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现实版“伪装者”,战乱期间拥有五重身份,功成而身退的多面间谍

喜欢看谍战片的观众应该还有印象,早几年呢,上过一部剧叫《伪装者》,男主角之一的明楼,凭借着强大的内心,高明的谈话艺术和高超的布局能力,总是能够化险为夷,完成各种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当然了,最值得说到的是它有三重身份,哪三重?明面上他是汪伪政府要员,同时他是国民党军统特工,情报科科长毒蛇,而他最终最核心的真正身份却是中共地下党上海站站长,眼镜蛇。

这样的人物设定不仅增加了剧情的细节也带给了观众们极大的新鲜感,不过这引起了不少人的质疑,现实之中多重身份的间谍特工真的存在吗?

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电视剧伪装者当中的明楼呢?是的的确确有原型的,而且他比电视剧当中明楼的身份还要多,他一共有五重身份。

你没看错啊,他是一位五重间谍啊。那么究竟是哪五个身份呢?在他的身上又上演了哪些传奇故事呢?

今天咱们就来讲讲真实的伪装者

照片上这个男人便是咱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他叫袁殊,1911年出生于湖北蕲春县一个没落的名门世家,父亲袁晓岚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员。

在父亲的影响之下,袁殊年纪轻轻的就走上了革命道路,投身到革命事业当中。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14岁的袁叔参加了上海市轰轰烈烈的罢工、罢市和罢课、大游行。两年之后,他又投身北伐。

然而蒋介石发动的412反革命政变之后,大批进步青年遭到迫害,这让袁殊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失望透顶的袁殊决定暂时搁置革命事业,转而开启了求学之旅。

1929年,袁殊远赴日本留学,主攻新闻专业,学的还真不错,小小年纪16岁,就在这个新闻学术领域有了一番建树,咱们中国新闻学史上好些个第一的记录都是他留下来的。

比方说,他是我国第一个提出和使用报告文学的人。更为重要的是,上学期间,袁殊接触到了不少进步的思想,这让他的内心又重燃了对革命的热情。

1931年,年仅20岁的袁殊回到上海,创办了自己的周刊小报,叫文艺新闻。

文艺新闻推出不久,便以其独到的新闻眼光和犀利的言辞评论,快速圈了一大波粉。

而没过多久之后呢,一件大事的发生,又让文艺新闻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1931年2月7号,左联作家柔石、胡野平、殷夫、李伟森、冯铿在上海被国民党残忍杀害,由于国民党对消息的严密封锁,外界几乎无人知道他们被害的消息,为了揭露国民党的凶残,同为左联成员的冯雪峰跑了多家报刊。

希望能够将这一消息发布出去,可令人失望的是,这些报社因为国民党的高压政策,没有一个敢吭声的。唯独袁殊在了解了整件事情的经过之后,不仅对五位作家的被害感到痛心,更对国民党的暴行是义愤填膺。

很快,他就在文艺新闻披露了五位作家被国民党杀害的消息,而且是一连几天在头版的醒目位置上做了长篇系列报道,这立刻就引起了社会各界舆论一片哗然,对国民党的批判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而因为这一系列报道,文艺新闻一举成名,发行量飙升,他的创办者袁殊也成为了当时上海新闻界最耀眼的一颗新星。

不过此时的袁叔还并不知道自己不顾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坚定不移的刊登报道的行为已经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他的一生啊,也因为这个人的出现而彻底改变了他,最引以为傲的文艺新闻也因为他而彻底消失。

这人是谁呀?重要人物出现,袁殊的一生为何因他改变?看似艰难的新人任务袁殊又是怎么顺利完成的呢?

1931年10月的一天,一家咖啡馆里,两个年轻人正在焦急的等待着袁殊,其中一位便是当时中央特科的重要人物潘汉年,另外一位则是他的情报助手王子春。

潘汉年主动将袁殊约出来,当然不是喝喝咖啡这么简单,有一个情况咱们要先交代一下,就在他们约喝咖啡的前几个月,那一年的四月份,中央特科负责人之一的顾顺章被捕叛变,由于此人掌握了大量党的核心机密,他投敌之后,上海的中共地下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中央特科的原来骨干已经不适合继续留在上海工作了。

危急关头,潘汉年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要快速重建上海的情报网络,那就得赶紧物色新人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袁殊进入到了潘汉年的视野。

在潘汉年看来,袁殊机智干练,有胆有失,这样的人才如果能够加入中央特科,那就太好了。可是袁殊会答应吗?

要知道,一旦加入,袁殊就要褪去一切色彩,成为一个灰色人物,这也就意味着袁殊呕心沥血创办的文艺新闻必须要停刊,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袁殊会愿意吗?

