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特家族跨越两次世界大战,百年间几经起伏,曾同时作为奔驰、宝马的持有者,成为了世界超级家族之一。

或许你从来没听过这个家族的名号,但提到它背后的宝马、奔驰、阿尔塔纳、德意志武器和弹药厂、瓦尔塔电池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时,你可能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由于匡特家族与制造业的密切关联,卢蒂格·容布卢特将之称为“德国制造”幕后的传奇缔造者

如今的匡特家族早已分家。但与大多数家族企业分家后的分崩离析不同,匡特家族完美呈现了产业转战金融的传承路径。

据2021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匡特家族第四代苏珊娜·克莱腾和斯蒂芬·匡特个人身价分别为277亿美元和216亿美元,但这只是他们在宝马公司的财富显示量。

加上他们控股的阿尔塔纳药业公司等企业的股份,再算上匡特第四代哈拉尔德五姐妹的资产,匡特家族所拥有的财富体量实际超过2900亿美元。

除了对宝马的绝对控制外,匡特家族在财富管理领域还掌管着170亿欧元资产的HQ Holding单一家族办公室和HQ Trust联合家族办公室

01

从纺织业转向投资,

开启家族辉煌

从家族中第一位“资本家”企业家开始,匡特家族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匡特家族和日本的丰田家族一样起源于纺织业,并且通过婚姻获得了巨大的商业资源。

1、起于小镇纺织厂的家族一代

匡特从一个普通的姓氏演变成为一个强大而富有的家族标签,经历了四代人的奋斗和传承。

这一切都起源于159年前。1865年,16岁的埃米尔·匡特还是德国柏林西北角一个小镇里的纺织厂学徒。

埃米尔脑子很机灵,不久之后就从小工变成了正式店员,随后又升为销售经理,获得了工厂主人德雷格的青睐。

在德雷格去世一年后,埃米尔正式接管工厂,并与德雷格的女儿海德薇结婚。之后,他联合妻子与弟弟,以3.5万塔勒买下了工厂。

在埃米尔的经营下,纺织厂和当地其他制造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产品销路一直不错,工厂效益蒸蒸日上。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国家对军服的需求猛涨,纺织业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因此,埃米尔的纺织厂在19世纪70年代的德国资本萧条中存活了下来,并且还小有成就。

至二十世纪初,匡特家族已经控制了三家大的纺织厂,基本上垄断了这个行业。

在纺织厂蒸蒸日上之际,匡特家族也迎来了第二代成员京特·匡特。京特从小被父亲埃米尔寄予厚望,15岁时就被送往柏林接受大都市的教育。

虽然埃米尔想继续构筑自己的商业版图,但碍于身体状况,他不得不考虑接班问题。不久之后,埃米尔就将在柏林求学的京特召回到身边,重点培养。

埃米尔·匡特与京特·匡特(来源:家族办公室云智赋)

然而,回到家族后的京特并没有马上被委以重任,而是先接受了6个月的培训再着手管理家族企业。

2、激进的家族二代,在战争中掘金

相较于父亲埃米尔在纺织业中的稳健发展步调,京特则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激进风格。

在接手家族企业后,京特凭借对市场的精准洞察力,主张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于是花费了110万马克对工厂进行扩建,产量随即提升了4倍。

在之后的六年时间里,京特又恰好赶上德国二次工业化的浪潮,自然赚得盆满钵满。

京特·匡特(来源:甲申十七年)

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又给京特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当时的德国仓促参战,相关的物资严重不足,为保证满足军需,德国政府规定某些原料和重要物资的生产由国防部领导,一些经济界人士从旁协助。

凭借着出众的社交能力,京特与政府单位攀上了关系,随即拿到了大量订单,家族事业在此间壮大。

战后德国经济遭遇巨大挫折,失业率和通胀率高居不下,德国马克不断贬值,然而这对于经历风雨的京特而言,却是又一难得的机遇。

京特一方面利用货币贬值之机还清了之前因周转欠下的债务,另一方面则通过学习金融知识,在掌握证券交易和金融技能后通过投机大赚了一笔。

1923年,京特联合达姆斯达特银行,成功收购了德国最大的电池股份公司AFA(后来更名为Valta Varta电池公司),这也成为了匡特家族又轻工业向重工业跨界的起点

