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民航联盟:轻舟飞渡万重山

开栏的话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展现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航高质量发展取得的系列成就,展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民航振翅高飞的新图景,本报推出《奋力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大型系列报道。本报记者深入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新疆实地调研采访,记录民航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的生动实践,为庆祝祖国75周年华诞献礼,敬请关注。

搭乘飞机从东向西飞行,透过舷窗俯瞰一幅缓缓展开的壮美画卷:群山连绵,峰峦叠嶂,或钟灵毓秀,或巍峨高耸,或终年积雪。蜿蜒曲折的河道在山间百转迂回,如同飘落在山间的碧绿丝带。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红土广布的云贵高原、“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巴蜀之地共同勾勒出万壑争流、千岩竞秀的壮美西南。

在这片占全国总面积24.5%的西南土地上,西南民航克服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环境恶劣、经济发展不均衡和地面综合交通不便等诸多困难,深刻把握新特点新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安全平稳为首要任务,以生产规模为重要基础,以运行效率为综合反映,以保障能力为坚实支撑,以服务品质为坚强后盾,走出了具有西南民航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在这里,架金桥、铺天路,解决西南边远地区老百姓出行难题,拉近西南与世界的距离,是西南民航人的使命。于是,“干支通、全网联”率先在西南地区铺开,成效显著。目前,区内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速达6.7%,区内年旅客吞吐量百万级以上支线机场达11个。随着中小城市通达性有效提升,民航发展成果得以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干支通、全网联”推动云南民航机场群建设启新篇(记者汪洋/摄)

在这里,一个个机场拔地而起,3公里跑道连接世界。从此,天堑变通途,山海连天下。2023年,西南民航国际和地区旅客吞吐量稳步恢复,在全国占比7.7%,较“十二五”末提高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水平,国际业务规模上升趋势明显,西南民航的空中桥梁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

书写全球高高原运行“西南方案”

从成都出发,向西50公里就进入邛崃山脉。此后,是连绵不绝的横断山脉,海拔高度都在数千米之上。在广袤无垠的青藏高原上,一条条天路成为连接雪域高原与世界的桥梁。

拉萨国际机场T3航站楼

自1965年3月1日成都—拉萨航线(以下简称“成拉航线”)首航以来,此条承担着西藏地区约95%飞行任务的航线至今已安全运行59年。然而,这条建立在“世界屋脊”之上的航线常常伴随着风沙、冰雹、雷雨、高空强风乱流等极端天气,飞行和指挥难度远大于平原地区。

2006年,为进一步提升成拉航线安全运行水平,成拉航路复线建设被提上日程。随后几年,在对地空通信监视设施改造升级、对执飞藏区飞机机型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空管部门对成拉航线逐步实施缩小间隔工程:2011年7月8日,实施成拉航线单向飞行7分钟放行间隔;2012年6月15日,实施成拉航线双向飞行7分钟放行间隔;2013年9月1日,进一步实施成拉航线双向飞行5分钟放行间隔;2015年9月,实施成拉航线纵向75公里放行间隔。

2018年3月21日,在技术硬件和软件不断成熟的基础上,通过军民航多方协调配合和多方反复论证试验,成拉航路复线正式启用。该复线开通后,成拉航路沿线飞行容量增长了约85%,而管制员对飞机的指挥从原来的“看不见”“喊不到”,到现在基本上实现“看得见”“喊得到。”

成拉航路复线的启用只是西南民航提升高高原运行能力的一个缩影。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全国25个高高原机场中有15个位于西南地区。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结合辖区高高原运行实际,建立了覆盖飞行训练、适航维修、签派、气象、空管、通导、航卫等方面的管控体系,持续修订完善《民航西南地区高高原运行指导意见》,为全球高高原运行提供“西南方案”。

拥有世界民航规模最大的高高原航线机队的国航西南分公司,经过多年努力,积累了大量高高原飞行经验,高质量完成了一次又一次高高原机场的验证试飞、开航以及重要保障任务,成为培养高高原飞行员重要的摇篮。

