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十六世纪,双屿港的地理位置,用学术理论来解释,应该怎么理解?

引言

十六世纪,双屿港的地理位置,用学术理论来解释,应该怎么理解?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十六世纪之上海也”——日本史学家藤田丰八曾这样称呼昔日的双屿港。据平托在《远游记》中的记叙,当他们接近双屿时就受到了二十艘小船的指引,登陆时更是有六十艘张灯结彩的船只迎接他们,岛上房屋逾千。

双屿港促进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和东亚海洋贸易网络的构建。然而由于海禁政策,明廷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派遣朱纨剿灭双屿并填塞两港,自此辉煌不再。葡萄牙海商将这处贸易地点记为Liampo,有时还会借Ning-po、Lyangpo、Hiampo指代该处。

有关双屿港地理位置的讨论

学界有关双屿港地理位置的讨论由来已久,现在虽已达成不少共识,但在部分细节问题上仍存在争议。这些争议在很大程度上源自资料本身的缺陷。首先,就中文资料而言,不论是在官方文献还是地方志中,都没有对海洋方面的内容存在大量记述,更不要提对海禁期间仍然兴旺发展的走私基地。

其次,在十六至十九世纪西方文献中“双屿港”存在多种表达方式,如:Liampo、Limpo、Liampó、C’deLiampo等,而且有时还存在与Ningpo(宁波)等词的混用。早期葡语文献翻译者错误地直接将Liampo(双屿)等同于Nimpo(宁波),这也使得后世学者在资料运用时存在错误理解。

此外,由于时代变迁、泥沙沉积、海陆形态变化以及航海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的不同,当代学者在根据海图和航线进行复原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和困难。当下,学界已就部分问题达成了共识。首先,双屿港应在今浙江宁波舟山境内,六横岛周边。其次,双屿门、双屿港、双屿港城并非是同一概念。

双屿门是指六横岛西北部南北走向的某处海域,又称双屿航道。双屿港是六横岛上某个港口的名称或港口群的统称。双屿港位于双屿航道之内。两者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混用,例如《民国县志》:“佛渡岛介于六横山、梅山之间,遂分水道为二支,东曰双屿港,西曰汀子港,大轮皆可行。”双屿港城是指六横岛上来往通商者建立的居住群落,可能不止一处。

此外,笔者还认为“双屿港”应该有狭义以及广义概念之分别。狭义“双屿港”应是指在浙江舟山六横岛西北部以港前两座岛屿为标志、依托有一定面积的海岛居留地,也就是朱纨领兵剿灭的港口。广义的“双屿港”应是以佛渡岛和六横岛之“双屿”为标志的一片区域的统称,包括周围同样有储藏、停泊、居住等一系列条件的,涵盖佛渡岛、六横岛乃至九山大洋的岛屿群、港口群和驻地群。

“双屿港”这个概念可能存在从“狭义”到“广义”的一个变化过程。起初,双屿港由原本的单一港口开始发展,此后以该港口为基础,聚集了来自中国、葡萄牙、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的海商。随着人员的增多和贸易体量的扩大,民居、庙宇、仓储、船坞等设施数量必然增多,分布范围也随之扩大,港口概念也逐渐扩散。

有关“广义”双屿港即“双屿港口群”的概念在不少文献中都有体现。在中文文献部分。朱纨《旷官违众乞残喘以存大体献未末议以图久安事》中提到:“浙之要害莫甚于双屿、两头洞、南麂、凤凰、竹屿等山,今已次第捣平。”由此可知,与双屿类似有海盗聚集的港口、岛屿还有很多,即符合“双屿诸港”概念。

《筹海图编》中写道:“(闽县知县仇俊卿)又云:‘在浙,常于南麂山住船,双屿港出货。’”因此,双屿港在该语境中出现时只是作为一个贸易倾销港口,就贸易整体功能而言并不完善。故其必然要与周围的小岛屿、礁石等处共同组成具有避风、储存、防卫、暂时栖息等功能的系统。当然,这并不否认“狭义”双屿港具有上述功能。

《正气堂集》:“前至浙江之双屿港等处”在不少明代史料中,双屿港经常与大茅港、等港、诸港等词语一同出现。可见“双屿”在一定语境下具有集体性名词的意义,其为若干港口之统称的可能性较大。在西文文献部分。Liampo、Nimpo和类似的一系列词语都被用以指代双屿或宁波,且常与漳州(Chymcheo)日本(Japoens)等或小或大的地点一起出现。由此可见,指代并非用以准确说明“港口”,而是一个“方位”。

