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清廉与贪婪:曾国藩与贼,只是取得一场短暂的胜利

晚清名臣曾国藩,一直以为人处世之道见长于世,他用自身的经历表达了什么叫勤励克己。曾经因为读一篇文章太久,次数太多,结果被梁上潜伏的小偷嘲笑,曾国藩这样的名士,在年轻的时候却被蠢贼耻笑,这样的经历令曾国藩无比尴尬。

曾国藩和贼打交道其实不止这一次,在他为官期间,曾经查过一桩库银亏空的案子,当时这个案子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没人愿意查,因为古代的银库没有监控,谁在盘查的过程中有没有损公肥私,事后根本就说不清楚,总不能不管你什么时候查案都叫上几十号证人吧。

这个“苦差”最后落到了曾国藩头上,曾国藩虽然以前“笨”,但是当官后可远超一般人了,面对库银亏空案的难题,曾国藩意识到案子的关键所在,那就是想要查清楚这桩案子,自己必须独善其身,“干干净净”才行。

曾国藩想很多办法都不行,最终还是采取了“笨”办法,一丝不挂入银库,彻查亏空案。曾国藩此举一出,就有人指指点点,称他有失体统,他也不管旁人说什么,专心查起亏空案,果然被曾国藩查了个水落石出,而曾国藩此举,无论在民间还是朝廷,都纷纷为他点赞。

曾国藩一丝不挂入银库的办法实在不算高明,但是却极为有效,不仅对曾国藩有效,对那些银库的盗银贼也非常有效。盗银贼与曾国藩的做法一样,就是在一丝不挂的情况下,偷出银子。

大清朝入关以后,在银库的问题上其实屡屡出现问题,这群曾经作战勇猛的八旗子弟,对于经营银库显然不太擅长,也没有那样严厉的决心,毕竟大家入关之前都是老乡,很多人都是亲戚,突然严厉起来也不好看,不如大家一起分分钱算了,这可能才是当时满人守银库的弊病所在。

满清银库,经过雍正13年的打拼,逐渐丰盈起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5000万两白银,乾隆时期,这位富二代皇帝根本不缺钱,等到和珅受宠之后,君臣二人一起,在大清的金字塔尖玩起了腐败。

和珅成为贪官之后,火起来一个职业,也不是什么大官,就是看守银库的库兵,叫库丁也好,郎中也罢,他的职能就是守护银库,防止有人偷窃。有的朋友说,这不就是看银库的保安吗?那您可就大错特错了,就这么一个您眼中的“保安”岗位,可不是谁都能当。

银库对于朝廷来说是重中之重,看守银库的人更得是心腹才行,满人入关虽然与汉人名义上高喊“我们都是一家人”,但是在当时还是亲疏有别,这一点在银库守卫的要求上就能看出一二。想当银库的库丁,首先必须是满人,还得是与皇权走得近的家族才行,这样的库丁往往是世袭制,外人很难插进来。即便如此,如果您的儿子想要顺利接班,也要对当时管银库的官拿孝敬银子,这笔银子的数目惊掉你的下巴,得整整6000-7000两银子才行,当时的三品京官俸禄也不过180两而已。

就这么一个任期只有三年就要换人的银库保安,惹得八旗族人抢破脑袋,当时还有那么一句歌谣“库银官、库银官,给个皇帝也不干。”可见库银官的油水有多厚。

世代为库丁之人,自然不是傻子,他们之所以拿出这等丰厚的贿赂来谋取职位,自然是所图极大。监守自盗是他们获取利益的方式,但是银库乃国之重地,虽然古代没有监控,但是对于进出之人的监视却一点不少,层层把关之下,库丁们如何牟利呢?

起初的库丁夹带手法其实并不高明,利用拿进去的茶壶,在茶壶里装水,放入银锭之后,再利用北方天冷,使茶壶内液体结冰,将银锭固定其中,在下班回家时安检,将茶壶倒过来以示没有夹带即可。但是这样的方法很快就被发现,对于库丁的检查也越来越严格,到了乾隆年间,下班离开的时候,需要身上一丝不挂接受检查才可以,而且还要张嘴举手,几乎你能藏银的地方都要检查。