国航西南分公司A319从拉萨机场起飞

说起高高原飞行,西藏航空是国内唯一以高高原机场作为运行基地的航空公司,也是唯一在拉萨驻场过夜并实现拉萨夜航常态化的航空公司。成立13年来,西藏航空以拉萨、成都为双主基地运行,以重庆、西安基地为重要支撑,构建了区内外航线相连接、高原航线与平原航线相结合的高高原差异化航线网络。去年12月17日,西藏航空与中国商飞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共同研制国产大飞机高原机型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

今年7月2日9时30分,一架身披成都航空航徽“太阳神鸟”涂装的ARJ21飞机从喀什徕宁国际机场起飞前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红其拉甫机场,标志着国产ARJ21飞机首条高高原航线成功开通。至此,ARJ21飞机实现了“走出去、飞上去”的战略目标。

成都航空ARJ21飞抵喀什机场

ARJ21机型机长孙文胜是民航四川监管局副局长,也是首位ARJ21飞机的局方监察员。他见证了ARJ21飞机的成长历程,也亲历了ARJ21飞机飞出国门、飞上高原。孙文胜告诉记者,凭借双重身份,他可以通过“显微镜”发现ARJ21飞机在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同时又能拿着“望远镜”从更宏观的层面分析问题。随着驾驶国产民机一次次安全起落,孙文胜深深感受到国家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制造工业的进步。谈起这一事业,孙文胜满眼都是骄傲与自豪。

智慧引领为行业转型升级蓄力

进入“十四五”时期,智慧民航建设成为民航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西南地区把创新作为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之策。多年来,西南民航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今年3月21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跑道异物探测系统(FOD)突然预警,现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根据系统提示到达机坪相应位置,发现一架飞机轮胎外皮脱落后掉落在机坪上。由于系统自动报警,该机坪异物被及时清理。事后,局方调查人员表示,如果没有FOD探测系统,后果将不堪设想。

过去,为减少机场跑道异物对航班起降的影响,机场通过人工巡查的方式,每4小时定期对跑道进行检查。在巡查时需要关闭跑道,工作人员驾驶车辆,以相对较慢的速度前行,用肉眼查找跑道异物。如果遇上暴雨或大雾天气,或是在夜间光照不好的情况下,这种方法不仅准确性不高,还会降低跑道运行效率。今天,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机场不仅可以更加及时、妥善地处置跑道外来物,避免各种风险,还能大大节约巡查时间,提高跑道运行效率。

成都天府机场使用的跑道异物探测系统是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以下简称“民航二所”)自主研发设计的。民航二所工作人员自豪地说:“除了FOD(机场外来物)探测系统,防跑道侵入系统、单灯引导系统、机场围界安防一体化解决方案、自主移动机器人集群系统、生物航煤适航审定、飞机以及道面除防冰技术、飞机除冰液循环利用技术等都体现了我们在行业各领域科技创新的实力。”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2023年12月11日,中国民用航空局以民航二所为依托,与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共建的全国首个、中国民航投资规模最大的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投运。对标全球民航最高水平技术研发机构,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将建成16个民航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和1个验证中心,包括43个实验室、108个平台和1个验证模拟机场。未来,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将吸引国内乃至全球高科技研发机构入驻,全力打通“产学研用”各个环节,整合行业内外科技研发资源与创新力量。在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智慧力量必将为民航业转型升级集聚强大动能。

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A区

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B区

在西南地区采访时,记者发现,西南地区创新工作并非停留于硬件层面,坚持制度创新为西南民航发展注入了“软实力”。结合西南地区特殊运行环境,西南局开展系统性研究,创新性建立高高原运行、复杂气象条件下运行等风险管控体系,出台各类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的制度,强化运行安全全链条管理。

