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皇太子无缘帝位,客死异国他乡,后代却出六位皇帝,享国一百多年

一、皇太子夙嗣厚望,地位无虞

公元916年,黄河之北,一支来自漠北草原的游牧民族崛起,他们就是著名的契丹人。在契丹大汗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契丹族人征服了渤海国,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权。阿保机凭借雄厚的实力和过人的智谋,很快就在群臣的拥戴下正式登基称帝,建立了"契丹国"。

对于新科皇帝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确定皇储人选,为王朝的延续与兴盛打下坚实的基础。阿保机很早就有了确定皇太子的打算,一个月后,他便举行了隆重的册封仪式,将幼小的长子耶律倍正式册封为皇太子。

这个决定理所当然,耶律倍不仅是嫡长子,而且出生时就被赐予了"大鸾"这一吉祥的小名。相传"大鸾"是一种神鸟,它的出现预示着天下太平和幸福的到来。看来,老阿保机对这个儿子寄予了厚望,将来肩负大统帝国的重任。

此外,耶律倍也确实是个聪颖好学的孩子。他自幼就展现了过人的才能,不仅爱好诗书,而且思维敏捷、领悟力强,被老师视为"佼佼者"。这种上佳的资质无疑让他更有资格成为帝王储君。

为了给儿子做好继承皇位的准备,阿保机安排耶律倍跟随自己亲自出征。让他沐浴在战火硝烟之中,学习统兵征战的本领。更难能可贵的是,耶律倍在出征途中并未荒废诗书,依然勤于修养。这种刚健严谨的品性,令他在军中很快就小有名气。

随着年岁渐长,耶律倍的军事功绩也与日俱增。阿保机甚至把征服的渤海国封给了耶律倍治理,希望他能在实践中历练自己,为将来登基做好充分准备。一切看来,这个满怀期望的皇太子似乎就要实现帝王梦了。

二、变故陡生遭母弃儿逐

谁也没有想到,皇太子耶律倍的前程就这样被生生掐断了。原本看似理所当然的未来,却因为一场意料之外的阴谋,而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就在阿保机驾鹤西去后不久,一场宫廷政变就此拉开了序幕。皇后述律平打着"稳固王朝"的旗号,开始了她的一场疯狂表演。她暗中联合权臣,密谋废黜耶律倍的皇太子之位。

述律平对长子耶律倍向来怀有成见,认为他治国理念过于汉化,执意要让次子耶律德光继承大统。于是,她生怕耶律倍回来后捷足先登,动用起了尽数的手段。

首先,她挟私将耶律倍在渤海国的亲信大臣全数捕杀,切断了他在东丹国的根基力量。接着又暗中怂恿群臣拥立耶律德光,为她铲除异己积蓄势力。

面对母亲如此无情的做派,耶律倍根本无从反抗。当大批亲信相继被处死,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有多么艰难。最终,他只得选择主动让位退位,逃过一劫。

然而,就算暂时避开了矛盾的最高峰,耶律倍仍难逃流离失所的命运。母子之间的裂痕已然无法弥合,述律平更不愿意把权力还给他。于是,耶律倍只能携妻带子,远走他乡。

好在当时的后唐皇帝李嗣源看中了耶律倍的才能,欣然接纳了他,封他为怀化军节度使。虽然暂时有了落脚之地,但耶律倍也深知,这种逐客他乡的生活注定无法长久。

不过,就在他苦苦支撑之际,一线生机却也渐渐呼之欲出。尽管被母亲抛弃,但他毕竟还有几个儿子留在东丹国,而这恰恰成为了他重新崛起的希望所在。

三、流离客死家国渺茫

虽然暂时获得了后唐朝廷的庇护,但耶律倍也深知,这种逐客他乡的生活注定无法长久。毕竟他和李嗣源之间只是一种利益交换,彼此都有自己的算计。

果不其然,李嗣源驾崩后,后唐立即陷入了动荡。耶律倍看准了这个机会,毫不犹豫地向东丹国的弟弟耶律德光递去了绿叶,希望借助契丹的力量,在后唐内战中分一杯羹。

然而,耶律德光对于耶律倍的提议视而不见。身为当朝皇帝,他自有更高的野心,哪里还会理会被放逐的亲弟弟。当时的首要任务,是先巩固好自己在王朝中的统治地位。

耶律倍无奈之下,只得继续在后唐寄人篱下。但随着时局的持续动荡,他的处境也变得越发艰难。尤其是在唐末帝李从珂临危时,更是亲自找上门来,企图让耶律倍与自己一起殉国殒命。

