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1年3月,在沈阳城下浑河南岸一场血战即将落下了帷幕。戚家军主将戚金一边高唱着军歌,一边孤身一人向满洲铁骑发起了决死冲锋:“万众一心,惟忠与义。气冲斗牛,敢赴水火……上报天子,下救黎民。”
1559年,戚继光组建新军。东南灭倭,北战蒙骑,百战百胜,打出了赫赫威名。唯浑河一战,戚家军终成绝唱!
假如支援的3万生力军能再前进10里;假如被俘的明军火炮手宁死不屈;假如戚家军火器充足……可惜没有假如,历史展现出来的,只有悲壮和叹惜。
戚家军自明朝中期建立,从南打到北未尝一败,为何浑河之战就全军覆没了呢?实际上,不是敌人太强大,而是队友太无能!
1618年,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宣告“七大恨”起兵反明。相继攻占抚顺、清河等军事重镇,沈阳危急。明神宗不得不下旨从川、浙等省,抽调精锐大军增援辽东。
1619年,萨尔浒之战爆发。此战,努尔哈赤以弱胜强歼灭明军近5万人,大明将领陨落300余人。从此,明金攻守易势。
1621年,趁着大明辽东经略熊廷弼被免职,巡抚袁应泰无法统筹全局之际,努尔哈赤挥师猛攻沈阳城。
沈阳危在旦夕,一支由川、浙精兵联合组建的援辽大军已经推进到浑河岸边。川军是秦良玉派来的4000忠州石柱土司兵(白杆兵),主将是秦邦屏。浙军是按照戚继光练兵之法训练的3000东南子弟兵,主将是戚继光侄子戚金。
原本,这支援军想与沈阳守军里应外合,夹击围城的八旗兵。可事与愿违,援军还没赶到沈阳城下,就收到沈阳刚刚陷落的战报。
这支军队从大将到士卒都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众将一合计,决定立南北两营与八旗兵决一死战。
川军白杆兵悍不畏死,士卒们身披铁甲,腰挎大刀,手持竹矛,士气高昂的渡河布阵。为的是给留在南岸的戚家军,有充足时间列置车阵。(戚继光对付蒙古骑兵的战阵,火器兵在内,外围是一圈偏厢车)
一开始,努尔哈赤根本瞧不起这支川军,他直接下令让正白、正黄两旗精锐巴甲喇军骑兵冲锋。
可让他吃惊的是,大明4000步兵竟然正面杀退了近万骑兵,阵斩2000精锐,3名领军大将一战尽没。
史书记载:八旗兵“纷纷坠马,战亡数千人”。
八旗兵也打出了火气,虽然他们损失惨重,但大多数人宁可战死,也不后退。
就这样,川兵与八旗兵激战了一个时辰,大明降将李永芳向努尔哈赤献计道:“北岸明军重甲在身,防守严密,我军可用缴获的火炮轰击,必可大胜!”
于是,李永芳找来被俘的明军炮手,给予千金重赏,让他们从沈阳城头炮轰川军阵列。可怜川军将士绝不会想到,他们会死在拼死营救的袍泽手下。
白杆兵大部分悲壮战死,少数残兵撤入南岸戚家军军阵中休整。八旗兵消灭了北岸明军后,立即过河将戚家军重重包围。
努尔哈赤听说戚家军厉害,再三告诫手下众将切勿轻敌,随即从四面展开狂攻。
戚家军先以火器对敌,车阵周围瞬间倒毙上千八旗兵。可惜这支戚家军的装备已不复往日,火药很快就消耗殆尽了。
没有了火力压制,八旗兵仗着人多势众很快冲进了车阵。戚家军并没有慌乱,他们摆出了曾经战无不胜的鸳鸯阵与敌人展开肉搏。
激战正酣,戚家军收到噩耗,前来救援的3万明军竟然被皇太极率4千骑兵击溃了。戚家军深陷重围,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戚家军是大明“常胜军”,他们有着自己的骄傲,所有人誓不投降,唯有死战!
半个时辰后,3000戚家军将士只剩10几个。这才引出文章开头的一幕,作为戚家军的主将戚金用战死沙场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句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