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无锡博物院《紫玉金砂——紫砂历代精品展》巡礼之二:郑央分享

无锡博物院

《紫玉金砂——紫砂历代精品展》

巡礼之二

郑央分享

紫砂陶艺是一门点石成金的艺术。传说中有异僧呼卖“富贵土”,让当地人发现使用了紫砂陶土。宜兴紫砂这门化腐朽为神奇的绝技,若非亲眼目睹,无论你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力,都很难将黄龙山中那些平淡无奇的矿石与烧成后光彩夺目的精美器皿联系起来。

千百年来,宜兴的匠人们一直用粘土制陶作器,到了明代他们开始有意识地使用打身筒和镶身筒的手法来成型制壶,这使得紫砂器无文化在原料、造型、成型手法还是实用性、观赏性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同时,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连带起茶具的不断更新,明代饮茶方式由煮茶变为沏泡茶。这种新的风尚呼唤了紫砂壶的出现和风靡一时,而紫砂陶的良材美质也使茶叶的天然韵味发挥得淋漓尽致,正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可以说,紫砂艺术是陶文化、壶文化、茶文化高度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国陶器发展史上的总结性产物,紫砂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制陶业巅峰时代的到来。

“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小小的紫砂器皿,将壶艺、茶艺、诗词、书画与篆刻相兼于一体,而中华文化的千年底蕴,更增添了紫砂艺术的独特魅力。

四方壶 清乾隆

此壶以镶身简工艺制作,体型硕大,线条简红酒,紫涨胎质,整器呈高四方,平正中见灵巧。壶腹四面皆“开光式”,短颈,盖面隆起寓方,塑四方钮;三弯流,执把拟戟形,壶底有圈形四足。该壶的特色是壶腹、壶盖、盖钮以及三弯流和执把都呈正方形,给人以端庄肃穆、规矩谨严之感 。壶底钤“荆溪真洪方记”六字篆书阳文方印;整器包浆厚重,为典型早期方器精品。

莲花蛤蟆壶 清

此壶以紫泥细料精制而成,包浆老到有光泽。壶腹圆鼓,以片片莲瓣装饰;壶流直而昂扬,颇具气势;壶盖扁平,钮为三足金蟾造型,传说它能口吐金钱,是旺财之物。弯把用红绳及藤条包裹,以利日常使用,也可见主人对此壶的喜爱珍惜之意。壶底有三足,分别制成藕段、莲花及莲子造型,极具江南水乡特色。该壶兼具观赏性及实用价值,为清代花货精品。

清凉世界雕塑 现代

徐秀棠

紫砂可塑性强,非常适合雕塑塑形。此雕塑形象生动,弥勒佛趺坐于蒲团之上,袒胸露乳,手持蒲扇,安详富态,怡然自得,刻画得有声有色,做工精细,体现出作者的高超技艺。雕塑背面下方刻“一团和气”四字楷书,落款“乙卯冬月,秀棠作”,下钤“秀棠”二字小章,为徐秀棠大师紫砂雕塑艺术之代表作。

徐秀棠(1937—):江苏宜兴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南大学客座教授,出生于宜兴蜀山紫砂陶艺世家,1954年进入蜀山陶业社(宜兴紫砂厂前身)紫砂工艺学习班,师从紫砂陶刻名艺人任淦庭,接受中国画及书法的基本功训练,1958年参加轻工部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民间雕塑研究班”培训,结束后转入“中央工艺美术美院泥人张”工作室学习,1959年回宜兴紫砂厂,其作品富于文人志趣,多次荣获全国陶瓷美术设计一等奖,编撰《宜兴紫砂珍赏》、《中国紫砂》、《紫砂泰斗顾景舟》等著作。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