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工厂整体集成实现“拎包入住”!香港首个简约公屋(元朗项目)MiC模块由深企制造完成

9月9日上午,“模块托起安居梦,建证湾区向未来”香港首个简约公屋——元朗简约公屋项目MiC(模块化集成建筑)模块制造按期完成志庆活动在中建科工惠州智能制造基地举办,并通过视频连线香港元朗项目现场。香港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建筑署署长李翘彦,其士集团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海生,中铁建设集团港澳分公司总经理高志,中建科工集团董事长吴红涛等出席活动。

香港房屋局局长何永贤表示,元朗项目建设时间较传统建造方式压缩了超过一半时间。这个工程从方方面面展示了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展示了两地建筑业协同发展与建筑科技的推进与应用,也推动了两地建筑业标准对接、技术共用、供应链互补等,正是国际标准+香港规范+湾区智造模式深度合作的体现,助力湾区成为MiC建筑科技中心。

仅用6个月完成2100余套公屋全部模块制造

记者获悉,该项目3075个MiC模块+1035台MiMEP(机电装备合成法)模块预计9月底全部完成发运,项目将进入模块批量吊装、市政园林及周边配套施工阶段。

元朗简约公屋项目地盘由私人发展商新鸿基无偿借出,于2023年12月动工,工厂MiC模块于今年3月启动批量生产,仅用6个月完成全部模块的制造,包括内部装修、洁具安装等。该项目将于2025年一季度交付使用,建成后可满足1767户1—2人家庭和389户3—4人家庭的居住需求。

据介绍,“简约公屋项目”是香港特区政府《2022年行政长官施政报告》提出的新型房屋政策,以快速兴建方法在2026年/2027年建成3万套简约公屋单位,以解决轮候公屋多于3年及以上人士的迫切居住需求,是香港重大惠民生、添幸福、改变万千基层市民命运的社会工程。首批简约公屋共包括4个项目,其中元朗攸壆路、屯门第3A区、牛头角彩兴路的3个项目由其士集团-中铁建设联营承建,中建科工负责全部约9300个MiC模块供应,将合计提供6300个13-31㎡的住宅单位。

创新采用Full MiC建造技术

元朗项目是首个交付使用的简约公屋项目,在1年的时间完成10栋3层,共计5.59万㎡、2100余个居住单位的建设任务。为确保项目如期交付,项目建设团队创新采用其士集团最新研发的Full MiC(全组装合成建筑法)建造技术体系,将元朗项目拆分为3075个MiC模块+1035台MiMEP(机电装备合成法)模块。

相较于传统MiC方案,Full MiC 建造技术体系具有建筑全模块、功能全模块的特点。一方面不仅限于建筑的居住空间,还可将楼梯间、电梯间、水房等传统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的核心筒区域全部采用MiC方式建造;另一方面应用最新的MiMEP技术,可实现供电、给水等多类走廊机电管线与预制PC楼板、走廊钢梁整体集成,使得预制模块的完成度极高,大大减少了现场施工的复杂性和时间,相比传统建造方式可节省50%—60%的工期,现场工人成本是香港传统建筑的30%,除加速建造外,进一步降低了建造成本。

此外,该项目充分利用Full MiC技术安装和拆卸转运效率更高、材料重复利用率更高的特点,将短期内并未落实长远发展计划的政府及私人土地进行有效利用,既解决了民生忧难,又减少建筑垃圾产生、促进可持续发展。地盘用水用电量为香港传统建筑的40%,现场生产垃圾也减少了超过 50%。Full MiC技术在香港简约公屋项目上首次应用,也将给香港建筑业以及内地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带来示范标杆效应。

人机协同,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中建科工依托行业领先的模块产品智能制造产线,采用整体集成的方式,在工厂内完成模块结构、机电、幕墙、装饰装修等95%以上的生产制造工作,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大到开放式厨房、独立浴室及起居室等生活设施,小到香皂盒、置物架等日常用品均在工厂内组装完成,全部标配“精装修”,可实现“拎包入住”。

在“造楼工厂”生产车间,记者看到,长长的生产线上,大型吊装设备、智能机器人与工人们协同作业,正在进行六面体的公屋模块框架的部件生产、焊接和总装。

“目前我们正进行另一个简约公屋项目模块的生产。一个公屋单元由1-2个MiC模块组成,从原材料下料、结构部件生产、总装、补漆、探伤、淋水、装修到验收,总共有30余道生产工序,27个检验点。”中建科工绿色科技公司副总经理苏君岩介绍说,工厂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在逐步代替人工作业。“激光下料设备精准切割钢材,自动翻转设备可实现3吨重的钢框架180°快速平稳翻转,智能焊接机器人可确保一级焊缝的一次探伤合格率达到99.5%以上,三维激光扫描设备在一分钟内就能告诉我们箱子的精确尺寸,这些都大幅提高了制造装配精度和生产效率。”

“此外,在复杂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总装线上,可以通过一键换型,实现尺寸的三维无极柔性调节,可满足元朗项目83种结构箱的生产。”苏君岩说,元朗项目的模块就是在这样的智能生产线上制造出来的,这也是中建科工推动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的重要实践。

进一步促进粤港两地建筑业融合发展

“作为香港重要的民生工程,元朗项目模块的按期制造完成,不仅是参建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晶,也是粤港两地建筑业协同发展的缩影,在推动两地建筑业标准对接、技术共享、供应链互补等多个层面展现出了显著成效,为湾区城市间深化供需衔接和产业协同互补提供了良好范例。”其士集团-中铁建设联营相关负责人表示。

建设团队充分利用粤港两地建筑业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协同互补优势,搭建“香港前台”+“惠州后台”的项目运行机制。一方面发挥香港在技术标准、规划设计、MiC建筑等领域的经验,全面应用英国标准、香港规范,高效整合设计资源,促进粤港建筑企业间的机制对接、规则衔接。另一方面依托内地完备的供应链、丰富的产业工人等领域的优势,在惠州组建6个工厂、130余家企 产业工人的生产团队,使得惠州工厂生产与香港现场施工的同步进行成为可能,为项目顺利交付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香港标准”+“湾区智造”的模式和快速兴建房屋项目的实践,将进一步促进粤港两地建筑业融合发展,助力湾区打造全国甚至全世界“组装合成”建筑科技中心,同时也将为香港北部都会区以及“明日大屿”的开发建设提供新范本、新模式。

(图片由中建科工提供)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 通讯员 杜俊 胡帆 李昌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