在匡特的领导下,AFA继续在海外扩张,在其鼎盛时期,一度控制了德国80%的电池业务。

之后,京特在投资领域继续高歌猛进,逐步将重工、化工、制药、机械纳入家族商业版图。

而这一切也为匡特家族在日后的二战中继续做大做强提供了保障。

02

具灵敏商业嗅觉的

匡特家族

德国作家吕迪格尔•荣格布鲁特在《宝马背后的家族》一书中写道,“这个家族的历史贯穿着一条线:历代的匡特成员从不固守于某种行业。一旦发现某种产业经营发生变化,他们就迅速重新部署”。

在一战期间,京特·匡特依靠敏锐的判断力和超前思维,在发现纺织业的支柱行业地位开始受到新兴产业挑战之后,便将家族企业发展方向转向了蓄电池等重工业行业。

1930年,京特当选为德意志武器和弹药厂(DWM)监事会主席。DWM旗下拥有毛瑟工厂,其在一战期间生产了数亿支步枪和无数弹药,提供了大量战争所需装备,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给匡特家族带来了难以想象的超额利润。

京特共有赫尔穆特、赫伯特和哈拉尔德三个儿子。长子赫尔穆特一出生,京特就将他当做继承人培养,从小便将他送到国外学习,增长见识。

哈拉尔德·匡特(来源:www.cfp.cn/)

然而,就在赫尔穆特19岁时,一场盲肠炎的医疗事故夺走了他的生命,这给京特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从此以后,京特就将希望寄托在了二子赫伯特身上,希望他能够成为匡特家族的继承人。

在二战结束后的第九年,京特安详地去世了,他的离去毫无预兆,但此前,他早已将家族继承的事务安排妥当。

在股权方面,京特将家族资产平均分配给了两个儿子,赫伯特管理蓄电池、汽车和钾矿业的股份,哈拉尔德负责其他公司,包括现今名为卡尔斯鲁厄工厂的德意志武器和弹药厂。

赫伯特·匡特和哈拉尔德·匡特(来源:家族办公室云智赋)

尽管赫伯特在过去20年里都在协助父亲管理家族企业,获得了管理企业的经验,而哈拉尔德则缺乏这些经验,但是兄弟二人感情深厚,始终互相扶持,相互尊重。

这也使匡特家族在之后迎来了家族经营中的第二个拐点——实现对宝马的绝对控股

京特在世时,他作为戴姆勒-奔驰公司的监事会成员,握有奔驰3.85%的股权,其去世后,将其作为遗产留给了两个儿子。

赫伯特和哈拉尔德非常具有前瞻性,二人都看好汽车产业在二战后经济发展中的广阔前景,尽管当时股价高涨,但他们仍然在1954-1955年间果断将奔驰股份增持到了9%。

彼时,德国另外一位企业家弗里德里希·弗里克出售了手中的煤炭和钢铁公司,将资金全部购买戴姆勒-奔驰的股票,持有25%股权。

由于双方都希望成为控股股东,股权争夺战一触即发,在开打奔驰股权攻防战的同时,赫伯特也注意到了另一家汽车公司。

从1956年开始,他便转向因经营不善而巨亏的宝马公司,并大胆提出收购宝马的计划。

尽管当时宝马处于亏损状态,但赫伯特坚信,诚信和良好的声誉肯一定能让宝马再次辉煌。因此,赫伯特投入全部私有资产作为赌注,四年后,收购了宝马30%的股份。

(来源:家族财富管理圈)

在获得赫伯特的投资后,宝马“New Class”项目得以开启,“New Class”项目首款车型宝马1500在1961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亮相,大名鼎鼎的“霍夫迈斯特弯角”也首次出现在了这辆车上。

此后,“霍夫迈斯特弯角”就和双肾形进气格栅一样都成为了宝马汽车的经典设计。并在随后两年时间里销售了超过15万台。

来源:目标TARGET

匡特家族通过股权投资,持续押注奔驰以及宝马的股权,直到1969年实现对宝马的绝对控股,匡特家族也因此实现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经营的彻底转变

在赫伯特的经营下,宝马公司从默默无闻到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巨型汽车集团,旗下拥有宝马、Mini和劳斯莱斯等享誉世界的品牌。

当三代成员突然离世,面对巨额资产,匡特家族四代将如何分配这笔财产?又将如何管理?

敬请关注下一期全球新家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