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农民在地里挖出一条“龙”,藏于家中发出怪声,捐后成一级国宝

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俱休。——宋·徐君宝妻《满庭芳·汉上繁华》

在我国,文物是受到极大重视的,我们素来是重视传承与发展的国家,所以若是发现了文物,一定要第一时间上交给国家,但这只是规定,并非所有人都遵守规定。然而我们国家的众多博物馆里,大部分展览出来的文物都是来源于百姓们的捐赠。如杜牧在《题宣州开元寺水阁》中所说:“六朝文物草连空”,而如今我们的文物也有着这样的难题。为此国家也颁布了不少政策,在我们的《文物保护法》中有这么一条:“任何出土文物都必须无条件上交给国家”。虽然规定是这样的,但是现实中却很少有这样自发捐出自己偶然中发现的文物的人,这也说明了我国百姓在法律方面意识的欠缺。

不过今天要讲的是一位老农积极捐出文物的故事。这件事发生在解放初期,有一位住在黑龙江的老农十分匆忙地来到了当地的文物部门,表示要捐出一件文物,那是这位农民在地里挖出来的一条“龙”,它被他藏在农民家里后发出怪声,然而在捐出之后却成了一级国宝。那么,这位农民为何如此积极呢?这并不是因为他保护文物的意识十分强烈,而是另有隐情的。

要说这件事,还得回溯到他挖菜窖的那一天,他当时正在自家院子里忙活,却突然挖到了一块硬物,挖出来一看,是一个铜质的“怪物”,大约有20㎝高,估摸着重量也有两公斤多。这个铜制品长得像龙,但又有点像其他动物,可能是龙的一种吧。这条“龙”是蹲坐着的造型,它的双眼目视前方,肩膀向前弓着,左前腿翘起来,它的左前腿和左后腿都被祥云托起。另外两只爪子都踏在地上,尾巴也是向上翘的,看起来十分威武,雕工也非常细致,像真的活着一样。这位老农看不出来这是个什么东西,但正常人也都能看出来这应该是个很值钱的文物,所以出于私心,他便把它藏了起来。

一开始什么事都没发生,但就在某一天,老农兴致勃勃地把它取出来后,却有事情发生了,那就是放在窗口的这条龙居然叫了起来,不断发出“呜呜呜”的声音。这奇怪的现象吓到了他,他赶紧把这个宝贝藏了起来。但老农此时已如惊弓之鸟,所以在接连拿出来几次都听到怪叫后,他便不敢再留着这条龙了。因为私自收藏出土的文物,老农很是心虚,于是他把龙交给了县里的文管所。而在看到这条龙后,专家却立刻就发现了它的价值,单看做工,这条坐龙就十分精美,而它的造型也很特别,这一看就价值不菲。在经过专家仔细研究后,他们找到了这条龙怪叫的原因。那是因为它背后被雕刻出了细细的缝,在风吹来时,空气会让坐龙震动,于是它便会发出声响。在知道原因后,老农其实是很后悔的,但也无可奈何,专家奖励给他18元以示感谢。这时的他们都没有想到,这条18元就“买”到的青铜坐龙,它在后来成了我国的“第一坐龙”。

在我国古代,龙一直被赋予了尊贵的含义,它也是我们的民族图腾。在以前,一国之君往往被称为“真龙天子”,这也是权力的象征,而我们也是“龙的传人”,关于龙的文物其实不算稀奇,但坐龙却十分少见。在后来,专家的研究中发现这条坐龙十分不凡,它的出身极为特殊,在金代时,它是皇室里御用的器物。在金代的政权是由女真族建立的,他们是游牧民族,生活在东北部,而原始的女真人并不信仰龙,他们没有对龙的崇拜之心。那么这条坐龙的出现,便是一个意义十分特殊的代表了,它的存在证明了金人也在吸收汉文化,因为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才有了这条坐龙。

据记载,在1965年时,青铜坐龙被收藏在金上京博物馆,而到了九十年代,它又被调到了黑龙江博物馆,而这时,它已然变成了我国的一级文物,它也是黑龙江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在它被发现以后,曾经两度“离开家门”,一次是受邀在加拿大展览,还有一次是在北京奥运会展览,这两次都让这条坐龙出尽了风头,也轰动了世界。它是金源文化的象征,也是能证明民族融合的宝物,所以它也变成了黑龙江最有分量的国宝级文物,一直被人悉心维护。

参考资料:

《文物保护法》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李四侃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