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贵州沿河:潮起乌江风帆劲

中新网贵州新闻10月1日电 (吴采丽)乌江河畔,奋斗正当时。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乘着改革东风,破浪前行,城乡风景日新月异,现代农业百花齐放,和美乡村强村富民,多领域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千村百业万象更新。

沿河是乌江流经贵州的最后一个县。乌江流经沿河境内132公里,将县城分隔为东西两个城区。曾经的“黄金水运”通达,一度让这座大山间的小县城名声大噪。但滚滚乌江,一度成为阻碍城市发展建设的天堑。

1976年,沿河首座横跨两个城区的乌江大桥正式投建,将“险渡”变坦途。自此,打破交通困境的步伐步稳蹄疾。2007年,乌江二桥建成通车;2021年,乌江三桥建成通车;随后,沿河县城及周边相继修建了5座乌江大桥……

如今,沿河县城常住人口由过去不足1万人增加到11万人,城镇化率达42.78%。沿河先后入选全国卫生县城、全国少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省文明城市、贵州省森林城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家门口的这条乡道,是我们乡进县城的唯一公路,从泥巴路到沙子路,再到水泥路,路的变化见证了村子的发展,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家住沿河自治县的黎刚说,通过发展民宿业务、空心李等产业,每年收入超30万元。

路通百业兴。乡乡通、村村通、组组通、产业路……沿河自治县“四好农村路”路网越织越密,方便乡村生活的同时,带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日渐完善,乡村幸福路越走越宽。

从小农生产到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百花齐放。走进沿河自治县中界镇的西南牛城项目园区,基地建设正如火如荼。目前,沿河已成立肉牛养殖企业27家,合作社195家,家庭农场905家,存栏12.6万头牛。2023年,全县肉牛综合产值6.48亿元。

一棵空心李,带富一方人。沿河自治县优化培育本地特有百年空心李品种,将发展空心李与石漠化治理相结合,通过采取政府推动、群众主动、市场带动、基层联动等方式,种植提质增效,延长产业链条,健全物流配套,搭建电商销售平台,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如今,沿河自治县空心李种植面积达9.28万亩,覆盖189个村,投产面积5.5万亩,每年产值达8.8亿元。

一片小茶叶,长成致富大产业。2018年,浙江安吉36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翻越千山万水落户沿河中寨镇,万亩荒山变茶山,建成1200亩茶园。近年来,借助“白叶一号”影响力,沿河自治县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壮大经营主体,扩大种植面积,建成首个“智慧茶园”,优质茶产品已进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沿河茶园面积达20万亩,实现产值13.5亿元。

从提篮小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到现代农业产业布局,沿河特色农业产业“百花齐放”。空心李、白山羊入选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沿河自治县先后获“中国空心李之乡”“中国白山羊之乡”等称号。

村村亮新招,处处有新貌。走进沿河自治县各地村落,随处可见漂亮的小洋房,文娱设施、亭台长廊样样配齐,喜闻乐见的活动多了,扯皮纠纷少了,生活也更舒坦。

在20℃的岩洞里打“洞篮”、老少皆喜地跳花灯、奋楫争先的沿河龙舟……多项举措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沿河自治县各类文娱活动频频出圈,让城乡生活更加有滋有味。(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