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绝妙的格式

阎晶明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我上周写了一篇短文,意在说明,《百年孤独》的绝妙开头:“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个惊世骇俗的句子,曾经令多少中国文学人着迷,那颠来倒去的时序,使其一出手就显出不凡之气。但我在南美行走中知道,其实对这句话还可有另外的解读,即句子的重点或许不是、至少不只是强调时序上的穿行,而是或同时也是强调冰块的难得,以及它留给人不可磨灭的记忆。

当然,必须说,这个开头的表述的确从句式上给人很多遐想,是个不平凡的创造。我在阅读中还发现,其实这样的表述几乎就是马尔克斯的一种叙述套路,他随手就会用同样的句式去讲述某个故事必将留下的深远影响。除了开头这一句之外,同样在第一章里,小说又一次描写了这个场景。“那些光怪陆离的课程深深铭刻在孩子们的记忆中,以至于多年以后,在政府军军官向行刑队下令开枪的前一刻,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又回想起三月里那个温暖的下午:父亲在物理课上倏然顿住……”(第14页)——代替冰块的是物理课。

在第128页,当布恩迪亚上校生死未卜抑或以化名方式续写传奇的消息传来时,小说写道:“日后人们将会知道,那时的他一心想要……”小说似乎把这样的时序表达都用在了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以及奥雷里亚诺第二身上。第178页有这样的描写,一场狂欢被枪声打破,“多年以后,人们仍确信外来女王的亲卫队实际上是一个中队的政府军。”而在此之前,小说一样是在一个章节的开头写道:“多年以后,在临终的床榻上,奥雷里亚诺第二将会回想起那个阴雨绵绵的午后,他走进卧室去看自己的头生子。”(第161页)

可以看出,这样的叙述方法在小说里的确是数次出现,几成格式。但它们又有规律可循。一是都用在固定的人物身上,二是场景都与惊悚、惊异相关。

作为一部百年叙事且具有寓言色彩的作品,《百年孤独》对时间的处理既敏感又模糊。模糊的是时间的具体指向,敏感的是到处都有时间的表述。压缩一个家族的百年命运,让这些传奇故事和命运归宿在瞬间同时发生,在这样特殊的叙事格局中,“几个月后”“六个月后”“三月里”“五月里”“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二”,关于时间的表述满眼都是。看似有先后次序的时间,事实上又具有某种“共时性”特征,耐人寻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