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从古村到“网红”,解锁天下彝家第一村的共富密码

地处四川最南端的迤沙拉村,曾是川滇交界的一个传统古村落,而现在,乘着共同富裕的东风,迤沙拉声名远播,欣欣向荣,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充分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形态。

走进迤沙拉村,除了错落有致的古院深巷,曼妙婉转的谈经古乐,更让人好奇的是,有颜有值的迤沙拉,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共富秘籍?

传统农业提质增效

土地里刨出“金豆豆”

7月下旬,红墙青瓦的迤沙拉已被一片绿色的海洋所包围:田间的玉米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2023年,迤沙拉村开始对种植方式进行合理规划,在保障耕地粮食种植的基础上,推广“玉米+大青豆”的粮菜轮作模式,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目前全村已发展粮菜轮作2800多亩,平均每亩年产值增加1万元以上。

谈起发展粮菜轮作,村民起朝海充满希望:“现在我们大部分都在发展粮菜轮作,种一季玉米和两季大青豆,种植大青豆1亩1年可以收入1万多元,每家收入都比较可观。”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灌溉用水的保障。2023年5月,迤沙拉太阳能光储泵站完工通水,新增灌面720亩,改善灌面400亩,迤沙拉村年增收80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约13400元,人均年增收约3600元。

△迤沙拉太阳能光储泵站

深挖文旅资源“富矿”

村民端上了旅游饭碗

村道干净整洁,两旁林草葱郁,广场上不时有三三两两游客打卡拍照……2023年,迤沙拉村成功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亿元,带动群众增收1.1亿元。而这些成绩,便是迤沙拉村近些年以文旅融合发展带动共同富裕的生动写照。

迤沙拉村历史悠久,多民族文化交融形成独具特色的俚颇文化。在这座旅游资源“富矿”上,迤沙拉村积极推动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挖掘“起、毛、纳、张”四大家族特色文化,培养谈经古乐、羊皮鼓舞等非遗传承队伍,助力非遗传承人专业化发展,打造迤沙拉村民族文化“金字招牌”,全面提高迤沙拉村文化旅游吸引力。

△谈经古乐

△羊皮鼓舞

“通过建成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打造相关文旅IP,我们村的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村民们也端起了旅游饭碗,开办民宿、农家乐,售卖农特产等,收入大幅增加,共同富裕之路越走越宽。”村党总支副书记谢锦美说。

△《迤啊·迤沙拉》情景演出

迤沙拉村——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坳”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2023年,迤沙拉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5万元,相较2010年增长300%以上。迤沙拉村,正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共同富裕的美丽彝寨迈进。

本文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未经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

记者:蒲茂源

图片:曾勇 杨永 东影数字电影

编排:陈姝妤

责任编辑:薛巍

终审:徐铭

法律顾问单位:四川拓越律师事务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