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李玫瑾教授:一个人善良是好,但是没有脑子可就容易出大事了!

现代小姑娘找对象先看什么?看才华?看颜值?看家境?还是看人品?不同人有不同的标准,但是有些姑娘却因为找错对象丢了自己的性命。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言:一个人善良是好,但是没有脑子可就容易出大事了!有些女孩在找对象的时候为自己埋下了雷,在处对象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善良",损失惨重,甚至丢了性命。

一、善良掩饰或是致命推手

正如李玫瑾教授曾经讲过的一个例子,一位中国女孩和一位外国小伙子谈恋爱,女孩甜美可爱,男孩潇洒不羁,本该是神仙眷侣,奈何男孩有暴力倾向,常常对女孩实施暴力。

但是,女孩总是在"善良"的为男孩的所作所为掩饰,"善良"的一次又一次原谅男孩。直到最后一次重击,女孩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人之初性本善",女孩善良并没有错,体谅人的大度之心也没有错,错的是她没有脑子。

她应该明白,暴力男的攻击只有第一次和无数次,绝对没有最后一次,但是她选择原谅。

她应该明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己才是最珍贵的宝藏,但是她一次又一次的容许自己被他人击打。

她应该在自己被打后寻求警察保护,远离伤害她的人,但是她没有,她装作若无其事地生活着。就因为她一系列的无脑操作,使得自己遭受暴力的情况逐渐加重,以至于丢失了性命。

当恩爱情侣中,女方丧命,两人之间最后的遮羞布被揭开,女方父母才发现自己的女儿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虐打之中。

而正是由于女儿的"善良"掩饰,使得爱她的父母亲朋连蛛丝马迹都未发现,连制止男方恶行,保护女方的机会都没有。

诚然,男孩长得高大帅气,英俊潇洒,女孩喜爱他并无过错,女孩为了不让父母亲朋担心"善良"地掩饰自己伤痕累累的身体没有错。

女孩因为自己的一次一次心软,不断"善良"地原谅男孩也没有错,但是,正是由于她的善良,以至于构成了无脑的纵容,在日积月累之下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女孩死了,在那如花的年纪,死在了自己的爱人手下,或许,临终的那一刻她有一丝悔悟,可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二、酿造悲剧的缘由

那么,是什么酿造了女孩的悲剧?是什么铸成了女孩无脑的行为?或许是由于顺境。我们总是在不断期待着,我们期待坦途,因为坦途可以走得更轻松。

但是,倘若真的身处在一帆风顺的坦途,很多人会因为少一些受苦的经历,而遇到无法回头的致命伤。

比如女孩,她家境优渥,顺风顺水,在家里便是可以任性的大小姐,所以哪怕大家都觉那个打人的男孩不可靠,她依然我行我素。

为什么大小姐能够忍受甚至纵容原谅对自己施暴者?除了她没遇到过坏人,高估了人性之外,未尝没有她无脑的作。

因为顺境已经让她忘记了思考人性险恶,她自以为自己的善良可以打动那个对自己动手的男孩,无脑的自信一次又一次地说服自己无脑的原谅和纵容,最终将自己送到了侩子手之下,接手不公的审判,丢掉了宝贵的性命。

万事皆有缘由,没有什么是无根的,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古人诚不欺我辈。我们总是在强调,在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但是,倘若只做孩子遮风避雨的伞,真的是对自己的孩子好吗?女孩作为温室里浇灌出来的花朵,在独自一人的时刻,并没有经受住风雨的打击,她凄惨的凋零了,在本该盛开的年纪。

三、保护与防患于未然

女孩的悲剧并不是这种事件的结束,有很多女孩或多或少地因为自己的"无脑"受到了伤害,甚至,社会上衍生了一种叫人自杀的组织。

他们以让自己的女友自杀为乐趣,无论是高学历的漂亮女孩,还是过着平凡日子的姑娘,她们都是那群社会败类的目标。

从结交、追求,到不断诱发女孩自残,自杀,那群社会败类一步步击溃女孩们的心理防线,让她们走向了死亡的不归路。

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女孩?如何让她们这些娇艳的花朵,在阳光之下茁壮成长?

首先,离开温室是关键。"穷养儿子,富养女"我们习惯性地把女儿娇惯着养,那"一件件的小棉袄",我们怎么舍得她们过早地经受社会的毒打?

我们保护她们,呵护她们,却在无形之中只教会了她们善良。是的,善良并没有错,但是,无脑的善良可能将自己推向深渊。

所以,请将女孩们成长的温室移开,让她们明白,社会是个大染缸,除了人性本善之外,还有一些被染黑的恶人,让她们拥有一双辨清黑白的慧眼,以免将来陷入泥沼。

其次,教会她们爱自己。人生不易,女孩的一生更加不易,她们太过于娇弱了,容不得一丝闪失,所以,请教会女孩爱自己。

一切对她们有危险的东西,请远离,必要时可以采取法律措施,可以寻求警察帮助。请远离一个人走夜路,因为夜路危险,女孩经不起闪失。

请远离有暴力倾向的男人,因为男人向女人挥向的拳头只有第一次和无数次;请远离深夜的蹦迪,因为很多脏东西可能会下到女孩的酒杯里,酒吧的外面可能会有"捡尸人"再等着占便宜。

请远离那些打着爱你幌子却不断伤害你的人,因为不知道哪一次的伤害是致命的,人生只有一次,我们真的伤不起。

这个世界有很多很多好人,却并非没有坏人。总有一些人现在我们的背立面,他们在黑暗中潜伏着,等待时机给我们致命的一击。

文/史海观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