在西南局,记者看到了一张密密麻麻的表格,上面标明了复杂气象条件下航企、管制、气象服务机构的职责。原来,西南局党委针对西南地区气象特点,全面梳理近年来辖区内发生的复杂气象条件相关事件,通过深挖组织性、系统性原因,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西南地区复杂气象条件下航班运行保障工作的安全提示》,不仅推动形成了危险天气分级预警、生产运行协调、安全监督检查三级体系,还建立了航空气象专项协调机制、次日风险评估机制、航空公司气象会商机制。通过一个又一个微信群,西南局将强化指挥协调、风险管控、运行决策科学、合理、及时地落实到每一个执行单元,切实推动航企、机场、空管部门密切配合。

共建西南民航安全发展命运共同体

近年来,面对复杂的运行环境,西南民航保障压力骤增。西南局坚持党对安全工作的领导,通过党建引领安全,帮助辖区企事业单位破解党建与安全工作“两张皮”的难题,促进党建和安全工作深度融合,培育和弘扬符合中国民航实际、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民航行业安全文化,共建西南民航安全发展命运共同体,实现西南民航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飞行队伍的稳定关系到民航企业的发展与前景,作风思想建设更是飞行队伍稳定的核心因素。2022年,依托党建引领安全工作,西南局党委对长期未建立党组织的华夏航空进行督导,帮助其建立健全党组织。7月,华夏航空飞行党委成立,安全管理体系得到重构,员工思想面貌焕然一新,仅飞行部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员工就达127人。

同时,针对辖区飞行队伍实际情况,西南局党委倡议各航空公司在飞行中队配备专职党支部书记。四川航空飞行大队四中队支部书记蒋杨就是专职党支部书记。记得某年农历腊月二十九,蒋杨接到了一位机长的口头请假申请。机长告诉蒋杨,自己连续3年没有在春节期间休假,答应妻子回家与岳父岳母一道过年的承诺一直没有兑现,早上还为此争执了几句。了解情况后,蒋杨第一时间查看飞行计划,发现春运期间人员紧张,实在没有办法调整。于是,蒋杨与机长商量:“明天的国际航班你安心飞,后续休假我想办法协调。另外,这件事我给你夫人打电话解释一下,争取她的谅解和理解。”接到蒋杨电话的机长夫人很意外,没想到蒋书记会为了这种小事给自己打电话。故事的最后,这位机长执飞完国际航班后调休了7天,陪着妻子回老家与岳父岳母团聚了。其实,机长夫人认为的“小事”在蒋杨眼中是真正的“大事”。他常说:“把麻烦留在地面,把方便留在空中。我的工作就是要让每一位飞行员心无旁骛地安心飞行。”带着这样的初心使命,蒋杨成为了中队飞行员的知心“蒋哥”。

除了飞行员,西南局还把目光投向中小机场运行管理的核心——航务部。高原机场保障压力大、待遇不及内地等多种因素导致航务部专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为此,西南局以党建引领安全,积极倡导在中小机场航务部设置专职党支部书记,进一步稳定人力核心资源。

西南局党委书记罗晓说:“党的领导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主心骨,党建引领是企业持续安全发展的有力保障。保证航空运行绝对安全没有‘局外人’。”在建立党建引领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的基础上,西南局主动发挥行业政府的力量,与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政府积极沟通,建议突出机场公益属性,增加安全、服务、重大保障等考核维度,优化机场工资配额,将工资增量用于一线员工,为西南民航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干支通、全网联”助力西南经济腾飞

世界级机场群与世界级城市群相伴而生。“十四五”以来,成渝地区民航发展驶入快车道,有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022年3月15日,民航局印发《关于加快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指导意见》,吹响了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冲锋号。2023年,成渝机场群完成旅客吞吐量1.3亿人次、货邮吞吐量118.4万吨、飞行起降114.6万架次,分别占全国的10.3%、7.0%、9.8%,同比分别增长122.4%、13.5%、60.3%。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其中,成都天府机场于2021年建成投运,成为“十四五”期间建设的最大民用机场,标志着成都进入了一市两场新阶段。西南空管完成27个机场进离场程序一体化调整,沪—蓉—拉东西大通道复线贯通,京昆、广兰大通道进一步优化,形成成渝地区“四纵两横”的骨干航路网体系,成都进近管制范围扩大90%,建立“八进八出”运行模式,新设川南进近管制区,运行效率显著提升。依托成都和重庆的区位优势和资源分布,构建轮辐式中转枢纽、城市精品航线枢纽互补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以成都天府机场为例,截至今年7月,机场累计开通国内航线332条、国际和地区航线59条,累计设置188个国内航点,覆盖数量居全国第一位。