针对这样的情况,库丁自然不会让自己的孝敬钱打水漂,于是在培养下一代的时候,就从小让他们练一种苦功,用金属蛋抹油,塞入孩子的肛门,以此种方式进行锻炼,据说有能人者,可一次携带百两之多,去除倒班、休息,三年下来可用此法夹带20万两以上,即便是水准一般的人,10几万两银子也是轻而易举,如此来看,当初入职的几千两孝敬钱也就不足为怪了。只不过上帝很公平,这些夹带的人虽然一时得意,但是到了老年也难逃脱肛之苦。

其实这种事情并非是什么隐秘,否则也不会流传出歌谣来,以肛偷银的方式根本瞒不过细致的检查,只不过是给检查之人一个交代罢了,让他们能够交差,且面子上过得去,这些银钱自然也少不了他们的份。

这些世袭的库丁世世代代、子子孙孙用这样的办法偷银子,其实还有一关要过,那就是每年朝廷派来查验银库的官员,如果他们认真核对之下,必然会发现纰漏,毕竟白花花的银子不见了,这样亏空只要不是患有眼疾,就能轻易查明,但是从和珅掌权以来,70多年间都没有事发。主要是这些检查的官员也参与其中,每年检查就查账本不核查库银,走的时候可拿3000两孝敬钱。

其实库丁夹带银子的事情,还是私下进行,比较隐晦, 怎么说这也是盗窃。但是到了道光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842年,发生了一起案子,当时的户部银库库丁张诚保大哥家的侄子,想要报捐知州,就将11474两银子装了11个麻袋送去户部。

在银子入库的时候,库丁张诚保负责点自己侄子的银子,第二麻袋进去的时候,张诚保喊第三麻袋。第七麻袋进去的时候,张诚保喊第十一麻袋。就这样操作一下,堂而皇之的剩下整整四麻袋银子,共计4100多两银子。但是这件事情可是“众目睽睽”之下,那些见到的库丁每人都分了钱,这才算万事大吉,最终他们贪了3700两银子。

这些银子最终被拉到张诚保哥哥家的万泰银号存起来,问题是这样一来,万泰银号的几个高管就知道了这件事儿,一听说这是“脏银”,动了贪念,他们提出也想分钱的想法,却被张诚保的哥哥一顿臭骂,几个人没拿到银子还挨了一顿骂,心里愤愤不平,一怒之下去报了官。

道光听说这个案子之后,脊背发凉,赶紧派人去银库实际盘查,这一次盘查没人敢再施展伎俩,最终查明真相,让道光差点昏过去。银库账面:“实应存银一千二百十八万二千一 百十六两七钱四分七厘”,实际却不到300万两,无端亏空900万两左右,这样的数额巨大的亏空,让道光皇帝大吃一惊,没想到自己这个皇帝,竟然一直被这群贪腐的人们蒙在鼓里。对于此事,道光帝惟叹“朕愧恨忿急之外,又将何谕” 。

清朝对于银库的管理和银库发生的贪腐事件,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清朝整体的状况,一个腐烂不堪的王朝,也正是因此诞生,整个王朝之中,道光皇帝反而成了那个蒙在鼓里的清廉之人,可悲。

与清朝相比,金朝对银库的管理要强了太多,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当年创业的时候,日子非常苦,建立金朝以后,他希望子孙们都能和他一样勤俭持家,所以留下一道铁训:“国库财物,只能打仗时使用,任何人违反,都要重则二十棍。”

完颜阿骨打自己也遵守,直到去世。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继位以后,感觉这日子过的太苦了,鞋儿破,帽儿破,房子也是破的,关键是连一瓶美酒也喝不上,苦闷已久的完颜吴乞买,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偷偷跑到银库,抓一把银子就跑,出去胡吃海喝一顿。

后来丞相清点的时候,这件事东窗事发,被当时的重臣粘罕知道后,派人将完颜吴乞买从皇位上“请”了下来,打了20棍后,又给完颜吴乞买送了回去,然后所有大臣跪地磕头,求完颜吴乞买赐罪。完颜吴乞买虽然心里憋屈,但是他根本不可能降罪,只能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从此以后,完颜吴乞买自己再也不敢去国库“偷”钱,就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同一种形式,不同人使用,便分出了清廉与肮脏,曾国藩一丝不挂入银库查案获赞,盗贼用同样方式窃银,贪与不贪在于心,而不是流于形式。如果清朝人能够有金朝居安思危的思想,他们的王朝又怎么会在末世受尽屈辱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