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家长上门掌掴5岁男童,酿成两败俱伤局面:“对不起我忍不住了”

执笔为剑,写天写地写华年;落棋为子,点兵点将点江山。

01

假如孩子之间因为冲突有了矛盾,且自家孩子被欺负了,身为家长的你会怎么做?

对比,德国有一则广为流传的漫画《父与子》,短短六个画面,不但完美诠释了问题的答案,还极具讽刺意味:

两个孩子因为琐事而发生冲突,随即扭打在一起,没占到便宜的孩子抹着眼泪找到自己父亲告状,父亲听闻后大怒,找到对方的父亲理论。

两位父亲见面,谁也没想着解决问题,交流不过几句便学着孩子的样子扭打在一起,留下旁边两个孩子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两位父亲打得难舍难分时,两个无所事事的孩子已经握手言和,在他们身后兴致勃勃地玩起了石子,关系好的如胶似漆。

一边是都想要为孩子出头的两个父亲,一边是已经重归于好的两个孩子,讽刺效果十足。

而艺术,往往来源于现实,也反映现实。

据央视网报道:

江苏南京,两个男童在幼儿园发生摩擦,其中一位医生家长怒气冲冲地上门掌掴5岁男童,随后与被掌掴男童的爷爷再次发生冲突,导致老人被推到至右腿骨折。

恰巧,冲突的过程被家里的监控全程记录,一举登上热搜,引来无数人热议。

02

根据监控内容可以发现,医生家长带着老婆和孩子前来登门讨要说法,而被掌掴的5岁男童父母皆不在画面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陪在一旁。

医生家长首先对着5岁男童讲道理,告诉他,不能打人,不能打别人的头,更不能用东西打人,而5岁的男童就坐在面前老老实实听着。

在吼出一句“听见没有”时,医生家长毫无征兆地给了孩子一个巴掌,力道很大,直接将年幼的孩子从板凳上呼倒在地。

孩子的爷爷反应过来以后,立即站起身质问对方为何要动手打人,医生家长则一直在质问孩子以后还敢不敢打人,被掌掴的孩子早已被吓坏,一言不敢发。

而面对孩子爷爷的质问,打人者称:“对不起,我没忍住,但是我实在忍不住了。”

眼瞧着自己孙子被欺负的爷爷,听到打人者这番话顿时怒火攻心,双方随即再次爆发矛盾,开始相互推搡,爷爷随即拿起板凳想要还击。

但奈何两人的实力过于悬殊,打人者抢先一步将举起板凳的爷爷狠狠推倒在地,这一摔直接导致老人的右腿骨折,孩子的奶奶站在一边手足无措,很无助。

率先动手打人的医生家长,似乎也已意识到自己的冲动闯下了大祸,带着自己的儿子夺门而去,留下他的老婆留在老人家里。

那么,两个孩子在幼儿园里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摩擦,竟能让这位医生家长如此大动肝火,不惜对年幼的孩子和老人出手?

警情通告为我们还原了事件的完整起因:

两个男童在幼儿园里,因为争抢玩具发生冲突,在争执的过程中,医生家长的儿子被对方不慎戳破了头皮,在登门讨要说法时双方再次发生肢体冲突。

而率先动手打人的医生家长鲁某某也已经被依法刑事拘留。

本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不过是两个孩子因为争抢玩具起了冲突,本可以轻而易举的小事化了,却因为医生家长的冲动和暴躁,酿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这次冲突双方的孩子全部在场,必然会给尚且年幼的孩子心理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老人也因骨折住院,率先动手打人者也被拘留,势必会留下挥之不去的人生污点。

并且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有记者数次致电打人者所工作的医院,医院也不胜其扰,医生家长的职业生涯大概率也走到了尽头。

一件小事,演变到如此结局,两败俱伤,满盘皆输,值得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为人父母不需要经过考试,却是我们一生要为之而不断学习的一门功课。显然,这位动手打人的医生家长并非一位合格的家长。

他自以为他爱子心切,父爱如山,绝不能容许任何人欺负自己的孩子,更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受伤,却混淆了“欺凌”和“冲突”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当孩子受到“欺凌”时,身为家长当然要挺身而出,做孩子背后最为牢靠的后盾,而当孩子遭受“冲突”时,就必须要明白: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家长必须要重视且正确对待孩子之间的冲突,让孩子的事在孩子之间解决,当孩子受伤不具备解决能力时,找对方家长沟通,而不是直面一个5岁的孩子。

毕竟,一个5岁的孩子能讲通什么道理?

03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类似的事情并不罕见。

上海某游乐场,一位家长因孩子的积木被抢,直接上前推搡掌掴对方的幼童,直接将孩子之间的冲突演化成一场“成人对孩子”碾压式的欺负,被全网所指责。

深圳某游戏厅,两位男孩因为游戏币发生争执,一位父亲为帮孩子出气,直接动手将对方孩子打成重伤,惹得被打孩子的家长火冒三丈,落得个锒铛入狱的下场。

最为极端的莫过于上饶市被判死刑的王小建。

王小建有个女儿,得知自己女儿在班里屡屡被同桌男孩欺负后,先是在班级群里讨要说法,男孩爸爸当即表示歉意,并且加了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隔天,王小建执意要送女儿上学,途中买了一把刀,见到欺负女儿的男同桌以后,他没有丝毫犹豫地冲过去,直接导致了男孩的死亡。

两个家庭,因为以暴制暴的错误处理方式,就此轰然倒塌。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这些容易冲动,喜欢以不对等的身份、不正确的手段去处理孩子间冲突的父母们,都忽略了孩子们强大的效仿能力。

有位儿童心理学家说过:

“孩子就如一张白纸,他们通过大人的一言一行来认识这个世界,尤其是家长,往往会成为孩子的效仿对象,父母倾向于暴力,孩子就会学着用拳头解决问题。”

暴躁的性格和错误的价值观养成容易,纠正却是难上加难。

所以,哪怕是护犊心切的天性使然,也切忌反应过激,暴力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将问题和矛盾彻底激化,酿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让孩子回归到孩子的世界,家长回归到家长的世界,循循善诱引导着孩子们自行解决冲突,未尝不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