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小说当中,明教可以说是圈粉无数的一个门派。光明顶之战中,一群武功高强、义气深重的豪杰,正面硬扛六大门派的围攻。在力竭不支时,齐诵着“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的经文坦然赴死,确实令人心折。
事实上,明教也确实是金庸老爷子用心描写、着墨甚重的一个门派。相比配角形象相对模糊的少林、丐帮,明教的配角形象要鲜明、生动得多,风流倜傥的光明左使杨逍、轻功绝顶的青翼蝠王韦一笑,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过,关于明教,金庸老爷子其实说错了三件事。特别是第三件事,更是关系重大。今天,我们就来说道说道。
1
在《倚天屠龙记》第20章《与子共穴相扶将》中,白眉鹰王殷天正独自对抗六大门派高手的“车轮战”,已经是油尽灯枯的状态。明教众人眼见大势已去,是这样表现的:
众教徒一齐挣扎爬起,除了身受重伤无法动弹者之外,各人盘膝而坐,双手十指张开,举在胸前,作火焰飞腾之状,跟着杨逍念诵明教的经文:“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明教自杨逍、韦一笑、说不得诸人之下,天鹰教自李天垣以下,直至厨工伕役,个个神态庄严,丝毫不以身死教灭为惧。
书中类似的情节还有很多,再加上明教的圣物又叫圣火令,好像明教是一个崇拜圣火的教派。其实,这里,金庸老爷子是把明教的本源摩尼教和另一个宗教琐罗亚斯德教给搞混了。
琐罗亚斯德教也被称为“祆教”“拜火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宗教,于公元前6世纪由贵族出身却离家隐居的琐罗亚斯德创立,对后来的犹太教、基督教、摩尼教、伊斯兰教,都产生过非常深远的影响。公元3世纪,波斯萨珊王朝建立,琐罗亚斯德教成为国教,迅速兴盛起来。
△图1:伊朗亚兹德火神庙上的法拉瓦哈标志(Frahvahar,琐罗亚斯德教最知名的标志)
琐罗亚斯德教于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一度受到北魏、南梁政权统治阶层的支持。此后的北齐、北周政权还曾经在主管民族事务和外事活动的鸿胪寺中设置管理祆教祭祀事宜的祀官。到了唐代,朝廷在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建立祆祠,供西域来的胡商在此祭祀。
琐罗亚斯德教既不是一神教,也不是多神教,而是一种二元神教。琐罗亚斯德教的教义认为,宇宙的历史就是善良与邪恶、光明与黑暗不断斗争的历史,最终,善良与光明战胜了邪恶与黑暗,善神阿胡拉·马兹达是琐罗亚斯德教的主神,阿胡拉·马兹达创造了火,因此,琐罗亚斯德教崇拜火,将火视为“圣火”(这里多说一句,日本汽车品牌马自达的英文名Mazda正是阿胡拉·马兹达的名字,而且,马自达的logo也很像一团燃烧的火焰,不知道这个品牌是否与琐罗亚斯德教有关)。
△图2:日本汽车品牌马自达的logo
摩尼教也被称为“明教”“光明教”。于公元3世纪由摩尼创立,短时间内,就成为中东地区极具影响力的一个宗教。由于波斯萨珊王朝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极力迫害摩尼教,摩尼教的核心区域逐渐向东迁移到中亚地区。
摩尼教于武周时期传入中国。但是,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就被以“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的名义严加禁断。后来,摩尼教传入回鹘,成为回鹘的国教。安史之乱中,回鹘出兵助唐平叛,趁乱将扩张的触角伸向中原地区,摩尼教也借机再度传入中原。
△图3:福建泉州晋江的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是世界上唯一保存下来的摩尼石刻造像
唐武宗会昌年间,为了打击寺院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发动“会昌灭佛”运动,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景教(即基督教)等教派都被严加禁断。此后,摩尼教逐渐与佛教、道教等宗教以及白莲教、弥勒教等地下宗教相互融合,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演变为一种地下宗教,即明教。
