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苏联为何未能成为最后参战的大国,斯大林的误判让苏联打光一代人

1939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而后迅速联合瓜分了波兰,达成了实质上的结盟,稳定了苏联西部战线。

就在世界震惊于苏德联盟的强大威力时,苏联又在东线诺门坎战场痛击日本陆军,给日本好好上了一堂什么是重工业时代战争,彻底堵死了日本北上进攻的可能。

接着趁德国吸引英法火力的机会,苏联在东欧大肆扩张,先是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而后又从罗马尼亚割走大片土地,并同时发动对芬兰的战争,夺取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土地,收益丰厚。

为了迫使日本南下和英美死磕,斯大林又开始和日本结盟,日本陷入中日战争,又在诺门坎惨败,不敢再对苏联有想法,苏联以终止支援中国为条件,轻松换取日本的友谊。

到1941年时,苏联拥有最好的战略活动空间,一旦英美与德日开战,苏联都能游刃有余,或成为德日两国的后援,或随时背刺两国,若大英帝国不堪一击,则加入轴心国一起瓜分大英帝国资产。

斯大林十分满意,他认为不管形势如何发展,苏联都将立于不败之地。

可惜的是,斯大林看似无懈可击的战略规划,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斯大林对希特勒太过自信,斯大林从绝对理性出发,对苏德联盟非常自信,他认为只要苏德联手,德国也是获利满满的。

但他不知道的是,希特勒是一个纯粹的种族主义者,而非一个理性的政治家,他对于大英帝国有着痴迷的崇拜和对苏联有着病态的厌恶。

希特勒打心里瞧不上斯拉夫人,他心里只认定英国人才有资格和日耳曼人共治天下,这就导致希特勒在进攻英国本土时犹豫不决,而又担心苏联会在德国背后渔翁得利。

希特勒打算利用了斯大林对苏德联盟的信心,再来一次惊天的战略骗局,而苏联在看到德国迟迟无法让英国屈服,也不断向德国漫天要价,这也让希特勒更加厌恶苏联,坚定了他调转枪口对准苏联的想法。

1941年6月,德国百万大军突然闪击苏联,这场突变让斯大林措手不及,也彻底改变了自己全球格局,大英帝国得以喘息,中国也免于被苏联日本瓜分,而德国正式陷入两线作战,日本则在全面收缩和南下之间左右为难。

斯大林这才明白不论是苏德结盟还是苏德战争,主动权都在德国手上。而长期的大清洗让苏联损失了大量的职业军官,致使苏联在战争中损失了大量军力,几乎打光了一代人成为损失最惨重的大国。

好在斯大林知错能改,一方面重新重视职业军官的选拔和培养,一方面重新在外交上布局,先是解散了共产国际,换取西方对苏联的援助,最终得以击败德国,而后又利用对日作战为筹码,向美国和中国勒索了远东大量的利益,在击败轴心国之后,又联合美国瓜分了大英帝国,让苏联在战后成为世界一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