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把美育的种子撒在陇原大地上—天津和平区文联美协在甘肃会宁建设书画长廊纪实

一幅幅画卷,展示了艺术的精美。一份份爱心,迸发了协作的真情。一缕缕希望,点燃了明天的梦想。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重要要求,在中西部协作战略中生根,结合协作支援的实际,本着“以美养德,以艺促教”理念,充分发挥援派老师优势,携手天津市50多名书画艺术家,发起推出“让高雅艺术走进甘肃会宁校园——和平区美协爱心捐赠书画艺术长廊”活动,助力西部乡村教育,让书画艺术浸润孩子们的心灵,把美育的种子播撒在陇原大地上,滋润山区孩子们梦想的心田。山海相连,两地情深,如春雨,淅淅沥沥的洒地那片希望的土地上。书画长廊的建设,在津甘两地广大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爱心在这里绽放

艺术因追求而丰富,人生因奉献而灿烂。2023年8月,怀揣着教育理想与艺术热情,和平区美协副主席、第六十一中学美术教师何成,带着和平教育理念,带着艺术家的梦想,带着海河人民的期望,按照组织的安排,投身到甘肃会宁支教事业,在会宁科创中学担任美术老师兼校长助理。美术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表达自我、释放情感的方式。课堂上,何成充满激情与耐心,从最基础的线条、色彩讲起,手把手教学生们如何勾勒出心中的形象。他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总能将复杂的美术知识与会宁的民俗文化,同学生成长、学习生活结合起来,转化为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感悟力,引导他们学会用眼睛观察生活、大自然、蓝天白云、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和身边的点点滴滴,用心灵去感受社会现象的美与丑,用画笔去创造生活的美。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它的存在,画画的目的,就是让自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去表现美和善,接受艺术的洗礼。

在与学生们的接触中,何成发现由于学生们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从小没有受过艺术的教育和熏陶,初中的学生也只有极少数去过美术馆。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平台,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发动天津和平区的书画艺术家捐赠作品,在科创中学建立一个书画长廊,让美术馆就在身边,让高雅的书画艺术陪伴学生们成长,让艺术的种子在陇原大地生根开花结果,这也正是和平文联始终研究探索的课题,架起两地文艺交流的平台,是和平文联李从军主席一直挂在心上的事,面对何成的想法,李从军主席非常感慨,新时代东西部文艺协作帮扶,到底从哪儿破局?艺术长廊就是一个很好的支点,通过搭建一座艺术的桥梁,开启东西部艺术协作的旅程。经过一番讨论和研究,从军主席一锤定音,由和平美协负责组织实施,全面开展艺术创作和捐赠活动,建好艺术长廊,服务西部人民,并与和平文联副主席、美协主席魏瑞江沟通商议,将好事办妥、办好、办出特色,把美育的种子撒在陇原大地,结好东西部协作的丰硕果实。

和平美协充分发动会员广泛参与,魏瑞江带头开展创作,滑寒冰、柳绪蕊、张兆瑞、赵文静等协会班子成员纷纷响应,结合各自艺术表现手法,精心进行创作。老画家李殿光、齐宝成、刘莉莉、刘春、高原春、穆怀安、韩旭等闻讯而动,给予全力支持。美协理事齐彦、孙锐、阚传好、陶学仕、窦洪伟、徐子钧、路学正、吕献峰等得知信息后,纷纷捐出得意之作。胡璟辉及时与天津美术学院联系,组织研究生开展创作和捐赠。楚岳牧、单雄义、李庆祥、郑伟等捐出了多幅作品,有许多书画家还针对西部和教育的特点,专门进行了创作,将一份份爱心,在书画艺术中得以完美体现。

真情在这里汇聚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场面向和平区乃至天津市的书画作品征集捐赠活动,悄然打响,得到了广大艺术家的大力支持。不到两个月,一批优秀的、充满爱心和情谊的书画作品被收集上来,并送到会宁。作为项目的执行者,何成已经在做着长廊建设的准备,他从长廊选址设计、作品设计装裱,到选材现场施工,积极与天津援甘会宁工作组、和平区教育局、会宁县教育局、科创中学、和平美协等联系协调,多次同科创中学李启洲校长沟通,讨论修改设计方案。当近百幅津门艺术家的书画作品送达后,及时组织各方专家,对作品逐一审定。选取过程中,注重作品种类的丰富性,涵盖国画、油画、水彩画、漫画、钢笔画和书法等多个种类,涉及人物、山水、花鸟、风景、建筑、静物等多种题材,较好地融合西部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和精神文明内容。最终,从50名书画家捐赠的作品中精选出60幅,作为长廊的展示作品。

