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区区钓鱼城,为何能够抵挡蒙古大军36年之久?三个决定性原因

钓鱼城位于今天重庆的合川,其不过是一个占地2.5平方公里的高地。从公元1259年开始,蒙古人集结了几十万的人马围攻这个弹丸之地,但却被阻挡在钓鱼城外长达36年之久,还令蒙古大汗蒙哥战死于钓鱼城外,号称“上帝折鞭处”。

那么一个区区的钓鱼城为什么能成功抵挡住蒙古大军长达36年之久呢?下面来给大家仔细分析一下,其实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准备充分,粮草充足。窝阔台攻宋期间(1235~1241年),由于宋朝西线既有的秦岭-汉中防线被打崩,成都平原已无险可守,因而在公元1242年,南宋新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余玠到任四川后,便采纳了播州冉氏兄弟的建议,将四川首府由成都迁移至重庆。相当于是放弃了已是残破不堪的成都平原。

省府搬迁工作完成后,重庆成为四川地区抗蒙的大本营。为了拱卫重庆,余阶以重庆城为圆心点,向外辐射,新建或修复了数十座依山而建,靠天然河流与外界沟通的山城堡垒。并利用这些山城,控扼住了四川所有主要河流。同时又依靠这些河流,建立了一套著名的“山城防御体系”。

在这套山城防御体系中,钓鱼城非常重要。

为什么重要呢?因为,钓鱼城所在的合川正好是涪江、嘉陵江、渠江的三江交汇处,只要守住了钓鱼城,在此据守的宋军就能像一颗钉子一样,把蒙古军钉在此处,让他们无法继续顺江南下攻击重庆。

简而言之就是,钓鱼城是重庆门户,如果钓鱼城丢了,重庆便会大门洞开。基于钓鱼城的重要性,所以余阶便在此处花大力气,修建了一座占地面积约四千亩,相当于三个半故宫大的山城堡垒。

而由于钓鱼城的面积巨大,所以宋军在钓鱼城构筑完毕后,有充足的空间在城内囤积大量军用物资。比如饮水和粮草。也就是说,钓鱼城的重要性,南宋早就意识到了,已经提前数年便在城内准备了防御物资和粮草储备,做好了长期抗战准备。就以钓鱼城的驻军数量来说(两万),被围个三五年,都饿不死。

另外,由于钓鱼城紧挨着嘉陵江,只要水路不被切断,钓鱼城就能源源不断的得到后方的物资支援,甚至是兵员补充。

易守难攻,固若金汤钓鱼城并非建在平地上,其地基钓鱼山是一个倾角为70度的悬崖岩。宋军在构筑钓鱼城时,充分利用到了山势的走向,将堡垒分为内城和外城,城内用城墙分隔出了多个区域,作用类似于海船水密隔舱,当一个区域被攻破时,不会影响全城的安危。

并且堡垒的八道城门中,有七道都是紧邻悬崖而建,所用材料均为坚固条石。整个钓鱼城堪称是固若金汤。如果蒙古军要硬攻钓鱼城,只能拿人命堆。

守城将士团结一致,凝聚力强前面两点其实都只是客观因素,并不是钓鱼城能守住的关键原因。因为其它山城堡垒也有这些客观优势,但在钓鱼城之战前,别的堡垒都没守住,皆是蒙古大军一到,便望风而降。而钓鱼城却成功守住了。所以这就说明,战争的关键还是看人。

公元1258年,蒙哥汗指挥三路大军灭宋。

战争开始后,西线蒙军由蒙哥亲自统帅,自翻越秦岭,攻入四川腹地后,一路上,蒙古军所向披靡,川西、川北、川中基本沦陷。此时仍然还掌握在宋军手里的地盘,仅仅也就是重庆以东,钓鱼城以南的一些零星据点了而已。

公元1259年初,蒙哥率军抵达钓鱼城,此时由于四川各路蒙军先后会合,蒙哥的大军已超过10万人,而钓鱼城的宋军只有2万人。对于钓鱼城,蒙哥一开始不想打,因为他觉得自己一路上都是所向披靡,自己兵峰所指之处没有不投降的,只要自己吼一嗓子,钓鱼城的守将立马就降。