然而,让潘汉年大感意外的是,袁殊没有一刻的迟疑,他只说了三个字,我明白。就这样,袁殊有了他的第一层身份,中央特科情报员,这一天也成为了袁殊一生的命运转折点。

两个月特训之后,袁殊 正式投入地下情报工作,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打入国民党高层获取情报。对于一个特工新人而言,这个实在是一个太不容易的任务了。

该怎么才能够快速且不被人怀疑的打入到国民党的高层?

袁殊动起了心思。很快他想到了一个人,袁殊有个表兄叫贾伯涛,当时在国民党中担任教职。贾伯涛年轻的时候是由袁小南推荐到黄埔军校学习,是黄埔一期的毕业生。

因为这层关系,袁殊觉得自己这个许久未见的表哥也许能够帮帮忙,他赶紧给表哥写了一封信,请求他给自己谋一个好差事。

在贾伯涛的牵线安排之下,事情比想象之中的还要顺利,袁殊很快就见到了中统特务头子吴醒亚。吴醒亚呢,是湖北黄梅人。

从湖北到上海的时候,袁小南曾经指点他去广州投奔陈里,由此吴喜亚开始官运府通,所以吴景亚对袁殊的父亲很感激。

就这样,袁殊顺利跨进了中统的大门,进入到吴醒亚在中统成立的秘密情报组织干社。至此,袁殊就有了他的第二个身份,中统情报部股长。为了搞好情报工作,开展涉外活动,吴醒亚又给袁殊支了个招,什么呢?

你呀,去新生通讯社做记者吧。一听这个办法,袁殊是强行忍住,没有让自己笑得出来,这正中下怀呀,干自己的老本行,那这太开心,太顺手了。

于是乎,有了记者身份的掩护,袁殊开始大摇大摆的出入各种场合获取内部消息再偷偷的把这些情报传回中央特科,不过通过中统的身份只能够搜集国民党这边的情报,实 在是太有限了,怎么样才能够扩大自己的情报网呢?

很快他就想到了自己一个绝佳的优势,他之前曾经在日本留过学,因此呢,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日语,何不利用自己的这个语言优势去跟日本人打打交道呢?

在精心策划之下,袁殊经常带着一本日文杂志出席日本领事馆的记者招待会,开会之前,他总是装作漫不经心的翻一翻杂志,时间一长,这就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谁呀?

日本领事馆随员岩井英一啊,随员听上去不是一个什么重要的职务,随从人员嘛,是不是?

然而,您可别小瞧了他这个岩井英一的真实身份,是日本派出上海的间谍头目 。

岩井英一是一个标准的中国通,1921年就来到了中国,能够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也许正是看中了他的这个在华经历。

1932年,岩井受日本外务省的派遣,担任起了情报工作,他的主要任务就是针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情报搜集分析,为日本下一步的侵华战争提供赞助。

不过请各位注意一下时间点,1932年,当时918事变已经爆发了,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咱们的东三省,全国上下笼罩在浓郁的反日情绪之下。

那您说了,在中日关系如此紧张的时候,谁还会卖情报给岩井呢?

所以当时的岩井呢,也只能是经常往上海的日本领事馆跑一跑,希望 可以通过中国记者打听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就这么着,他留意到了这个经常泡在日本领事馆看日文杂志的袁殊,几次接触之后,岩井发现袁殊不仅日文说得好,对日本文化还很精通啊,慢慢的两个人变成了关系极好的“朋友”。

不过这个“朋友”必须要打引号。朋友说白了,岩井骨子里呢就是想接近袁殊套情报。

果不其然,在一段时间有意识的接近之下,岩井英一隐晦的对袁殊提出要以每个月200元的价格来买情报。

很快,袁殊将这件事情汇报给了上线王子春,这可是打入日本情报机关的绝佳机会呀,王子春立即表示同意。

随后,袁殊又象征性的汇报给了自己表面上的上司吴醒亚,吴醒亚一听这事,也觉得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也没有反对。

此后,袁殊开始不断地向中央特科提供国民党和日本方面的行动。当然了,为了避免身份的暴露。

他也有选择性地将一部分日本情报告诉了吴醒亚,而这些原本并不重要的日本情报,却被吴醒亚统统当成了艰难获取的绝密重要信息,汇报给了上级。

结果呢,因为这些消息的来源准确,传递及时,袁殊意外的在中统升职了,加薪了,突如其来的走上人生巅峰了,更意外的还在后头呢啊,没过多久之后,袁殊又获得了一个新的身份,什么呢?

青帮大佬。这个情报搞得好好的,怎么又和帮会扯上关系了呢?

大家知道,民国时期,上海是青帮的主要聚集地,想在这么一个地方站稳脚跟发横财,不巴结巴结上海有点权势的人,那怎么能够混得下去呢?

