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专访】周龙:《九歌》交响乐新篇章

周龙的音乐,正如他的名字,仿佛带着千年的回声,游走于东方与西方的交汇处。他是普利策奖得主,名满天下,然而足迹却始终深扎于中国古老大地与现代交响世界之间。他即将在北京国际音乐节期间上演的委约作品《九歌》,正是跨文化思想的深刻呈现之一。

北京国际音乐节曾于2010年委约周龙创作歌剧《白蛇传》,凭此作品,周龙一举成为 普利策“书籍,戏剧和音乐类”首位亚裔获奖者。今年,他的另一部由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交响乐团与广州交响乐团联合委约的作品 《九歌》将于 10月8号在保利剧院演出。我们有幸采访作曲家周龙,聚焦《九歌》的创作历程,探索这部作品背后的音乐智慧。

《九歌》:从交响史诗到二胡与乐队协奏曲

时间回到2009年,那年广州交响乐团演奏了周龙与陈怡合作的交响乐《虎门1839》,指挥家余隆在演出后递给周龙一个提议:“我们来做《九歌》吧。”

左起:周龙、余隆、陈怡

《九歌》出自古代诗人屈原《楚辞》,共十一段篇章,描述古代神话中诸神与自然的故事,充满远古时期浪漫神话色彩和超自然主义想象,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2013年,由北京国际音乐节委约的《九歌》正式与观众见面。这是一部庞大的交响史诗,共11个乐章,每个乐章都对应了屈原笔下《九歌》的一个篇章。原文使用了大量的古老词汇,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隐喻。

难题放在周龙眼前: 如何用现代交响乐的方式,既保留《九歌》的文化精髓,又能让当代听众理解和感受?他坦言:“《九歌》中的诗歌是三言两语的短句子,音乐节奏上处理起来不太容易,尤其是它的隐喻、情感,必须通过音乐准确表达。”周龙最终选择运用女高音、次女高音、男高音和男中低音演绎不同的神话角色,通过大规模的交响乐队表现神秘而瑰丽的神话世界。抽象的意象有了具象的声音,每一段旋律都是来自远古的低语。

向作曲家周龙致敬

北京国际音乐节委约作品专场音乐会

——周龙:交响史诗《九歌》世界首演

2013年10月19日,交响史诗《九歌》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进行世界首演。

女高音:黄英 女中音:梁宁

男高音:莫华伦 男中音:袁晨野

演奏:广州交响乐团

指挥:林大叶

然而如此大规模的作品在演出时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余隆再次给了他一个建议——将《九歌》改编为 二胡与交响乐队的协奏曲

二胡音色柔韧而深邃,既能传递《九歌》中的细腻情感,又不失神话中的庄重和神秘。在新委约《九歌》里,二胡成为核心角色。在第一乐章 《东皇太一》中,二胡是主神的威严与神秘,到了 《云中君》,作曲家让二胡与长笛对话,将云神的飘逸与虚无表现得宛若一场天际间的游云追逐。在 《湘君》《湘夫人》乐章,二胡时而婉转时而高亢,所有的情感仿佛在大地与天空之间起伏;至于 《山鬼》一章,二胡与英国管的配合则营造出一种奇幻的气氛,令人如同置身遥远的上古森林,神秘而静谧。

元代张渥《九歌图》,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馆藏

从上至下:东皇太一、湘君、湘夫人

重新出发的《九歌》,既保留了原作的文化内涵,又增强了作品的国际传播性。每一处乐段都是从屈原的诗句中剥茧抽丝,经过二胡与交响乐队的交替演奏,形成一种 独特的声音叙事。那些古老神灵从屈原的诗篇中走出来,穿越时间长河,在舞台上缓缓行走。

周龙与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合作始于2006年——《钟鼓楼》在第9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中国现代作曲家室内乐作品音乐会”中上演。自此,拉开了彼此合作的帷幕,在这一舞台共同见证了许多重要作品的诞生与演出。

除了《九歌》,他的代表作歌剧《白蛇传》由北京国际音乐节与波士顿歌剧院共同委约,凭此作品,周龙获得了普利策“书籍,戏剧和音乐类”奖,在国际上声名鹊起。这份合作,使得周龙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白蛇传

2010年10月27日,由北京国际音乐节与波士顿歌剧院联合委约作品歌剧《白蛇传》进行亚洲首演。作品由作曲家周龙作曲,华裔艺术家瑟瑞斯·杰考布斯作词,黄英等歌唱家主演。

从母亲的歌声到世界的乐章

——音乐教育与传承之路

周龙的音乐启蒙源自家庭,母亲是一位声乐老师,他自年幼时起便在家中听着母亲的学生唱歌剧片段,西方古典音乐的每一个音符像是他生命初期的背景音乐。下乡知青的经历让他一头扎进广袤的乡村大地,淳朴而真切的旋律在山野间流淌,浸润到周龙的心里,成为他未来创作的养分,滋养着他一生的艺术表达。

周龙的创作风格在移居美国之后开始发生巨大变化,现代西方音乐的多样性令他眼界大开,无调性音乐和简约派音乐犹如一道新的门扉,为他敞开前所未有的音乐世界。周龙开始创作出一批带有个人强烈印记的无调性室内乐作品,获得系列奖项,并不断接到委约创作邀约。尽管如此,周龙并没有放弃他对中国音乐根基的坚守。他说: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周龙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前留影

作为一位音乐教育家,周龙对作曲的看法尤为深刻。他认为作曲家必须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勇敢地去创新和探索。他相信文化的多样性是现代音乐创作的丰富资源,年轻作曲家必须在这种多样性中找到自己的文化认同感,而不是迷失在千篇一律的模仿与借鉴中。

要保持一个自己的文化基因,才能拓展视野,有选择地去创新多样化。

此刻,周龙正在筹备一部关于二战的交响乐作品,计划在2025年二战胜利80周年时首演,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他对和平的呼唤与对历史的反思。对于这个题材周龙充满敬畏与期待,他将继续探索如何在音乐中找到历史与情感的平衡,将这一切以最纯粹的音符传达给世界。

周龙的音乐之路,是一条充满探索与突破的道路,他让东西方文化在音乐中碰撞出独特的火花。站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的周龙,如今依然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周龙让世界听到了中国文化的声音,而这种声音随着他的创作,回响在更广阔的时代中。

门票已开售,戳海报购买👇

保利剧院

2024年10月08日星期二 19:30

九歌·恒爱

中国概念双委约专场新作音乐会

理查德·杜布格农:为大提琴、钢琴与管弦乐队而作的幻想协奏曲《恒爱》作品69

周龙:二胡与乐队协奏曲《九歌》

作曲:理查德·杜布格农

作曲:周龙

钢琴:让-伊夫·蒂博戴

大提琴:戈蒂耶·卡普松

二胡:陆轶文

广州交响乐团

指挥:黄屹

*购买本场演出观众有机会参加BMF公益活动「大师面对面二:普利策奖得主周龙观众见面会」,公益活动参加方式详见👇

第27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公益活动专场」报名启动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撰稿 / 陈臻臻

低至85折,享会员积分

一喜|

购票获得会员积分,享受低至8.5折优惠

二喜|

公益活动预约专属通道

三喜|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