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老人15年存建行120万,2019年儿子结婚想取出,银行:你倒欠13万

老人15年存建行120万,2019年儿子结婚想取出,银行:你倒欠13万

陈设不多的客厅里,一位阿姨坐在木椅上,皱着眉头,面向镜头,说话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哽咽: “钱不翼而飞了。”

原来,这位姓纪的阿姨在15年前就开始往她的建行卡里存钱,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她每日节衣缩食,生活简单而节俭,每省下一笔钱,都会存进她的那张建行卡中。

15年间,纪阿姨往建行卡中累计存了120万元人民币,2019年,纪阿姨的儿子即将要结婚,为了帮儿子筹备婚礼,纪阿姨专门挑了一个好日子,喜气洋洋地去建行取钱。

谁料钱没取到,反而被银行告知,纪阿姨的银行卡里不仅没钱,反而倒欠了银行13万块。

不翼而飞的120万元

中国人有着很独有的特质,比如蕴藏在DNA里的谦逊,比如天生喜欢种菜,比如防患于未然地存钱意识。很多的中国人,尤其是有家室的中老年人,是不爱乱花钱的。

因为担心将来会有急需钱的时候,所以他们一般都会留下一部分钱用于理财,或者干脆存进银行,等将来有需要的时候,再把钱取出来。

尽管有很多高收益的理财方式,但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将钱存进银行这种稳妥的方式,因为人们看中的就是银行风险小,可信度高。

纪阿姨和很多其他人一样,认为钱存在银行中比较保险,于是在2005年,纪阿姨带着钱走进了建行内。

接待纪阿姨的是一位小姑娘,在表达了存钱的目的之后,小姑娘带领她在柜台前办理,由于纪阿姨年龄比较大,并不了解存钱的过程,小姑娘便热心地帮助她搞定了一切。

在事后,纪阿姨非常感谢接待她的女孩,在她的眼中,女孩事无巨细地帮她操作了一切,省了她很多的麻烦。

毕竟一位老人面对着复杂的存钱程序,很容易手忙脚乱,但纪阿姨没有想到,就是因为她对这个女孩的信任,导致了银行卡里120万元不翼而飞。

在第一次存款之后,纪阿姨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存款,但不知为什么再也没有看到之前帮助她的那个女孩。

对于女孩的消失,纪阿姨以为对方可能去了其他地方工作,并没有多做怀疑,后来纪阿姨存钱的业务便转交由一位姓董的经理负责。

时光飞速流逝,15年很快就过去了,纪阿姨陆陆续续往银行卡里存了120万元。但是由于节俭,所以从来没有从银行卡往外取过钱,直到2019年纪阿姨的儿子准备结婚。

本来一切都是很顺利的,纪阿姨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去建行取钱,却没想到,银行卡中根本就没有钱,不仅如此,纪阿姨反倒欠银行13万元。

遇到这样诡异的事情,纪阿姨感觉匪夷所思,她的第一反应就是银行查错了,但是银行经过多次检查,非常肯定地确认纪阿姨的卡中并没有钱。

听到这个消息,纪阿姨开始试图联系董经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一直负责她业务的人却凭空消失了。

而经过银行的反馈,在纪阿姨来建行的几个月前,董经理曾经从纪阿姨的银行卡中操作转出了69.3万元,还借贷了13万元。

听到这个噩耗,阿姨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她很快联系上了警察和记者,经过警察的调查发现,董经理将转出的钱都用来购买赌彩了。

同时,警方还发现,董经理经常以纪阿姨的名义为其购买理财产品,事后还会建议阿姨将小票撕掉,以防止别人窥探隐私。

年长的阿姨作为一个外行,并不懂得理财和保护隐私,所以自然是董经理说什么,她就做什么。

由于纪阿姨毫无理由地信任,所以她并没有意识到,那些理财产品和贷款表面上虽然署的是纪阿姨的名字,但实际上,使用这些理财产品和贷款的人,却并不是她。

由于董经理的这个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该案的案件性质已经到了刑事阶层,警方很快开展立案调查。

还原真相

经过一段时间的查询,阿姨的钱丢失的整个过程,逐渐浮于水面。

原来,阿姨刚开始存钱的时候,遇到的小姑娘本就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小姑娘在帮助她的时候,正好得到了纪阿姨的银行卡信息和存款信息。

后来董经理知道了小姑娘的事情,便和对方商量,希望这个女生将纪阿姨的银行卡信息告知给她,将来得到钱以后,董经理会将钱分一些给这位女生。

在金钱的诱惑下,小姑娘将她所知道的有关纪阿姨的存款信息全告诉了董经理。

但同时也是因为做了亏心事,每每在纪阿姨来到银行存款的时候,女生都会吓得心惊胆战,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在银行工作了两个月之后,女生就主动辞职了。

2019年3月,董经理通过暗箱操作,分几次将银行卡中的钱挪走,同时又通过纪阿姨的信用卡购买了几十万的原油期贷。

经过一番操作,纪阿姨的银行卡中,除了之前买保险的17万之外,已经没有剩余的钱了。

在纪阿姨的印象中,她虽然的确委托董经理推荐过几种理财产品,也的确在合同上签过字,但是在阿姨的印象中并没有在购买原油期贷上签过字,更没有将钱转移出来。

然而,在购买原油期贷和转移财产的协议上,明晃晃地写着阿姨的名字,正在纪阿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警方对一切给出了解释。

