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曾孙女-齐驸趣谈:齐白石的墨蟹画法,齐白石传人齐良芷弟子汤发周发布

世上曾有齐白石,余墨尚存人世间。

若问余墨哪里求,白石山堂少白处!

白石山堂是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全资子公司:是目前收藏齐白石作品最多的一家书画院,全权负责齐白石文创、齐白石风尚等品牌的创立与发展致力于对齐白石书画、艺术、篆刻鉴定及拍卖等资产进行内容挖掘、体系梳理、产业推动、业态创新、价值观重现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打造基于齐白石文化艺术的产品创新平台的重要环节。

在赠门人于非闇的《江南风味图》中,齐白石题道:“非闇仁弟论定,古今画蟹者神形俱似能有几人,非闇心折于余,未足千古定评也。”虽是自谦之论,但个中自负之情实则溢于言表。蟹在齐白石水族作品中数量占比较多,是其重要绘画主题。在他漫长艺术生涯的历次变革中,这一主题的画法历经变迁,最终演化为大众印象中经典的墨蟹形象。他以极为精简的笔墨,表现出蟹足的不同的动态,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蟹壳坚硬而饱满的质感,传神地表达出这些生灵动人的生命力。

《江南风味图》 134cm×34cm

年份不详 私人收藏

作为一种形态复杂的水生生物,加之足部漆黑,古之画蟹者虽不乏其人,如徐渭、八大山人、罗聘、边寿民、任伯年等,但鲜有人将蟹作为主要题材进行大量的创作。

在过去的齐白石研究中,多有学者提到螃蟹,但系统梳理螃蟹题材的文章还比较少。本文试图从时间线索、创作方式、作品意涵三方面着手重新梳理齐白石螃蟹题材作品,以期进一步剖析齐白石形神关系的艺术思想,拓宽对齐白石绘画技法的研究,并为齐白石螃蟹题材的绘画作品的鉴定和断代提供更翔实的图像学依据。

一、画蟹技法的演变

纵观齐白石一生的画蟹历程,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早期、衰年变法期与后变法期,三大时期内又有一些微妙但重要的技法变化。

1.早期(1890—1918)

齐白石定居北京以前,创作的时间跨度有近30年,其作品呈现出丰富的视觉特征。但当我们将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时,不难发现在这时期的作品中,蟹作为画面整体构图的一部分,与其经典的工笔草虫范式中的工虫,起到类似的构成功用。在这种范式中,蟹作为与花草相对应的物象出现,通过一静一动的对比,动植物间的对应,使画面整体展现出一种活泼生动的艺术风格。(图1-1—图1-4)‍

图1-1

菊花螃蟹图96.3cm×46.1cm

1890年-1900年 中国美术馆藏

图1-2

菊花螃蟹(条屏之三)138cm×38cm

1890年-1900年 湖南省图书馆收藏

图1-3

齐白石芦蟹图82cm×36cm

1910-1916年湖南省博物馆藏

图1-4

雁来红螃蟹 58.5cm×33cm

1919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收藏

30岁前,齐白石画蟹以临摹为主,题材和形式都受到了恩师胡沁园的启迪和影响(图2)。无论是蟹身的墨色运用还是螯足步足的造型特点,可以看到稍显稚嫩的齐白石正在努力向胡沁园学习。这时期的作品,齐白石的蟹壳无明显凹凸质感,螯足连接胸甲部分三节向前,钳多张开、双钩、内有点状齿,步足每节之间连接松散,三节步足长度相差不大,步足和胸甲比例相当。复眼突出,竖直或向两边倾斜。

图2

胡沁园、齐白石画蟹对比图

在他40岁以后的作品里,蟹的整体造型由圆转方。胸甲的凹凸质感更明显,底部后缘由一条弧线画出结构。眼部附近刻画了疣状的突起,蟹钳张开,充满活力。步足每节之间紧密相连,三节长度相差不大,步足较胸甲略长。一改早期的拘谨风格,此时用笔用墨更为放松,墨色有了明显的浓淡变化。

图3

齐白石 螃蟹图39.5cm×45.7cm

1917年首都博物馆藏

值得注意的是,在早期的作品中,蟹的步足姿态并不符合实际运动规律,显得略微凌乱。随着他在艺术上的逐步成熟,这一问题在十多年的观察写生中逐步得到解决,1917年的一幅《螃蟹图》(图3)中,他题道:“借山馆后有石井,井外尝有蟹横行于绿苔上,余细观九年,始知得蟹足行有规矩,左右有步伐,古今画此者不能知。” 他总结了蟹的步足运动规律,画面中胸甲两侧相对应脚,一侧收缩则另一侧外伸,同侧脚亦按顺序交替伸缩。

边寿民 螃蟹图21cm×33cm

这时期蟹的形象也有所变化,进一步摆脱了早年胡沁园的影响,有些形象则更接近扬州八怪的画法,如边寿民(图4)、黄慎,可能是多次远游,尤其是在北京琉璃厂见到很多扬州八怪作品,受其影响。

2.衰年变法期(1919—1929)