中统的红人、日本特务的座上宾袁殊自然就成为了青帮重点要巴结的对象。1934年5月的一天,袁殊突然接到一个电话。

对方是这么说的,曹老头子要收关门徒弟,希望他也能来。划一个重点啊,这个曹老头子是在青帮当中辈分比黄金荣、杜月笙还要高的大字辈的长老曹佑珊。

对方的意思很明显了,袁殊,你要是去了,就能够成为曹佑珊

的关门徒弟,那你就能和黄金荣、杜月笙他们平起平坐了。

对于一般人而言,这可是一份诚意十足、极具诱惑力的大礼呀。但袁殊恰恰不是一般人,此时的他十分纠结,加入青帮岂不是当了流氓,自己应该搅和到这里头去吗?

可是袁殊转念一想,青帮鱼龙混杂,这里头一些人和军阀政客勾结,还有一些人呢,跟日本特务机关啊,关系扯不清楚,如果真能够在青帮当中获取一个位置,那岂不是又拓宽了自己的情报搜集渠道吗?

果然一汇报中央特科的领导,那也是啊,跟他一样的想法,取得了上级的同意之后,袁殊立马答应了青帮的邀约。

行过拜师礼,袁殊正式加入青帮,他也拥有了第三个身份,与黄金荣、杜月笙平起平坐的帮会大佬。

打这之后,多了一层帮会保护色的袁殊,收集起情报来,那就更加的如鱼得水了。可正当袁殊的特工工作干得风生水起之时,意外发生了。

袁叔突然被抓起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啊?意外被捕竟然是因为这个奇葩的理由重启特工工作,袁殊如何在日本人的地盘输送情报?

1935年8月,上海申报刊登了一篇报道,大标题写的是鄂高院已起诉上海神秘西人案,这个神秘西人案怎么回事儿啊?跟袁殊什么关系啊?反省院什么地方啊?

不着急,咱们一个一个来说,先解释一下反省院。

所谓反省院,其实是国民党中央党部直接控制的特殊监狱,关押的全部都是党内叛徒,跟那个锦衣卫召狱似的。那么袁殊怎么会被关到这儿来了呢?

说起来就有点扯了,原来在这之前,军统在一次行动当中抓捕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让他们十分头疼。

华盛顿被捕之后,在受审的时候始终一言不发,连姓名、年龄、国籍都不回答,因此军统的上上下下就把这个外国人称之为神秘的西人。西人就是洋人。后来还是军统挖地三尺,才找到了一个有用的线索,一本笔记本。

通过这本笔记本,军统的人知道了这个洋人应该是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的人,可是他叫什么,什么职位,到底来干什么呢?

没整明白。那么问题来了,远东情报局的人怎么会跟袁殊关联上呢?还是因为那本笔记本。原来啊,军统局的特务们通过仔细的查找,竟然在笔记本上发现了袁殊的联系方式,就因为这个,袁殊被军统的人给请了过去问话。

起初,袁殊以为自己身份曝光了,心中惴惴不安,满脑子都是想着怎么样来应对这个事儿。

可是等他搞明白了整件事之后,袁殊就懵了,这什么逻辑啊,因为他压根儿就不认识什么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的人,那就怪了。

那个笔记本上怎么会有他的联系方式呢?

原来,1935年春,袁殊的上线王子春突然就不露面了。急于和组织取得联系的袁殊托人帮忙,希望能够将自己的亲笔信转交给中央特科的领导。

结果呢,信不知道怎么的辗转就到了蔡叔厚的手里。蔡叔厚此时已经到了共产国际的远东情报局去工作,他认为远东情报局需要袁殊这样的人才。

于是就为袁殊安排了新的上线接头人。

就这样,袁殊莫名其妙的被跳槽到了远东情报局,虽说是个乌龙吧,但是自己的联系方式是确确实实出现在了远东情报局人员的笔记本上,这一下子你怎么办?

思来想去,袁殊决定以不变应万变,他说来说去,只承认自己为中统做事,谈到笔记本的问题,他就咬死不承认,只说自己也不清楚怎么回事儿。

最后军统在袁殊这儿套不出话来,洋人那儿又不肯开口,线索就这么断了,戴笠呢,也只好结案。但是本着宁错过不放过的原则,袁殊啊,还是被判了两年半的刑。

出狱之后,袁殊的身边就布满了军统的特务,情报工作那是做不的。无奈之下,袁殊决定再去日本,名义上说那是留学,实则避避风头,躲一躲戴笠的眼线。

去了日本之后,袁殊也没闲着,他一边在大学进修历史,另外一方面,把自己在日本的所见所闻记录成册子,还通过关系搞到了一本日本军事地图,只等着有机会回国能够交给党组织发挥作用。

你还别说,机会没过多久就来了,1937年,日本掀起了排华高潮,袁殊和大批留日学生被遣送回国,回国之后,袁殊第一时间找到了潘汉年,重启了自己的特工工作,不过让袁殊没有想到的是,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另一份特工工作也找上了他。

一天戴笠突然找到袁殊,让他明天早上九点来办公室谈事儿。潘汉年分析戴笠是要袁殊为他做事,他认为机会非常难得,要袁殊趁机打入军统。

还真如潘汉年所料,第二天一见面,戴笠还直截了当的就问袁殊现在有工作吗?一听这个话茬,袁殊啊,就坡下驴,自嘲自己是一个靠老婆养活的失业人员,你听这话,不就是变相在和戴笠讨一份差事吗?