原来当初,董经理给纪阿姨签的并不是购买理财产品的协议,而是转贷协议。

董经理将贷款都转移给了不知情的阿姨,导致阿姨在不知不觉间背负了13万元的债款,同时也损失了120万元的存款。

在得到消息之后,纪阿姨气不打一处来,她请求警察将董经理和之前那位女职员捉拿归案,给予他们应受的惩罚。

然而,在抓到董经理之后才发现,在一段时间的挥霍之后,董经理将120万元悉数花光。

一怒之下,纪阿姨将银行、董经理和那位女职员同时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尽管事实已经非常清楚,但想要回钱却还是很难,面对阿姨要求赔偿的坚定态度,银行却在甩锅。

银行认为:当时盗窃阿姨银行卡信息的并不是银行,将钱转出来也并不是银行的错,所以在整个过程中,银行并没有过多地进行参与,所以也并没有错处。

当初董经理在提议纪阿姨将小票撕碎以防信息暴露之后,纪阿姨经常会及时销毁小票,没有小票那么证明董经理有罪的证据就会少很多,这为法院判定其有罪增添了很多阻碍。

而现在,一穷二白的她们想要把钱还给纪阿姨,可能需要很久很久。

经过一番唇枪舌剑,银行表示只能够赔偿,由于当时董经理转移出了69.3万元这样的巨额财产,面对大额财产的转出,银行本应派遣专门的人进行监督和管理。

另外,在女职员在职时,由于银行的失误,导致职员随意暴露客户的名字和信息。

由于这些错漏,银行决定将转移出的59.3万元返还给阿姨,除此之外还有十九万元的基金,需要经过双方的讨论后再决定。

而在整个过程中,盗窃者董经理并没有做出任何一件有实际作用的事情。

由于家徒四壁,董经理能赔偿的只有五万元,纪阿姨平白丢了120万元,经过千辛万苦寻找过来的只有五六十万。

银行赔的五十多万,阿姨首先拿来筹备儿子的婚礼,而其余的那些钱,只能等待董经理有钱时再归还了,可是何时才能够归还,那就没有具体的时间了。

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聪明的人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理财也是一样,把所有的存款都放在同一家银行,就会增加风险。

纪阿姨

而把钱分到多个银行去存,那么当其中一个有风险的时候,而其他的钱则不会受到影响

阿姨之所以会受到如此大的损失,一方面,来自她对董经理的过度信任,另一方面,则体现了纪阿姨的不会理财。

像这种存款被职工偷偷拿走挥霍的事情,其实并不是个例,在职工转移财产的过程中,银行所负责任并不大。

而且一般情况下,只要对方将钱挥霍完,无力赔偿的职工并没有能力赔偿,还钱的日子遥遥无期,丢掉的钱就相当于打了水漂。

同样的事情,在2019年中国工商银行南宁分行也发生过,在这个银行,多名储户都曾在该银行高层主管梁建红的推荐下,办理了大额的存款业务。

但实际上,梁建红是利用个人职务之便,协同小助理一起伪造了存款业务单,将储户的钱挪为她自己所有。

直到2019年5月21日,梁建红的小助理时某,实在忍受不了上司的违法行为,主动到公安局进行自首。

通过时某的供述,警方了解到,梁建红在几年间挪走了储户2.5亿元的存款,在不知不觉中,储户的存款就消失无踪了。

在2.53亿的存款挪用后,梁建红造成了被害人不可估量的损失,他们有的被梁建红偷走了200万,至今尚未归还,有的在梁建红营造的集资诈骗中损失了1.5亿。

当储户们前去银行取款时,他们才发现,之前存的钱根本就没有进入到银行的账户中。

因为违法行为是银行内部人员造成的,而且整个事情的过程发生在银行内,所以这家工商银行很快就被储户们要求赔偿损失。

而面对储户们的要求,银行竟说不应该找银行要钱,银行不用担责。尽管梁建红最后被判处了无期徒刑,同时被责令退还不当得利,但这其中的损失不仅是在物质上,还有精神上的。

人们向银行存款,大部分的原因就是相信银行的可靠性,如果这类存款被盗窃的事情频繁发生,那么银行将会失去信用,很多人将不愿存款。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2014年,一位70岁姓赵的老人在银行里存了3000万的定期。刚开始的时候,老人去银行存款,在经理的介绍下,认识了两个非银行的人员刘某和张某。

二人不断地向老人介绍一些银行的新政策,以高利息诱惑老人不断地进行存款。

直到2015年,存款利息到账之后,老人检查银行卡才发现,银行卡中的钱并没有那么多,在短短的一年之间,老人被骗了将近3000万元。

意识到被骗之后,老人急忙去寻找刘某和张某,但是却发现两人无论如何都找不到了。

直到警察对二人展开抓捕,经过调查询问才发现,刘某和张某是骗子,他们以高利息来诱骗老人。

他们告诉老人如果每次存款超过50万元,利息会大幅增多,然后二人陪同老人去办了银行卡。

表面是办卡,但实际上是将老人引进骗局之中,当老人向卡中存钱时,张某和刘某则会在第一时间将钱划走。

为了降低老人的警惕性,老人的手机上会收到高额利息到账的提示,就在老人意识到陷入骗局之中时,一切都为时已晚。

纵观案例,我们会发现,大多数被骗的人都是老人,他们被骗的原因大多都是因为高利息。

我们要牢记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情,更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理财的最好方法就是分流。同时,也希望银行能够提高警惕性,对每一位职员都应该有高标准,高要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