面对死亡威胁,耶律倍自然是拒绝了。不过,这个决定却也彻底激怒了唐末帝。从此,他在后唐彻底失去了立足之地,只能东躲西藏,过着亡命天涯的生活。

最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耶律倍的身份被识破,惹来了李从珂的杀手。38岁的他,在异国他乡遭到了残酷的杀害,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尽管无缘登基,但耶律倍并未就此死无全尸。他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在子孙后代中延续皇统。好在当初,虽然被母亲抛弃,但他的几个儿子都留在了东丹国,随着他弟弟耶律德光掌权。

果不其然,在耶律德光于归途中死去后,耶律倍的长子耶律阮很快就被拥立为新帝。从此,辽朝王位被耶律倍的子孙世代掌控,延续了整整160余年的皇统。

四、后继有人子孙扬威

自从耶律倍被母亲抛弃后,他就暗下决心要靠子孙后代来延续自己的皇统。虽然他亲身无缘登基,但也希望通过儿子们来实现这个夙愿。

后来的历史证明,耶律倍的决心并非一厢情愿。当他在流亡异国时惨遭杀害后,他的长子耶律阮很快就在皇族内部扶植下继位,成为辽朝的开国皇帝。

耶律阮自幼聪慧过人,足智多谋,正是皇家子嗣的好手。他上位后,不负众望,迅速稳定了国内局势。同时,还抓住时机,大肆吸纳汉人人才,积极推行汉化政策。

在耶律阮的治理下,辽朝的疆域版图迅速壮大。东北,他率军征服了夏、渤海等小国,一举拓展了疆土;南面,又先后征服了幽云,吞并了北汉国。眨眼之间,辽朝就已经成为当时东北亚地区的强权了。

耶律阮的这个做法,无疑为后继子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统治期间,辽朝的军事、政治、经济均得到了长足发展,为王朝的百年基业蓄积了充足力量。

因此,当耶律阮老去谢世后,即使短暂经历了一段乱世,子嗣耶律重华也很快就重新夺回了王位,扭转了颓势。他上位后,更是继承了父亲的治国理念,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奖励人口增殖。这无疑为王朝注入了新的生机。

在耶律重华的统治时期,辽朝几乎风平浪静。不过,他晚年却由于嫡长子耶律通裕的英年早逝,一度失去了储君,令很多人对王朝未来产生了忧虑。

但好在耶律通裕的两个儿子耶律洪基、耶律隆绪都足够出众,相继被册封为储君,从而使得辽朝的江山得以连绵延续。接下来,便是他们这对兄弟的统治时期了。

五、继绝学成王道昌盛世

耶律洪基和耶律隆绪这对兄弟,是辽朝王朝中绝对的杰出人物。他们执掌辽国的那几十年间,无疑是辽朝最鼎盛的时期。不仅王朝疆土达到了顶峰,国力也空前强盛,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在统治理念上也颇有建树。

耶律洪基出任皇帝虽然时间不长,但他对王朝的发展贡献卓著。在位期间,他大力发展经济,使辽朝的财力空前雄厚。同时,他还十分重视汉文化,着力推动辽汉两种文化的融合,为民族之间的大融合创造了良好环境。

更为出色的,是他在教育方面的革新。耶律洪基反对契丹民族素有"轻视读书人"的传统,他积极倡导尊师重教,在全国兴办了大量的学校。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契丹贵族子弟也踊跃入学,学习汉语文化。这无疑为辽朝培养了大批高级人才。

耶律洪基虽然英年早逝,但他对教育的重视却为弟弟耶律隆绪奠定了基础。耶律隆绪继位后,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制度,使之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耶律隆绪的治理下,辽朝基本上实现了"文治武功"的理想境界。一方面,国内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富足安康;另一方面,边疆屡建奇功,对北方游牧民族亦常有所克服。

从政治制度上看,耶律隆绪更是在继承祖先的基础上,将王朝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大刀阔斧废除了旧有的门阀制度,实行了中央集权制。通过削弱大臣权势,加强皇权至上,辽朝由此进一步走向了中央集权的道路。

在耶律隆绪的统治时期,辽朝更是初步确立了中华王朝的正统地位。当时,五代十国已陆续被灭,辽朝因此成为继唐宋之后中原政权的合法继承者,从而形成了一种"夷夏大同"的统一局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