戴笠倒是一点也不含糊,马上就提出让他来军统搞情报,每个月工资300元,搁那个时候,薪资算是相当高了,不过这个钱也不是这么好挣的,戴笠当然有条件,戴那向袁殊交代了两项任务。

一是收集日本方面的情报,二是将来时局无论怎样变化,都要坚持留在上海。

可话说回来,戴笠怎么会突然找到袁殊,还交给他这么重要的任务的呢?要知道戴笠在军统内部那是出了名的很,对叛徒尤其狠,神秘西人案虽然没给袁殊最后定性成叛徒,但是任谁看来,这袁殊的成分多多少少有点问题。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戴笠不可能不知道,那他为什么还要启用惹人怀疑的袁殊呢?实话实说,他也是没办法。

原来淞沪会战爆发之后,国民党政府开始啊向大后方撤退,为了更好的掌握日本人的动向,代理急于物色一位熟悉日本情况,懂日语的情报人才完成潜伏任务。

思来想去,身边可用的符合条件的只有袁殊了,去过日本,会说日语,之前还干过情报工作,这完美匹配呀,虽说对于袁殊的身份心存疑虑,但眼前的形势也经不起细琢磨了。

用人心切的戴笠决定启用袁殊,袁殊就这样获得了他的第四个身份,军统特务。

紧接着,袁殊还是老套,办了两份刊物,用记者的身份掩护自己开展特工工作。他将在日方搜集到的情报侦显之后传递给军统,同时把在日方和军统方面的情报也通过潘汉年还给延安。

凭借着准确可靠的消息,袁殊逐渐取得了戴笠的信任,在军统站稳了脚跟,就在这个时候,又有一个人给袁殊送来了一份大礼,他的第五重身份,谁呀?咱们已经多次提到的日本特务头子岩井英一。

1938年4月,日本在中国建立起了一个情报机构岩井公馆。此时的岩井也跟戴笠一样,急着招揽人才,他想找一个精通日语的人来做翻译,将收集到的中文情报译成日语。

袁殊一听,哎呀,简直是瞌睡,送来枕头啊,自己正愁不知道怎么收集日本情报,这一下有人送到演面前来了,太好了,袁殊当即就答应下来了。

为了不引起日本人怀疑,他出入岩井公馆从来都不带公文包,拿到了情报,都是记在脑子里边,回家之后再默写下来汇报给上级。

不过光这样还无法接触到日本人最核心的机密情报,毕竟他只是个翻译。于是乎,袁殊决定开展下一步行动,他开始时不时的在严井面前展现自己的情报工作能力,还经常不经意地表露自己亲日的倾向。

当然这些都是假的,但是戏得真做,这个袁殊还真是一个实力派啊,还真就让他捂住了岩井,骗过了岩井。一段时间之后,岩井竟然让袁叔这个中国人当了日本特务的头了。

自打袁殊开始主持岩井公馆之后,他的胆子就越来越大了,很快他把潘汉年介绍给岩井,让他当上了岩井公馆的高级顾问。

之后在这两个人一唱一和的配合之下,岩井被忽悠的一愣一愣的,最后发展到什么地步了呢?

整个日本情报机关几乎所有大小职位都被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成员掌握了,我都想笑了,这些人表面上忠心耿耿的为日本人服务,可是私下里在日本人的地盘上建立起了秘密电台,偷偷的往延安发情报。

就这样,在日本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袁殊等人一直干到了日本投降,二战结束。那这期间袁殊都从日本人那里获得了什么情报呢?

比如说,1939年英法企图牺牲中国对日妥协的远东慕尼黑活动,1941年6月,德国即将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后日军的军事动向及美日谈判情况,日伪内部的人事更迭,苏南日军的兵力部署等等。

不仅如此,袁殊还想眷法将大笔的资金输送给组织抗们战胜利之后,上海的国民党官员开始跟抢地产,发胜利财。

袁殊赶紧和翁从六等人,一起把岩井公馆所属的10多个单位,价值近千万元的财产集中起来,避过了国民党接受人员的侦查,全部交给了地下党。袁殊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的贡献,那是不用多说的。

而值得庆幸的是,在处理好所有的事情之后,袁殊安全的秘密的撤离到了解放区,功成而身退,他也成为了我党历史上唯一一个身负中统、军统、青帮、日伪以及中共中央特科五重身份的多面间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