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牙膏监管新规12月1日起实施:禁止明示或暗示具有医疗作用

原标题:牙膏监管新规12月1日起实施:禁止明示或暗示具有医疗作用

牙膏能杀幽门螺旋杆菌?以后将禁止明示或暗示牙膏具备医疗作用。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牙膏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3年12月1日起实施。《办法》明确规定禁止牙膏标签标注“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内容”、“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内容”、“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技术规范禁止标注的其他内容”。

截图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

牙膏功效宣称应有充分科学依据

《办法》对于我国境内首次使用于牙膏的天然或者人工原料为牙膏新原料,应当遵守化妆品新原料管理的有关规定,具有防腐、着色等功能的牙膏新原料,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后方可使用;其他牙膏新原料实行备案管理。进口牙膏应当在进口前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办法》指出规范牙膏功效管理和标签要求,要求牙膏的功效宣称应当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明确牙膏应当标注和禁止标注的内容,规范功效宣称范围及用语。《办法》明确规定禁止牙膏标签标注“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内容”、“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内容”、“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技术规范禁止标注的其他内容”。

对于宣称适用于儿童的牙膏产品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技术规范等关于儿童牙膏的规定,并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在产品标签上进行标注。

口腔内从未培养出过幽门螺旋杆菌

对于标注着“杀幽”、“医用”字眼的牙膏产品,此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牙膏监督管理办法》,也明确禁止牙膏标签标注“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内容”以及“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

截自《牙膏监督管理办法》

3月27日,广东消委会发布《牙膏能“杀幽”,还去医院开药干啥?》文章,目前线上销售平台上仍存在让消费者眼花缭乱的牙膏宣传,诸如近两年很火热的“预防胃癌的‘治幽’牙膏”,声称可以有效抑制甚至是杀灭胃癌的头号元凶“幽门螺旋杆菌”,尽管价格高出普通牙膏一大截,但仍受到部分消费者的追捧。

然而,事实上,据央视网此前的“【共同关注】一问到底”栏目中的节目显示,中国科协“源新闻”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刘建湘表示,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口腔内从未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即便口腔内存在幽门螺旋杆菌,也仅仅是“散兵游勇”,胃才是幽门螺旋杆菌最适合的“居住地”,而“杀幽牙膏”也不太可能治疗胃里的幽门螺旋杆菌。”

图源广东消委会微信公众号

牙膏不能替代药品治疗疾病

对于产品的性质问题,国家药监局2022年1月7日发布的“牙膏不能治疗疾病”一文指出,牙膏是指以刷牙的方式作用于人体牙齿表面,起到辅助清洁作用的半固体制剂。牙膏具有美化、保护牙齿及周围组织等功效。

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牙膏参照普通化妆品的规定进行管理;牙膏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功效评价后,可以宣称具有防龋、抑牙菌斑、抗牙本质敏感、减轻牙龈问题等功效。值得注意的是,牙膏不能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不能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功效宣称。

截图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

另外,口腔是由多种细菌等微生物共存的复杂环境。有研究显示,口腔中可能存在的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集中在唾液和菌斑内。口腔中的幽门螺旋杆菌与牙周病、口臭、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同时药监局提醒广大消费者:牙膏不是药品,牙膏不能替代药品治疗疾病。

记者调查:

电商平台仍有部分“杀幽”牙膏

南都湾财社记者通过电商平台搜索,发现通过搜索“灭幽门螺旋杆菌牙膏”关键词,无法搜索到相关产品。但如若通过搜索“幽门螺旋杆菌”关键词,则仍然会出现部分有“杀幽”、“口腔抑菌膏”、“医用”、“冷敷凝胶”等字眼的牙膏,标注名称涉及的品牌企业包括“国药集团天目湖”、“南京同仁堂”等。

搜索“灭幽门螺旋杆菌牙膏”关键词无相关产品

搜索“幽门螺旋杆菌”关键词出现的相关产品

在调查过程中,对于一款标称着“国药集团天目湖抗幽门杆菌洁齿膏”的产品,其客服人员表示,是国药集团的牙膏产品,主要针对口腔幽门。南都·湾财社记者还留意到,该产品是一款械字号产品,产品名称为冷敷凝胶,对于该产品是为医疗用品还是牙膏产品,客服人员称该产品是属于牙膏,但作为医用需要备案。

相关店铺聊天截图

对此,国药集团天目湖官网相关负责人表示,国药集团天目湖从未在线上平台销售相关的牙膏产品,目前市面上存在很多假冒伪劣产品,该产品极大可能是为假冒伪劣产品。

国药集团官网上也发布《关于防范市场上涉嫌假冒国药集团品牌形象问题的提示》的公告,称发现多起涉嫌侵犯“国药集团”品牌形象的事件,涉及冒用国药集团或子公司名义开展业务合作,涉嫌品牌授权欺诈、未经许可生产销售带有国药集团注册商标或突出使用“国药集团”字样的仿冒产品、开设带“国药集团”“国药”字样的线上线下店铺、进行虚假宣传,乃至伪造、变造国药集团印章、制作虚假文件等问题,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

截图自国药集团官网

采写:南都·湾财社见习记者 邱康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