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17 苏轼《浣溪沙》

给我们加星标,永不失联哦!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1.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2.浸:泡在水中。

3.萧萧:形容雨声。

4.子规:杜鹃鸟。

5.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6.白发:老年。

7.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浣溪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全词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上片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洁净无泥。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布谷的叫声。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

下片诗人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生来说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词的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下阕以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有关人生的哲理,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此词。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2名妇女拿着10瓶矿泉水,在兰州火车站等车,嘴皮干裂却不喝水,警方立刻逮捕...... ⊙山东一教师因朋友圈内容被家长举报:“整天吃喝玩乐,不配为人师表! ⊙他本是“杀人犯”,却冒充英雄18年,事迹还被编入小学课本 ⊙00后入殓师走红网络,16岁入行,不吃肉,不参加婚礼,不碰婴儿…… ⊙农村女大学生喝“茶颜悦色”尴尬一幕引热议:你自以为见过世面的样子,真的很丑 ⊙被拐3年,6岁乞丐街头认出妈妈,却被拒相认:我不是你妈妈,要钱给你就得了……警察称赞:做得好!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