衰年变法时的齐白石,在所擅长的技法上,精益求精,大胆率性但不失精微。蟹的视觉变化首先体现在1920年出现了标志性的群蟹图(图5),打破作为点缀与其他物象互为补充的图式,改以满画幅,蟹群为画面主体的全新形式。变法开始后,齐白石同时对蟹的形象删繁去简,胸甲三笔概括,笔笔之间墨色变化微妙,加强了群蟹间的浓淡变化。进一步突出胸甲的方形,表现出一定的角度差异。蟹的形态出现了腹部朝外的姿态,造型较为简单,通过对尖脐与团脐的刻画以区分雄雌性别。螯钳为双钩,有张有合,偶有点状齿,螯足和胸甲用一笔相连,步足的三节,一二节拉长,第三节比例缩短。步足不再刻意遵循运动规律,有的甚至是连排画就,随意张扬。1922年更突出了不同角度刻画,腹部朝上的部分形象,顶部用浓墨露出部分黑壳(正面观看仍接近圆形),出现了一定的透视感。这些细节刻画,使得在刻画群蟹的时候,个体间的视觉差异被拉大,从而起到丰富画面的作用。整幅画面从个体的间距、形态,再到墨色,均体现出多样性的节奏变化,极大地提升了墨蟹的画面效果。

图5

齐白石 群蟹图136cm×45cm

1920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1924年出现一个重要变化,一改此前四条步足均匀分布在胸甲两侧的画法,步足集中从胸甲下半部伸出,这一变动显然更符合蟹的生理结构,同时也使得并列的步足打破平行,有了疏密的变化;步足第三节缩短并刻意弯曲,特征明显(图6)。复眼直线斜伸出头部(此特征此后一直延续)。腹部朝外的结构线增加,除了中间部分,旁边各有几条线表现。变法的后几年,齐白石进一步强化了墨色丰富度,蟹的墨色浓淡变化更为明显,对腹部样式的结构刻画也更多变。有趣的是,他此后极少再画螯钳张开的形象(除了1934年那一年,他试图进行变革,但后来仍旧放弃,并一直保持螯钳紧闭)。

图6

齐白石 蟹图133cm×32cm

1924年 荣宝斋藏

3.后变法期(1930—1957)

齐白石对蟹题材的技法探索持续了一生,即使他衰年变法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晚年的齐白石依旧不断微调、打磨笔下的艺术形象,并尝试进行新的画法变革。他的学生胡佩衡曾写道:“老人研究画蟹经过了很长时间,五十多岁只画一团墨,看不出笔痕来,后来把一团墨改成两笔,再后六十多岁时改画三笔,不分浓淡,仍没有甲壳的感觉,直到七十岁以后才画出甲壳的质感来。”他自己也曾在1934年的《蟹图》(图7)题道:“余之画蟹,七十岁之后一变,此又变也。”在这幅画中,可以看出胸甲运用了多笔触的方式进行刻画,笔与笔之间的空隙突出了甲壳的凹凸质感。螯钳偶有张开,张开螯钳这一变化只在这一年出现,在此后的大量作品中,无论是凹凸的胸甲还是张开的螯钳都绝少再出现,显然这属于他新的变革尝试,有较强的实验性质(图8)。

图7

齐白石 蟹图133cm×32cm

1934年 中国美术馆藏

纵观齐白石的一生,他的蟹从临摹受前辈影响,到写生强调自我个性,追求形神的写实高度,再到打破“似”的概念,用大写意的简笔高度概括出了艺术本质的美。他曾说:“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复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形神具见,非偶然可得也。”所以晚年的齐白石才会在写生的基础上超越了写生对形体的束缚,彻底走向了自由之境。

图8

《江南风味图》局部

图9

齐白石 蟹图133cm×32cm

1954年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正如他在《白石老人自述》所记:“我画实物,并不一味地刻意求似,能在不求似中得似,方得显出神韵。我有句说:写生我懒求形似,不厌声名到老低。”[1]显然齐白石的艺术实践有其执着的坚持,在对现实物的写真的基础上,对写实的超越,于神韵的表达,才是他认为更为重要的艺术追求。写真,然后传神,在其老辣的笔触下,对蟹的刻画终于完成了艺术审美的升华,成为一种超越自我的典范。在生命的末期,他画的蟹紧缩双钳,墨色与纸张的融合达到了一种完美状态,简洁的形式感赋予了“似”新的自由之境。(未完待续·图文选自:齐白石传人书画网)收藏书画,就找“白石传人”的齐白石书画院,版权所有,现场创作,齐白石画派,百年传承,一脉相传,只做真迹书画,集聚众家之长,现场创作,可根据藏家要求定制字画,可合影!常年售收高端书画,寻找合作高端书画经纪人、合伙人、大区负责人,主要运作齐白石生前的同款画画毛笔、齐白石画虾专用宣纸、齐白石墨块、齐白石自制颜料配方、齐白石画工笔草虫秘法、齐白石小女齐良芷藏父亲齐白石书画遗作真迹展及齐白石小女齐良芷自藏书画名家专场拍卖、齐白石传人、中国齐白石书画院院长汤发周致敬齐白石诞辰160周年重现齐白石笔下的微观世界书画展等项目,还有运作齐白石、张大千、吴昌硕、徐悲鸿、齐良芷、齐良迟、齐良末、齐秉颐、齐景山、齐秉正、齐展仪,齐慧娟、齐寿余、齐育文、齐丽霞、齐由来、齐佛来、齐水莲、齐燕君、齐驸、齐艳芳、齐艳喜、李可染、李苦禅、娄师白、郭秀仪、王森然、王雪涛、卢光照、王漱石、王天池、王文农,杨秀珍、汤发周等齐白石传人价值百千万以上的书画、印章真迹作品,亦可接受NFT、数字藏品、元宇宙、、跨界品牌联合,文化赋能资源整合等操作,欢迎有实力的网络公司竞标。(图文选自:齐白石传人书画网)(本文图片素材选自:齐良芷眼中的齐白石、齐白石书画院、齐白石传人书画网)

注:以上图文节选自讲座《少白公子趣说齐白石》 主讲人:汤发周

甲辰年 【龙年】编撰于华东上海齐白石书画院(上海浦东总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作者声明:本文部分信息引用自其他网站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