1569年出版的《专著详细讲述中国情况》中提到:“到双屿做生意那一带无有城墙的城镇,沿海皆是贫苦人家的村落。”这里就将双屿概念延展至岸上的沿海城镇了。同样,在十六世纪出版的法文材料《荷兰人林斯豪东印度航行史》中提到“你们可以来到Liampo诸岛(islesdeLiampo)。

葡萄牙人习惯在那里进行贸易。这些岛屿以前称双屿港(Syongicam)。Liampo是附近一个地势高的海国的名字。”尽管这份资料对双屿和宁波做了区分,但也将“双屿”作为一个岛屿港口群的名字进行使用。

在1841年出版的《航行、旅行及发现编年目录》中明确出现了三个词的互用:“当时,葡萄牙人拥有一个相当规模的居留地,称其为Liampó,或称Limpó,更准确的名字是Nim-pó。”对远道而来的外国海商、海盗而言,佛渡岛和六横岛所组成的“双屿”要比某个单独小港所构成的“双屿”容易辨认。

对于伊比利亚半岛而言,以Liampo来指代舟山乃至宁波地区,甚至整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也并非不可。而且并非所有进行记录的人都确实到过所谓双屿港,因此出现概念偏移的可能性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十八世纪末的法文文献材料中,开始明确出现六横岛(Lowang),此后文献中将双屿水道(passageDuffield)和六横进行了明显区分,甚至还部分出现了周边小岛屿的名称。这应当与航海技术和探测测绘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

综上所述,从对“双屿”的研究角度出发来看,我们既应该清楚区分“双屿门”、“双屿港”以及“双屿港城”等地理名词,同时也要灵活分辨其在语境之中的具体内涵。在进行“双屿”的相关研究时,我们也应注意以系统化、全局化的观点审视这一交通枢纽的发展。

六横岛内部区位分析

《捷报擒斩元凶荡平巢穴以靖海道事》中记录:“将双屿贼建天妃宫十余间、寮屋二十余间、遗弃大小船二十七只,俱各焚烧尽绝,止留阁坞未完大船”对比平托《远游记》中的记录:“那是葡萄牙人建立在陆地上的村落,房屋逾千无染受孕圣母堂的钟声敲响了。

它是当地六七所教堂的主堂在路的尽头,有一漆成岩白色的松木木塔塔的最高处,作为瞭望台用的那个地方的那口钟”可见,六横岛上聚集的各国商人,不仅搭建了房屋住所,还有造船厂、宗教场所以及相应军事设施。

由此可以推测,明朝私商、葡萄牙商人、日本商人以及来自东南亚各国的商人可能在六横岛内建立了完整的居住群落、货运交通系统、仓储体系。《昌国典咏》中曾记录:“今六横山周围百余里,生聚数千家,分上、下两庄,中隔一港,有海闸门,多闽贩。”《六横志》中也记录六横岛于道光十六年时连为一岛。由此可推测历史上六横岛可能并非是一个整体的岛屿。

对双屿港的考古工作

近年来,国家对于双屿港的考古工作在稳步进行中,双屿港内部区位情况也在不断明晰。2004年,岑山地区出土大量船板和青花瓷片。2016年的舟山市文物部门对今六横上下庄之间,即岑山和滚龙岙进行了考察,证实此处曾存在一条贯通六横的东西向水道。这些记载和考古发现对于判断双屿港旧址具有重要作用。

2020年1月4日,笔者曾前往六横岛至岑山滚龙岙一带进行实地考察。该地除西北部有数座山丘外,西南部皆为耕地,地势平坦可直接向西南入海。土壤较为肥沃,沉积较厚,确有可能曾为河流经过区域。此处两边各有历史较为悠久的村庄,这也与推论双屿港中部存在河流,河流两侧皆有聚落相吻合。

因此,我们可据此推测,明清时期岑山、滚龙岙等地有宽阔河流穿过。往来商船可通过这条河流进入六横岛内部进行装卸,并在沿岸设立多个仓储地点。今台门港至涨起港之间有城市公交以沟通南北。

一般而言,公交线路都会考虑到传统陆上交通以及岛内居民分布的因素。由此可知从六横东南部台门港至西北部双屿港之间可能有一条传统路线用以运输货物,或者说是以今六横岛中部为起点向南北有放射性的两条运输线路。

结语

总的来说,北部港口用以连通梅山港和宁波港,作为中国货物聚集点。在北部港口货品收集完整后由马车运往中心仓储点或者是直接由船出港前往日本和东南亚。南部同样如此。但考虑到六横岛有六条纵向山脉,因此放射状道路网络存在可能性较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