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淫祀多青鬼,居人少白头 荒凉与凄清自古以来的 难以逃避

南中书来

刘禹锡

君书问风俗,此地接炎州。

淫祀多青鬼,居人少白头。

旅情偏在夜,乡思岂唯秋。

每羡朝宗水,门前尽日流。

刘禹锡的《南中书来》是一首描绘异乡生活感受与思乡之情的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解析:

诗歌解析

  1. 首联:“君书问风俗,此地接炎州。”
  • 这两句交代了诗歌的背景。诗人收到友人的书信,询问此地的风土人情。而“此地接炎州”则表明诗人所在之地靠近炎热的地区,可能是南方某地,为全诗定下了地域基调。
  1. 颔联:“淫祀多青鬼,居人少白头。”
  • “淫祀多青鬼”一句,揭示了当地宗教信仰或巫术活动的盛行,且这些神灵多以青面獠牙的形象出现,给人以神秘而诡异之感。同时,“淫祀”一词也暗示了这些祭祀活动可能并不正当或规范。
  • “居人少白头”则形象地描绘了当地人口稀少,且长寿者不多,给人以荒凉与凄清之感。这可能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或生活条件有关。
  1. 颈联:“旅情偏在夜,乡思岂唯秋。”
  • 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游子情怀。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尤为强烈。而“乡思岂唯秋”则进一步强调,对家乡的思念并非只在秋天这个传统的思乡季节才有,而是无时无刻不在心头萦绕。
  1. 尾联:“每羡朝宗水,门前尽日流。”
  • 诗人以“朝宗水”(即朝向大海的流水)为喻,表达了自己对平静、纯净生活的向往。门前的流水终日不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

诗歌情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异乡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人口状况以及诗人的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在异乡生活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尽管面对的是荒凉与凄清,但诗人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这种情感真挚而深沉,令人动容。

总结

刘禹锡的《南中书来》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五言律诗。通过对异乡生活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作为游子的独特心境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