,分享她在推动环保问题上所进行的工作以及她的冒险经历和最新的科研资料。如今她已经在香港、北京、上海等地作这种讲座超过百场,有30多万名学生通过聆听她的讲座,从而得到鼓励,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关注及爱护地球。李乐诗告诉记者,她将在合适的机会再来大连,为大连的学生作有关极地的讲座。本报记者 纪永江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