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道:共患难易,同富贵难。没成想如今世事变迁,人心不古,就连共患难也变得难如登天,这不,保时捷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据国内多方媒体报道,近期保时捷中国经销商联合抗议和抵制,逼宫德国总部,要求换帅补亏,此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引发行业震动。今天就让我们前线吃瓜,聊一聊该事件的全貌。

保时捷“逼宫”事件总览

这次保时捷中国经销商“逼宫”事件还要从4月份聊起。当时,前保时捷投资人要求保时捷总部对于新车销售造成的亏损进行补贴,但遭到了保时捷总部的拒绝。

在屡屡交涉无果之后,5月24日晚,网名为“桑之未V”的博主于某博上发布了一段标题为“保时捷投资人联合抵制事件进展(2024.5.24)”的小作文。文中明确表示,保时捷中国销量大跌,纯电动车卖不动,车价跳水,致使经销商亏本卖车是本次矛盾爆发的主要原因,而且保时捷中国为了完成自己的销量任务,依旧选择积压库存,导致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

根据初步统计,现在有约65%的经销商选择不再从保时捷中国提车,以此来对抗德国总部。此外,该博主还提到保时捷经销商内部已分为好几个派系,有些签署了今年的销售合同,有些则要求保时捷补贴,补贴到新车1个点毛利。而百得利集团等经销商依靠汽车流通协会给保时捷方面发函,要求补贴4个点毛利。

值得注意的是,该博主的认证信息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目前此条微博已经被删除。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协会并不会组织经销商与厂商对抗,更多的是推动双方之间的沟通,并未听说有经销商依靠协会给保时捷发函。

保时捷不是孤例

从以上信息不难看出,造成本次事件的原因就一个字儿,钱。如今保时捷在华销量下跌明显,尤其是纯电动车卖的特别惨,经销商基本都是在亏本儿赚吆喝,当年跟着保时捷吃香的喝辣的,如今吃不到肉不说还要割肉,这换谁能受得了?

根据统计数据来看,2023年中,保时捷全球销量为320,221台,同比增长3%,其中在中国市场总交付量为79,283台,同比下滑15%。今年一季度保时捷在华销量仅有16,340台,作为对比,2023年同期是21,365台,同比下滑近25%。此外,作为保时捷的新能源主力,Tayan于2023年中在中国市场仅卖出4151台,占其全球市场总销量的10%,这一数据与保时捷的其他车款相比,着实有点辣眼睛。更让人震惊的是,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当下,部分保时捷经销商甚至打出了买保时捷送小米SU7的广告,这不仅反映出保时捷放水一般的降价策略,也将保时捷经销商的窘迫体现的淋漓尽致,为了刺激消费者购车,真是什么招都想得出来。

保时捷身为全球顶级豪车品牌,其地位本来是相当尊贵,然而在经济寒冬蔓延全球的当下,该品牌的生存状况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事实上,保时捷如今的状况并非是个例,诸多豪华品牌也正面临着这样的挑战。根据某汽车博主所言,BBA最近也在压库存,(经销商)接下来大概率也得闹。

这让我们不得不感慨,在燃油车时代,保时捷和BBA确实是豪车的代表,但是在如今的新能源时代,强大如他们也只是个新手,形势不容乐观。如今理想,问界,极氪等众多造车新势力开始冲击高端市场,而且以仰望为代表的高端品牌更是直接迈过了百万元的门槛,这让豪华品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此外从数据来看,理想一季度共交付新车80,400台,相比去年同期增长52.9%,问界一季度交付新车85,842台,随便挑出一个都能吊打保时捷,保时捷不光在新能源领域受挫,如今就连燃油车这一基本盘也被国产新能源蚕食,日子自然不好过。

车叔总结

车叔认为,保时捷中国经销商联合“逼宫”事件是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不仅仅是一次豪华品牌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更是折射出了豪华品牌时下所面临的困境,即价格战所带来的盈利危机。在这样不利的局面之下,豪华品牌与经销商共患难积极探索破局之道才是正途,如果继续闹下去只会两败俱伤。除此之外,在极度内卷的中国市场,想要生存还得靠产品说话,保时捷需拿出一台爆款进行回击,如今继续这样混吃等死,迟早会被整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