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天津大学白玉川教授:中国河口海岸滩涂资源及利用

河口海岸滩涂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不仅在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防灾减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也为沿海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土地空间和资源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开发利用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和保护这些资源成为重要课题。

(请在订单备注处注明发票抬头和税号)

《中国河口海岸滩涂资源及利用》结合最新的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方法,对我国主要河口海岸滩涂资源进行了剖析。全书共分为4 章,涵盖了河口海岸滩涂资源的基础概况、典型区域特征、资源分布及其时空演变、利用模式及其演变趋势等内容。

第1 章概述河口海岸滩涂利用模式。首先,严格界定了河口海岸滩涂的内涵。然后,讨论了全球及我国滩涂分布特征,并对国内外滩涂利用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 1990 年(a)与2020 年(b)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以及南山区的围填海建设区域遥感图像

第2 章介绍了环渤海地区、江苏沿海和浙江沿海三个典型区域的概况,包括滩涂地质与地形地貌特征、水文特征和生物特征等。

▲ 环渤海地区的湿地生物多样性特征

第3 章利用Landsat 遥感影像数据,结合GIS 技术,对环渤海地区、江苏沿海和浙江沿海三个典型区域的滩涂资源分布进行了详细的时空演变分析。①数据获取及解译:介绍了Landsat 遥感影像数据的获取、预处理及滩涂分布遥感解译模型。②岸线演变特征:分析了三个典型区域的岸线变化趋势,揭示了各区域滩涂资源的动态变化特征。③滩涂时空分布特征:通过遥感数据分析,揭示了三个典型区域滩涂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变化趋势。

▲ 1984~2019 年江苏沿海潮间带滩涂面积统计及变化趋势

第4 章分析了滩涂利用模式分布及演变。首先,介绍了基于随机森林分类和目视解译的滩涂利用模式分类方法,讨论了环渤海地区、江苏沿海和浙江沿海三个典型区域滩涂利用模式的分布及变化趋势,总结了各典型区域滩涂利用模式的演变特征,分析了影响滩涂利用模式变化的主要因素。

▲ 1990、2010、2010、2020年环渤海地区滩涂利用模式分布及演变

滩涂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维护沿海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书通过系统的研究,为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框架。本书的研究成果在生态保护、土地利用规划、防灾减灾及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摘编自《中国河口海岸滩涂资源及利用》(白玉川等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4.6)一书“前言”,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请在订单备注处注明发票抬头和税号)

审图号:GS 京(2024)1095 号

ISBN 978-7-03-077828-4

责任编辑:朱 瑾 习慧丽

本书以中国河口海岸滩涂为研究对象,重点介绍环渤海地区、江苏沿海、浙江沿海的滩涂资源分布及利用模式。全书分为4 章,第1 章概述了河口海岸滩涂利用模式;第2 章在地形地貌、水文和生物等方面对研究区域的概况进行了介绍;第3 章通过遥感方法对滩涂进行分析,包括岸线长度、滩涂面积及其时空演变;第4 章通过遥感机器学习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滩涂利用模式分类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包括各种利用类型的面积及其时空演变趋势。

本书可供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使用,也可供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