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吴镜清:香榧的故事

"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纪 事

香榧的故事

吴镜清

香榧,因其独特的香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是上海人喜爱的一种坚果,每年白露开始采摘。由于其价格高达百元以上/斤(每颗约1元),被人称之为坚果中的“爱马仕”、“香奈儿”。

香榧是珍稀干果,属于红豆杉科榧属常绿乔木,最早活跃在一亿七千万年前中侏罗纪的恐龙时代。经历物种大灭绝,只有部分残存,而中国是其唯一的“避难所”。它与银杏、水杉等孑遗物种(经历大变故后极少量地遗留的物种),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香榧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较为湿润的浙、闽、赣、皖等海拔400-1500米的山区,尤以浙江会稽山脉的嵊州、柯桥、诸暨、东阳、磐安最为有名。

97(白露)至9日,我有幸在嵊州战友、企业家夏越祥的陪同下,参观了嵊州中国香榧文化博物馆、藏天岗合作社、分水岗香榧林、谷来镇香榧林、香榧森林公园等,还先后拜会了嵊州香榧产业协会副会长马樟华先生和享有“香榧大王”美誉的会长黄庆烈先生,听他们介绍香榧的前世今生,一起探讨香榧文化,收获颇丰。

7日上午,在绍兴最高峰西白山(1095.7)半山腰的藏天岗合作社,马樟华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让我们品尝他亲手种植、炒制和冲泡的淡雅幽香的白茶,同时不厌其烦地介绍香榧知识,耐心地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

香榧又名玉山果,是世界著名干果之一,含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E、脂肪油、纤维素等,不仅具有延缓衰老、增加食欲、润泽肌肤等功效,还能够有效地驱除肠胃中的各种寄生虫,且不伤正气。在绍兴的会稽山脉中,100年以上的香榧树有近8万株,1000年以上的香榧树有近百株。

香榧树生长发育极为缓慢,胸径一年才生长3毫米。一棵小苗,至少要1015年才开始开花结果,生长几十年只是“黄发小儿”,百年以上才算壮龄,活了上千岁,依然不算“老”。马先生家有棵隋朝的香榧树,树龄近1500年,依然叶茂根深,遮天蔽日,硕果累累。他持有绍兴市政府颁发的“隋榧、唐榧、宋榧”——“稽山古榧”产品证书。

坚果一般“修成正果”只需一年,香榧则要耗时近三年。

香榧雌雄异株,一代果实从花芽到果实成熟,周期需要29个月。雄树每年34月散播花粉,雌树成功受精后,开始孕育种子。第一年秋天开小花,第二年9月只会长到豌豆粒大小,第三年白露时节变成橄榄大小,才算成熟。因而,每年采摘香榧,在同一棵香榧枝条上,会见到成熟果、幼果与尚未成熟的芝麻大小的“种子”——雌球花,俗称三代同堂。

马副会长开着他底盘稍高的山地车,沿着狭小弯曲、高低不平的山路,带我们进山见识他家的数百亩香榧林,辨认“三代果”,特别是难得一见的雌球花。

沿着杂草丛生的千年步道,走进分水岗香榧世界。成片的香榧树,浓荫如盖,树干挺拔,细叶婆娑。马先生指着他家的那棵硕大的隋朝香榧树说:这是经专家论证的千年母榧,我小时候就这么高大,至今依然四季常绿,终年不萎。

成熟的香榧果是绿色的,一颗颗像是青橄榄。马副会长说,这层绿色是它的假种皮,由珠柄、珠托和胎座发育而成,色彩鲜艳。这种天然结构在植物界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不仅能保护种子,还能通过其鲜艳的颜色和肉质,吸引动物取食。动物食用后,可以消化假种皮,但难以消化坚硬的种子,最终种子会随粪便排出,在新的地方生根发芽。

大自然奇妙啊,让你不得不敬畏“上帝”!

至于何以冠以一个“假”字?马副会长说,那是相对真种皮而言。

种皮是植物繁殖器官的一部分,起保护胚芽的作用。香榧的种皮在果仁上,当剥去果壳,会发现果仁上有一层黑色的皮,那就是种皮。种皮在自然生长中会自我脱落,并留下黑色痕迹,可以食用,《本草纲目》有记载,它有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

真是“涨姿势”了!