2016年,在西南局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下,华夏航空创新提出“通程航班”概念,开始探索“干支通、全网联”模式。2022年10月,云南地区“干支通、全网联”试点获民航局批准。在西南局的精心指导下,云南航产投集团依托1个枢纽(昆明)、3个环飞中心(丽江、西双版纳、芒市)、11个支线机场(大理、腾冲、保山、迪庆、普洱、临沧、澜沧、沧源、昭通、文山、泸沽湖)以及4个通用机场(陇川、弥勒、兰坪、凤庆),探索基于“1+3+11+4”云南机场群的“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服务模式,构建1小时“干支、支支、支通”航空通行圈。目前,云南民航已实现昆明至省内支线机场100%通达,昆明至芒市、西双版纳干支快线全覆盖,并开通了西双版纳—丽江、西双版纳—大理、西双版纳—芒市、西双版纳—腾冲、昭通—丽江、昭通—大理、丽江—普洱、芒市—丽江、芒市—澜沧、芒市—普洱等10条支支航线。截至2024年6月30日,云南机场集团15个机场共完成涉及21家航企的通程平台协议备案3219条(含换季冻结),实际生效3204条;通程(TC)航班备案8339个(含换季冻结),占通程平台备案总量的30.13%,实际生效7547个。其中,昆明机场协议备案2152条(含换季冻结),实际生效2151条;通程(TC)航班备案6980个(含换季冻结),占通程平台备案总量的25.98%,实际生效6455个。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昆明机场通程旅客吞吐量达57.2万人次,排名全国首位。

昆明市民族歌舞团演员在昆明机场与旅客互动表演

2023年7月10日,民航局正式批复同意在成都天府机场开展进出藏中转通程快线试点。同年7月25日,拉萨—成都天府中转通程快线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运行,开通首条中转通程快线拉萨—成都天府—北京首都,实现业内首个高高原机场始发的中转快线服务,最短中转衔接时间仅70分钟。至今,经成都天府机场中转的旅客占国内往返西藏旅客总数的30%,进出藏门户枢纽效应显著。此外,西南局在云南和重庆地区开展通航短途运输试点,推动大理、重庆7条支通航线常态化运行,进一步满足三、四线城市航空市场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2024年,就在“低空经济”成为网络热词时,四川省低空空域改革已取得了“以改革之力主推低空经济‘加速起飞’”的初步成效。自2017年12月四川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正式获批准以来,试点坚持以机制创新突破体制障碍,坚定推行“基于目视自主飞行的空域融合运行”模式,大幅简化空域使用流程(提前1小时报备即可飞行),实现试点空域共享共用。

数据显示,自2018年12月24日新机制启用以来,四川地区试点空域共拓展至7800余平方公里,包括7个空域和8条低空通道,形成了环成都和贯通川南、川北的低空飞行网络,吸引了358家通航用户参与,安全飞行超73万架次、21万小时,有力促进了四川省北川、彭州、金堂、自贡等通航产业园区近百个新增项目落地,总投资规模超400亿元。

征程万里云鹏举,笃力奋楫开新篇。展望未来,西南民航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安全与发展,扎实推进安全管理工作,持续完善综合机场体系,全面优化航线运输网络,着力增强空管保障能力,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大力服务低空经济发展,为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贡献西南力量。(中国民航报 记者何丹、郝蒙)

(本文刊发于中国民航报2024年9月20日1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