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河南79岁老农手捧发芽小麦抹泪,该怎么帮帮这些麦农

文|和光

麦收时节,原本是农家最忙的时候,然而这些天一场接一场的大雨,让河南一些地方的麦农寝食难安。

人下不了地,收割机也只能白白等着,眼睁睁看着成熟的小麦在地里发芽生霉,在社交平台,很多农民拿着发霉的小麦欲哭无泪的画面,刺痛了大家的心。

郑州中牟县郑庵镇的一位79岁老人家,就是其中一位。在一则视频里,他站在地里看到手里发芽的小麦,心疼地抹眼泪。

村干部介绍说,这位老人种了四五亩地麦子,预计减产三分之一。小麦发芽情况在村里较普遍,村里2000口人,近3000亩地种的是麦子,下一步将尽快帮农户抢收,并上报具体受损情况。

视频截图。

河南是我国小麦的主产省份,小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位居全国第一。这次降雨从5月25日开始,到现在5月30号,过去的6天,分毫不差地撞上了豫南地区小麦的成熟期。

官方说,这是1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烂场雨”天气。而遭遇“烂场雨”的驻马店、南阳等地,哪怕放到河南省,小麦产量也位列前茅。

在地里辛苦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眼看着快要收成了,却又遇上天灾,这些麦农的遭遇,激起了人们最广泛的同情。

很多网友问,对这些受了灾的农民,政府有没有针对性的救助政策?

河南是农业大省,中原地区一向旱涝灾害频繁,从以往的公共政策来看,农民受灾后,能领到的救助,以政府补助和商业保险为主。

比如,2021年7月那场特大暴雨,让河南损失惨重,全省农作物受灾1450万亩,成灾940万亩、绝收550万亩。

当年8月份,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和省财政厅对受灾农田下拨了一次补助,受灾农田追肥每亩补助25元,绝收农田补种改种每亩补助50元。对被淹后需要补种的农田,一些地方还免费发放了种子。

政府下拨的补助金相比农民的损失,可能是杯水车薪,不过,一些地方还有商业保险作为补充。

特大暴雨过去十几天后,有保险公司通报了河南受灾农户理赔的进展,其中种植业估损金额1.9亿元,养殖业估损金额2.1亿元。

目前适合麦农的险种,有小麦普通保险和完全成本保险,后者主要覆盖小麦农业生产的总成本,保障力度更强。按照这种保险约定,如果麦农因为旱涝灾害,收成大幅减少,每亩收入少于1000元,保险公司就会前来测产赔偿。

从河南今年对外公布的措施来看,对这次受灾麦农的救助,也大致包括这几项。

另外,以往一些省市出现“芽麦”的时候,国家为了保护农民收益,也曾制定标准,出台托市收购政策,比如只要符合国家标准五等以上、不完善粒在20%以内的小麦,也可以收购。

从市场化角度来看,一些酒精、饲料企业也能消化一部分“芽麦”。

视频截图。

有关部门需要综合利用行政和商业市场化手段,让这些捧着发芽的小麦哭诉的农民,能挽回一点是一点。

有人说,一亩地的麦子,全部卖了也就一千来块钱,对于一般家庭来说,这点收入不是大头,损失还承受得起。但对于一些靠种地为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的老人来说,影响大多了。

当务之急,是要为这些老人提供及时的救助,不要让他们的生存陷入困难。

从长远来看,“烂场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自然灾害,要减少这种自然灾害对农民的影响,还需要政府加强综合统筹能力。

比如分析麦收季节气候变化趋势,为农民抢收做好服务。这对于农业系统和气象系统来说,应该早就是常规工作。

有河南的网友留言说,自己家比较幸运,赶在下雨前收回了小麦。

当然,最要紧的还是要继续推广商业保险,有的地方就通过财政扶持,为农民交了保费。

糟糕的天气很难避免,但多管齐下,农民的损失可以降到最低。对此,地方理应有一套成熟的应对办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