假种皮约占种子鲜重的50%,传统上一直将其当作废料处理。实际上其含有醇、酮、醛、烯等20多种芳香成分,是提取高级芳香油和浸膏的天然优质原料,还具有抗肿瘤和抗艾滋病毒的活性成分。现在通过资源再利用,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还创造了经济价值,成为“真金子”。

香榧成为食用坚果,需要历经采摘、剥离假种皮、堆沤、清洗、晾晒、炒制等多重工序。一粒醇香的香榧,需要山农的辛劳付出以及漫长的等待,售价1块钱不足为奇。

采摘需要上树,十分艰辛。很多香榧树生长在高山上,采摘时需要使用较高的竹梯或十几米长的蜈蚣梯等工具,确保安全;由于熟果、半熟和雌球花都在一起,无法通过机械或其他自动化方式进行,只能人工采摘,而且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经验,以确保采摘到的都是成熟、高质量的果实。采摘工每天从早到晚工作8小时以上,采摘约100多斤,工钱只有200~300元。

采摘下来的青果需要经过两次在阴凉处渥(wò)堆。渥堆是一种特殊处理过程,旨在通过内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让香榧脱皮、脱涩。每次渥堆厚度为20公分左右,温度25°以上,湿度80%,每隔2~3天翻一次,保证上下温度与湿度基本一致。

第一次渥堆时间为3~7天,让香榧假种皮自然脱落,然后通过人工或机械去皮;第二次堆沤为让香榧脱涩,并进一步完成营养的积累和转换,使香榧变得更加酥松,从而改善其口感和营养价值,时间大约25天左右。

渥堆技术是提升香榧品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不仅涉及到物理处理,还包括微生物的参与,一般都由富有经验的香榧主人或老师傅负责掌控。

完成二次渥堆后的香榧,需要清洗,去掉表面的污垢和残留的假种皮碎片,使其更加卫生和美观。然后放在太阳下和通风处晾晒(避免暴晒,以防果壳开裂),让其自然风干,确保香榧完全干燥,避免发霉变质。根据气候条件,时间需要数天到一周。

炒制是香榧的最后一道工序,通常采用“双炒”或“双熄”工艺,由专业炒制高手完成。

“双炒”:即先用粗盐猛火将晾干的香榧炒制到七八分熟,随即将香榧与盐分离。然后将香榧放在特制的盐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之后捞出沥干,再与食盐一起翻炒。当出现固有香味时,立即起锅,将香榧摊在匾上冷却。

“双熄”:即将香榧放在火盘的熄头上进行烘培,火盘中一般选择青炭。这种工艺对火候与时间的把握要求非常高,待香榧固有的香气散发出来,立即浸泡在特制的盐水中一段时间,再进行沥干、烘制和冷却。

“双熄”工艺制作的香榧在外观和易破壳上有优势,但口感和风味,“双炒”更能得到保证。

香榧不仅因其独特的香气和营养价值而受人喜爱,还因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遐迩。

8日上午,我们通过马副会长,拜访了国家林草乡土专家、浙江省香榧产业协会副会长、嵊州香榧产业协会会长黄庆烈先生。

天地真的很小很小,黄会长的办公室离我住宿的广厦大酒店只有100多米,都在嵊州南马路上。

黄会长出生在会稽山北麓的谷来镇,自幼在古香榧树下长大,对香榧有着特殊的情感。1998年,26岁的他带领家乡榧民自主创新创业,将“谷来”牌香榧打造成浙江省著名商标,连续多年在省农博会、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他还突破技术难关,成功提取出香榧食用油,酿制出香榧酒等高端产品。