一幅幅来自不同背景、不同风格的艺术家们的佳作,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目光。这些作品或细腻入微,或大气磅礴,或简约明快,每一件艺术品都蕴含着艺术家们的独特思想和情感,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代表着他们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感悟,是艺术家们的心血结晶。有的作品描绘了红色历史,让孩子们铭记先辈英勇事迹,有的作品展现了会宁风土人情,表达了天津画家对西部建设发展的讴歌,还有的作品畅想了未来的美好生活,寄托了画家们对祖国的美好祝福。魏瑞江的水墨画《春山流泉图》用水墨语言表现春雨过后的清晨,山泉之水清冽透亮,‌犹如大自然的琼浆,赋予了生命无尽的活力与生机;滑寒冰的水彩画《百花争艳》,寓意美好祥和;赵文静结合西部发展和乡村振兴,创作了《喜迁新居》;田月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的感人事迹为素材,创作了彩铅作品《爱洒人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模范教师张桂梅》;中国美协第三届架上连环画初评入选作品、刘樱的钢笔《抗战组画》,通过逃难、废墟、抵抗、鏖战、难忘等场景,表现了中国人顽强不屈斗争精神;何成把会宁人喜欢的传统牡丹题材,与科创中学的学校建筑巧妙地结合,精心绘制了画作《欣欣向荣》。书画家们通过翰墨传情,让诗情画意溢满了真诚,以激情之火、奋斗之志,抒发了一曲跨越千里、山海情深的文艺颂歌,扎根在千里之外那片沸腾的沃土,让青春和艺术,在东西部协作一线结出丰硕果实。

和平文联从军主席关注长廊进展动态,强力推动长廊建设,并就长廊规划设计提出意见建议,指导修订展示的前言和结束语,称赞何成以艺援派,承载着全区广大艺术工作者的殷殷嘱托,传递着海河儿女的深情厚谊,把奋斗的汗水,坚实的足迹留在西部大地上,双手为犁,智慧播种,勤劳灌溉,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以会宁县委常委、副县长杨国明为组长的天津援甘会宁工作组大力支持,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用于爱心书画长廊建设。

为了保证书画作品的装裱质量,何成多次和兰州的装裱公司联系对接,修改设计稿,在长廊布置过程中,全程在现场指导施工,克服展线长,展壁复杂的困难,每幅画放在什么位置,挂多高,间距多大,穿插什么图案点缀等,都经过精心的安排,尽量做好每个细节,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当书画长廊终于建成并展示的那一刻,整个会宁科创校园为之沸腾。

梦想在这里发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和平文联美术家协会按照区文联“三五”工作目标,扎实开展“一十百千万”文化实践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系列主题创作和惠民活动,引导广大美术家服务中心、扎根社区,在活动主题设计上正能量、组织上聚能量、宣传上大流量,积极建队伍、强创作,用优秀的作品描绘和平的蓝天,充分展示了会员的艺术修为和为民情怀。与区融媒、驻区企业联合,在和平赛顿中心成立了美术馆,先后举办“静谧的诗意·魏瑞江水墨五大道作品展”和“历史与色彩的对话·津城油画家五大道作品展”,打通了百姓欣赏艺术最后一公里。为满足新农村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捐赠作品的方式,在滨海新区太平镇红星村筹建了“红星村美术馆”,设立了“和平美协乡村美育创作基地”,通过多种形式,助力蓟州区乡村乾元美术馆建设。“新春送福”“为军人画像”“名画里的革命史”“用画笔炫染星空·用艺术疗愈关爱小星星”等 50多场活动深入人心,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同,充分展示了艺术家以文化人的情怀。

会宁科创中学书画艺术长廊的建成,成为一个分享艺术、讲述故事和放飞梦想的地方,让更多的人看到东西部协作的真正意义,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西部的学生们有了一个分享艺术,讲述故事,放飞梦想的地方,一个分享、表达的平台。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思政教育,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八年级学生张瞳是个一直在大山里长大的孩子,是党的好政策使他家脱贫,并到城里来上学,坐飞机到大城市是他的梦想,通过长廊,看到了许多来自天津艺术家们的作品,不用出门,在校园里就感受到了大城市的艺术,让他无比激动,并由此爱上了美术,爱上了用画笔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书画长廊建成后,迅速得到学生家长们的关注。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在美育的教育下,不仅在艺术方面有了进步,在学习习惯,品德修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长廊的建成也吸引了学校周边的群众和许多书画爱好者前来参观。一位常年报道东西部协作的记者,在观看长廊的书画艺术作品后,久久不忍离去。他在留言簿上深情地写下一段话:长廊是一条流动的河流,激荡着人们的情怀,长廊是一片肥沃的热土,播种着绿色的希望,长廊是一个分享艺术、讲述故事和放飞梦想的地方,成为连接东西部的桥梁,跨越山海,携手并肩。

援派之旅还在继续,何成将继续落实好和平区文联、区美协与和平区教育局的各项要求,为会宁县的孩子们编织着一个又一个关于美的梦想,用手中画笔描绘壮丽的陇原大地。通过美育的力量,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并加强与当地文联、美协以及教师之间的沟通,搭建更多的协作平台,通过美的传播,增强会宁的文化氛围,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让文艺的力量,在会宁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