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千年古画中的科技范儿

[宋]郭忠恕 《明皇避暑图》

核心提示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泱泱华夏数千年,中华儿女始终没有停止对科学的探索。从殷商人仰望星空,到北斗卫星发射成功,从大禹开山凿岭,到南水北调通水10年,从建筑到制造,从医药到农业,从水利到天文,革故鼎新、求真务实的中华儿女在各行各业创造了辉煌成就,对世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正值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一起来透过千年图画,看华夏文明的科学智慧。

天文 《天象图》的宇宙空间

早在数千年前,殷商人就开始让专门的官员观星象和掌管天文历法。汉代时,天人宇宙观趋向完整,人们在礼仪、建筑和艺术等方面不自觉地表现出对宇宙框架的认识。墓葬建筑的顶部,往往是天的象征,上方首先刻画日月星辰,飞鸟走兽。其下是汉代民俗信仰中的神仙世界,再往下便是由历史人物与英雄故事组成的人文世界。那时的人们已认识到了五大行星、日食、月食和太阳黑子等天体和天文现象。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天官书》是我国传世最早的天文学百科全书,书中将星空分为五宫,北极周边的星为中宫,中宫是围绕北极星的帝王宫廷。二十八星宿分属东西南北四宫。

在古人仰望星空的过程中,诞生了许多《天象图》。汉代的天象图除了著名的元乂墓《天象图》外,还有南阳汉画馆的《四神天象图》、西安交通大学西汉墓天文图、陕西靖边县杨桥畔东汉墓星图等。这些作品反映了汉代人所建构的蕴含无限生机和灿烂的宇宙空间。整个宇宙在有序的结构中循环往复,是感性与理性的交织、科学与想象的结合。

水利 大禹治水的千年山川

水利灌溉、河防疏泛是兴国安邦的重要保障。在不断改进水力机具的同时,人们还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治理江河、灌溉田地。在防汛抗旱的同时以囤水积水助力农田灌溉,是绵延千年的治水智慧。

最早反映古人治水智慧的当数大禹治水故事。据北宋《宣和画谱》记载,东晋顾恺之曾作《夏禹治水图》。此后,如隋代展子虔、五代朱简章等均有相关画作载于史籍。类似主题还可见被传为南宋赵伯驹所绘的《禹王治水图》。该作借助笔墨丹青表现了大禹“疏源浚流”的治水智慧以及“因势利导”的治水理念,对后世水利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建筑 横平竖直的界画世界

界画起源于晋代,隋唐时期已有相当高的成就。中国传统界画的表现对象主要是建筑,一般需要用界尺引笔以使所画之线横平竖直。通过界画,艺术家能够精确描绘古代建筑的雄伟精细,展现那个时代的建筑魅力。

自古以来,令人印象深刻的界画作品有很多,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其中的典例。此外,还有唐代的《阙楼仪仗图》《京畿瑞雪图》,以及南宋画家李嵩的《月夜看潮图》、赵伯骕的《姑苏天庆观样》等。北宋画家郭忠恕的《明皇避暑图》描绘了巍峨的皇家宫殿建筑群,全图采用全景鸟瞰视角,以黄色琉璃瓦为顶盖、青灰色与白色相间的砖石为基座的华清宫从众多建筑中脱颖而出。有学者试图通过《明皇避暑图》将宫殿复原重建,可见此幅画作的逼真、精细程度。

医学 从解剖学到方剂学

中国医学有悠久的历史,上古部落联盟首领神农氏尝百草而始,便有流传久远的医药故事。夏商西周时期,从出土的甲骨文看,人们已认识到内脏器官的某些结构及其生理活动的一些现象,反映了早期医学对解剖与生理的认识。阜阳汉简《万物》和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所载药物能够证实,战国时期的人已经发现了众多药物,且对药物的性味功能有了初步认识。随着人们用药知识的积累,药品逐渐由单方过渡到复方。古人不断探索组方的原则和理论,使方剂学逐渐萌芽。

中国古人从南宋时期就对人体结构有了较为具体的认识。李嵩的《骷髅幻戏图》中,画家描绘了一大一小两骷髅。其线条的精细体现了李嵩在界画上的造诣,对骨骼的准确刻画则是其医学知识的表现。这种对人体解剖的呈现,比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相关作品还要早数百年。除了骨骼,古画中也有许多表现烧药行医的作品。《烧药图》描绘了古代医师用传统中医疗法救治肺病患者的画面,是明代才子唐寅为答谢肺病医师陆约之所作。画中医师正襟而坐,童子依言听命,守炉烧药。其间山石、树干、松叶、远山气韵润泽,呈现出蓬勃的生机,烘托出医师炼丹烧药、治病救人的深意。

(张雷整理编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