2013年,浙江省提出“香榧南扩”战略。他不仅将香榧带出嵊州,还从浙江带到了广东、贵州、大别山等适宜种植的贫困山区。

黄会长说:嵊州的香榧种植面积13万余亩,20236000多吨(青果2500吨)。今年由于持续高温,香榧采摘时间要比往年推迟8天,预计产量与去年持平。

“高温怎么会推迟香榧成熟期?”我问。

“香榧的特性之一,即在气温36°C以上会停止生长。”他答道。

我俩聊的最多的是香榧文化。

黄会长是香榧文化的积极宣传者和践行者。他创办了《嵊州香榧》刊物,大力开展“香榧文化进校园进家园”活动。2019年嵊州市将香榧树定为市树后,他积极开展“市树”进绍兴、进杭州等活动,还积极建设香榧森林公园、香榧文化博物馆和香榧自然保护区,年年举办香榧文化节、香榧炒制大赛和品牌评选等活动。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有香榧栽培的历史,成为古代良种选育和嫁接技术的“活标本”,西汉《尔雅》中有记载。北宋大文豪苏轼的《物类相感知》,更是对榧树的生物学特性、榧子的利用价值及榧子的加工、食用方法等有详细的描述。

聪明的绍兴先民还巧妙地利用陡坡山地,建造鱼鳞坑梯田系统,实行香榧树与茶叶、杂粮、蔬菜等林下作物多元种植,不仅实现水土保持功能,还能高效地产出丰硕的农产品,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聪明才智。

在民间,香榧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寓意和民俗风情。

每年白露采摘香榧之前,山农都要举行隆重仪式,感恩天地、山神和祖先,祈求丰收和平安。

有亿万年历史的香榧,更是长寿、丰收、吉祥和幸福的象征。在婚礼、寿宴、生日等喜庆场合,香榧是不可或缺的食品,传递着美好的祝福及其愿景。

新娘出嫁时,都要在嫁妆“荷花被”上放一根雌榧枝和一根雄榧枝,还将香榧染成红色,与花生、玉米花一起装进“果子袋”,寓意忠贞的爱情和家族的兴旺发达。

香榧在文学、诗歌、音乐、绘画、雕刻等艺术领域中也有不少佳作和佳话。《红楼梦》第二十六回就有林黛玉吃榧子的描述。

至于香榧的名字,据说来自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至会稽山,品尝了当地官员奉上的坚果——柀(bǐ)子,因其香气四溢,便将这种坚果命名为“香柀”,后改为香榧。

香榧上有两个明显的突起,俗称“西施眼”。传说这是因为春秋时代的越国美女西施爱吃香榧,发现只要捏住两侧的突起处用力捏,就可以轻松打开果壳。

除了上述传说,还有香榧与七仙女、泗州菩萨、何仙姑、铁拐李等神话人物相关的传说,以及与王羲之、王冕等历史人物相关的故事。

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香榧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敬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香榧有关的电影有《香榧熟了》《西施眼》《无榧不醉酒》《与卿如是果》《梦圆玉榧》等;歌曲有《香榧》(阿香演唱)《香榧梦》(刘芳演唱)等。

香榧,其名字就是文化和故事。香,蕴含着温暖世俗;果,给人类提供能量;榧,象征着坚硬不驯。

黄会长说:香榧是中国特有的树种,历经亿万年沧桑,其生命力特别强,即使面对苛刻的自然环境,依然傲然屹立,迎霜斗雪,苍翠挺拔。这股不服输的孤勇与倔强,是香榧文化的精髓。

201359,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入选我国首批“农业文化遗产”;是年529日,在日本石川县举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会议上,被认定为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香榧是嵊州的重要名片之一,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还是嵊州兴林富民的支柱产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直接带动了5万多户山农增收致富。

20年来,嵊州政府大力推进香榧产业升级,通过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搭建“政、校、企”交流平台;推广“林+药”套种;实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山农”等合作模式,逐步实现产供销一体发展,为嵊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谈到未来,黄会长信心满怀地说:通过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努力,香榧产业的前景看好,有望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嵊州香榧,明天会更好!

吴镜清,高级政工师。1961年入伍,历任战士、班长、青年干事、组织股长、营教导员等职,1979年退役,曾任上海港务局组织处副处长、组织部长、上海港湾实业总公司副总经理。曾在《党建文汇》《现代领导》《实践与探索》等书籍和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著有《巴林别墅的故事》等。

延伸阅读——

征稿: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年终盘点: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关于微刊)

关于写作和投稿的几点建议

《作家天地》文学期刊把“同步悦读”作为选稿基地

特别关注——投稿指南(点击下方阅读)

《军绿》面向全国征稿

菱湖杯“文旅中国”面向全国征稿

投稿邮箱:tbyd2016@163.com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并阅读更多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