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苏轼偶见李白肖像,秒变小迷弟一枚,写下这首后世难以模仿的奇诗

李白和苏轼,一个站在唐诗之巅,一个风靡两宋,后世总喜欢将二人比上一比。比的内容概括起来不过就是:谁更有才?显然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不管在大家心中谁是唐宋文坛的王者,有一点是肯定的:苏轼自己对李白是满满的崇拜!

两人相差了336岁从未谋面,但这没能挡住苏轼成为李白的铁杆粉丝。当年唐代诗人徐凝模仿李白写了首《庐山瀑布》,苏轼读了是气愤不已,毫不客气地批其为恶诗。而到了他自己身上,《念奴娇·中秋》是直接模仿李白《月下独酌》的意境,甚至《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颇有点儿李白的况味。在苏轼眼中,李白俨然是除了自己其它人模仿不了的偶像级人物。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正是苏轼致敬偶像的一首诗。1093年,经历了人生起起伏伏的苏轼在好友丹元子处偶见了李白的一幅肖像,于是这位宋词一哥秒变小迷弟一枚,写下了这首后世难以模范的奇诗。让我们来品一品:

《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北宋.苏轼

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麾斥八极隘九州。

化为两鸟鸣相酬,一鸣一止三千秋。开元有道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

西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真。

“平生不识高将军,手污吾足乃敢瞋!”作诗一笑君应闻。

说这是一首奇诗,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从韵脚上来看,全诗共14句,句句用韵,7句换韵,这是非常少见的。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两首诗,前7句为一首,后7句为另一首。其次,从诗意和语句上,也是引经据典如信手拈来,却又不失诙谐之气。

诗的前三句,开篇就不俗。昔日贺知章读了李白的诗,称其为“谪仙人”,意思是被谪降到人间的仙人。显然苏轼对此是完全不同意的,他认为李白不是被贬至人间,而是一个遨游至人间的仙,这就比贺知章当年的夸赞又高了一个台阶。李白这飘荡到人间,九州大地在他眼中不过是狭小之地。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写李白在人间的遇到了诗圣杜甫,二人如双鸟般翱翔于天空,优美的鸣叫声将响彻三千年的时光。“一鸣一止三千秋”这显然是极夸张的赞誉了,不过从李杜二人直至今天的风靡程度来看,三千年可期!而对于李白在唐代的生活经历,苏轼的解释是“开元有道为少留”,李白在天上看见盛唐还挺有意思,便有意停留了一段时日。这7句作为一个整体,句句虚写,充满着浪漫的想象,浑然天成。

接下来的7句是第二部分,在苏轼眼中李白是狂傲不羁的。先写李白西望太白、峨眉和岷山三座高峰,他雄视四海傲视八方,这两句不但对仗工整,而且气势逼人。接下来的两句则是用典,昔日东汉祢衡常说自己:“儿孔文举,小儿杨祖德”,这两句套用这种说法,说李白大儿是中令君郭子仪,小儿是司马子微,口气之大令人惊叹。

最后的三句是全诗的妙语。史书记载着当年李白让宠臣高力士脱靴,并因为惹怒对方的趣事,在这里苏轼用李白的口吻来叙说这件事:“我平生和高力士根本不熟,他为我不过是脱靴是污了我的脚,他还敢为此生气!” 这一句用口语化的诗句,写出了李白对朝中权贵的蔑视,而这或许正是苏轼欣赏诗仙的原因。

纵观全诗,我们从苏轼的奇诗奇语中,读到了一个狂傲不羁的诗仙形象。苏轼和李白相差了300多首,但诗仙的狂东坡全都懂,而纵观苏轼自己的一生,也是豪迈不羁,不少人称其为“苏仙”。不论李苏二人谁的才华更高,但他们带给我们的精神内核都足够丰富,大家觉得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