然而,蒙哥低估了守军的信念,尽管此时钓鱼城已被蒙古军团团围住,但钓鱼城守将王坚却没有举白旗投降的意思。他不仅杀了前来招降的使臣,还故意激怒蒙哥,故意要把他留在此处跟自己死磕。(王坚早年随孟宗政抗金,后来又随名将孟拱抗蒙,他在四川的资历比余阶还老。钓鱼城之战时,他是当时南宋资历最老的将领之一)

听闻使者被杀,蒙哥大怒,于是他便下令强攻钓鱼城,准备拿下钓鱼城后,再顺着嘉陵江而下,再去拿下重庆。

驻守在重庆的宋军听说钓鱼城被围后,急忙调兵增援。但蒙哥早有准备,他在进攻前就在嘉陵江的江面上造了几座浮桥,堵截下游宋军支援钓鱼城;同期又攻打位于钓鱼城上游的沿渠江而设的大小良城,以及钓鱼城西五公里处的合州城,从而使钓鱼城变成了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孤城。

对此,蒙哥非常满意。他认为,自己只要围上数月,钓鱼城守将必然会不战而降。不过,蒙哥还是低估了钓鱼城两万守军的抵抗意志。在此后两个多月的围城战中,蒙古军恩威并用,一面攻城,一面招降,但都被守城宋军一一化解。

当然,宋军损失也很惨。蒙古军几次派精锐夜袭,宋军死伤惨重,差点没守住。比如有一次蒙古军攻钓鱼城西面的奇胜门(奇胜门是钓鱼城八个城门中,唯一建在平地上的城门,相对难守),守此门的宋军乡兵就差点没守住。幸亏是王坚指挥得当,宋军拼尽竭力死战,才坚持扛到了对蒙古军作战非常不利的五月下旬。

为啥到了五月底,形势对蒙古军不利了呢?

因为每年进入五月底后,长江流域地区的雨季就来了。当时钓鱼城连下一个月大雨,蒙古军不得不休战。而等到雨停后,宋军在城内也得到了休整,残破不堪的城墙也得到了修复。可谓是一场大雨,让宋军满血复活。

而到了七月中旬,雨虽然停了,但长江流域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也来了。蒙古军都是北方人,重庆将近四十度的潮湿闷热气候,这些北人哪里能忍受。所以面对炎热气候,蒙古军焦躁了起来。

有将领认为大军滞留钓鱼城,对整体战略布局非常不利。建议只留少量军队围困城,主力则直扑夔州城,沿长江东下,按原计划进到湖北与忽必烈会师之后,灭掉南宋。

这是一个扬长避短,发挥蒙古军队灵活、机动特点,灭亡南宋的正确意见。可惜,蒙哥对此断然否决。他已下定决心,定要拿下钓鱼城之后再与忽必烈会师。

到了七月底,蒙哥为了面子和荣誉,决定亲赴第一线督战。这一战,蒙哥亲自在前线擂鼓助战,督促蒙军发动全面猛攻。结果蒙宋两军杀到最激烈时,坚持不回营,硬要在前线督战的蒙哥被宋军的炮风突然击中,等救到救回大营时,已是奄奄一息。

PS:关于蒙哥之死,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死于霍乱和痢疾。但不管蒙哥到底是死于宋军炮风还是死于疾病,他都是意外死亡,而且是死于钓鱼城前线。

在蒙哥奄奄一息时,钓鱼城守将王坚为了气蒙哥,故意扔了两条鲜鱼和几张面饼给城外的蒙军,并还了一封信给蒙哥说:我这里吃喝不愁,你再打十年我也饿不死(“尔北兵可烹鲜食饼,再守十年,亦不可得也。”)

蒙哥听说后,又气又恨,不久暴毙而亡。而蒙古此次攻宋也以蒙哥之死而告终。当时蒙古另外两路大军都已杀入南宋腹地,如果不是蒙哥突然在钓鱼城暴毙而死,南宋在公元1259年,或许就灭亡了。

亲,对这篇文章满意的话,点赞收藏以便不时之需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