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大健康理念!看看宁夏宝丰医院及养护院项目是怎么做的~

随着“大健康”理念的逐步落地,医疗建筑的定位也在转变,不仅是服务于患者,为其提供治愈疾病的场所,而且逐渐发展成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服务的设施。现今,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养老、康复护理、长期护理的需求逐渐增多。同时,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预防、保健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医院的服务内容正在由单纯的治疗向包括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在内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拓展。

宁夏宝丰医院及养护院位于银川市,总建筑面积约为 570 000㎡。其总体定位为:集 2100 床的三甲综合医院、 1200 床的养护院、健康商业服务等为一体,打造“大综合、强专科、融合发展”的涵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区域医疗综合体。

设计方案以“健康”为中心,集医疗、养护、健康管理及健康商业等功能于一体,为人们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整个院区的布局以医疗区为核心,沿南北向展开。在医疗区北侧临街设置商业服务设施,向社会开放,提升商业价值;在医疗区南侧布置健康管理中心及养护中心。健康管理中心设置健康体检、健康管理、理疗康复、中医养生、月子中心等功能,与医养产业形成互补。养护中心融入适老化设计元素,与健康管理中心及综合医院联动,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护理服务。

一、基于特色专科医学中心的功能规划

( 一 )“ 三街”模式的功能组织

针对超大的建筑规模,方案设计了门诊街、医技街和住院街,分别服务门诊、医技和住院的人流,有效分流门诊与住院人群,既能缩短流线、减少交叉感染,又有利于动静分区、维持良好的医疗秩序。同时,建筑内植入多种服务设施和共享功能,为全院提供优质服务。

( 二 )诊疗空间的中心化布局

基于“大综合、强专科”的定位,方案打造了特色专科医学中心。依托综合诊疗平台,形成多个专科医学中心;通过对功能相近单元的整合,使各医学中心的门诊、住院及医技在平层或竖向实现无缝对接,有效压缩了就诊流线。

( 三 )名医诊疗中心

结合西北地区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方案在门诊区域设置了名医诊疗中心。该中心以中高端医疗服务为核心,以专科为特色,根据不同的专科设置相对独立的诊疗空间,方便国内外著名医师或医师团队坐诊。

( 四 )适老性养护空间

方案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及行动特点并做出相应的设计,包括无障碍设计、多层级的空间组合、引入适应地域性气候的富有活力的“阳光大厅”等,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四季皆宜的美好生活环境。

根据老年人的日常行为与空间的关系,提出“空间层级”的概念,将老年人活动空间划分为“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四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空间都有明确的界定,以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通过多层级的空间组合来保护老年人的隐私、提高他们对各种活动的参与度、营造家的氛围。

二、融入城市的交通体系

医院周边“停车难”是公认的难题,问题的根源在于医院交通与城市交通的割裂。项目基地三面环路,北侧及南侧仅允许开设院区辅助车行出入口,院区主要车行及人行入口须设置在西侧的友爱中心路上,高峰时段的车流组织以及院区各功能区域的交通组织是方案设计关注的重点。方案通过分散式出入口及立体接驳的交通体系将医院交通与城市交通融为一体,以缓解周边交通压力。

( 一 )分散式出入口

方案充分考虑院区功能布局、车流和人流来向及周边道路情况,分区进行交通组织,分散布置院区的出入口,以分解进出院区的车流、缓解院区对周边的城市交通的压力。

( 二 )立体接驳的交通体系

西侧设主入口形象广场,采用了港湾式立体交通模式和双首层概念。前往医院的社会车辆全部进入地下接驳区、停车场,出租车可直接将患者送至地下接驳区,患者通过扶梯、电梯抵达各诊疗单元。

三、情感化的形象设计

在“大健康”理念的指导下,医院由以疾病为中心向更加注重患者体验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医院建筑不仅要满足医疗功能需求,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

( 一 )开放、轻松的建筑形象

院区建筑的形象设计以“山水”为灵感,以柔美灵动、优雅舒展的形态形成极具亲和力的城市界面,开放的场所、自然的景观让院区以积极开放的姿态成为银川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优美的城市天际线的组成部分。

( 二 )建筑形象积极呼应地域文化

建筑形象及立面设计从当地的文化及城市环境特色汲取设计灵感,增加城市对新建医院的认同感,同时打破医院冷冰的形象,为医院注入地域特色 。

四、绿色的疗愈之所

项目东侧为 200 m 宽的城市景观带,具有优越的景观条件;高层建筑以优美的形态向自然开放,使绝大多数病房都能面向景观。院区建筑形体以非对称的形式展开,由一条贯穿南北的曲线将各区联系起来,同时也与整体医疗流程相结合,既是贯通整个场地的景观轴线、视觉廊道与交通轴线,也是医疗主街的延伸和拓展。绿色与阳光贯穿其中,共享大厅、院内花园与城市绿带交融,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疗愈环境与就医体验。

五、结束语

在“大健康”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医学观念正在悄然变化, 21 世纪的医学将从“以疾病为中心”走向“以健康为中心”;医疗建筑的功能随之从“治疗疾病”向“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拓展,并且将进一步与城市融合。

内容来自:《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2年4期

作者:许传刚

作者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往期干货:

打造智慧的“生命绿谷” ——浙江鑫达医院项目一期工程

有变!建筑师负责制后,勘察设计收费要不一样?快来看看这份征求意见稿~

一表读懂!5月1日起执行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做了这些调整~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