摩尼教的教义深受琐罗亚斯德教影响,可以说是脱胎于琐罗亚斯德教,其核心教义是“二宗三际”,“二宗”就是善良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对立,“三际”就是善良与邪恶、光明与黑暗斗争的三个阶段。最终,善良与光明战胜了邪恶与黑暗。摩尼教的主神是明尊,因此,摩尼教崇拜光明。
这样看来,《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就像是琐罗亚斯德教和摩尼教的“缝合怪”。主神是明尊,高级职位叫光明左使和光明右使,作为地下宗教领导农民起义,这些设定符合摩尼教的特点。而崇拜“圣火”,总教在波斯并且是波斯国教,这些设定则符合琐罗亚斯德教的特点。
我们仔细再读原文。
在《倚天屠龙记》第19章《祸起萧墙破金汤》中,布袋和尚说不得是这样向张无忌介绍明教历史的:
说不得道:“小兄弟,我明教源于波斯国,唐时传至中土。当时称为祆教。唐皇在各处敕建大云光明寺,为我明教的寺院。我教教义是行善去恶,众生平等,若有金银财物,须当救济贫众,不茹荤酒,崇拜明尊。明尊即是火神,也即是善神。
前面说过,明教是摩尼教,而祆教是琐罗亚斯德教,明教的主神是明尊,而祆教的圣物是圣火。看来,确实是金庸老爷子把摩尼教和琐罗亚斯德教给搞混了。
这里多说一句,虽然琐罗亚斯德教传入中国后在隋唐时期曾经一度非常兴盛,但是,“会昌灭佛”后,就迅速走向了衰落。因此,目前,国内与琐罗亚斯德教相关的建筑只有一座,就是我们山西的祆神楼。
△图4:山西介休的祆神楼,国内唯一的祆教建筑
祆神楼,位于山西省介休市,与鹳雀楼、飞云楼、秋风楼并列为“山西四大名楼”,1996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祆神楼最早是由北宋仁宗年间的著名政治家文彦博主持建造的。明嘉靖年间,嘉靖皇帝下令禁绝淫祀,为了将这座祆神楼保留下来,知县王宗正将供奉的主神改为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清顺治年间,祆神楼发生大火,直到清康熙年间,才原样重建。
△图5:“山西四大名楼”,鹳雀楼、飞云楼、秋风楼、祆神楼
2
在《倚天屠龙记》第25章《举火燎天何煌煌》中,讲到明教在蝴蝶谷举行誓师大会,部署发动义军、兴兵讨元大计,是这样说的:
当晚张无忌大会教众,焚火烧香,宣告各地并起,共抗元朝,诸路教众务当相互呼应,要累得元军疲于奔命,那便大事可成。
是时定下方策,教主张无忌率同光明左使杨逍、青翼蝠王韦一笑执掌总坛,为全教总帅。白眉鹰王殷天正,率同天鹰旗下教众,在江南起事。朱元璋、徐达、汤和、邓愈、花云、吴良、吴祯,会同常遇春寨中人马,和孙德崖等在淮北濠州起兵。布袋和尚说不得率领韩山童、刘福通、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儿等人,在河南颍川一带起事。彭莹玉率领徐寿辉、邹普旺、明五等,在江西赣饶袁信诸州起事。铁冠道人率领布三王、孟海马等,在湘楚荆襄一带起事。周颠率领芝麻李、赵君用等在徐宿丰沛一带起事。冷谦会同西域教众,截断自西域开赴中原的蒙古救兵。五行旗归总坛调遣,何方吃紧,便向何方应援。
这么看来,除了建立明朝的朱元璋,就连“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韩山童、刘福通,以及建立天完政权的徐寿辉、邹普胜都是明教教徒。那么,事实是这样的吗?
△图6:“小人书”里的韩山童、刘福通。注意,图右红圈里的就是“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独眼石人
历史上,韩山童、刘福通在发动起义之前,就一直致力于宣传“弥勒下生,明王出世”的宗教思想。包括金庸老爷子在内的大多数人看到“明王”二字就会习惯性地认为这指的是明教的“明尊”,进而推断韩山童、刘福通是明教教徒。其实,翻看史料,就会发现,这个判断是错误的。
元明之际的文人周霆震在《石初集》中提到,“群凶首被赤,心额双悬镜。张皇礼像设,诳托西方圣”,这里的“群凶首被赤”显然说的就是韩山童、刘福通的红巾军,而“诳托西方圣”则说明他们打着佛教的旗号。明代文学家陆深在《平胡录》中也提到,“山童祖父以白莲会烧香惑众,谪徙永平。至山童偶言天下大乱,弥勒佛下生,河南及江淮愚民,翕然信之”。
△图7:“小人书”里的红巾军起义
我们再来看元末农民起义的另一股重要势力,徐寿辉、邹普胜。
明正德《瑞州府志》记载,“至正八年,万载妖人彭国玉(即彭莹玉)诡白莲教以惑众,谋为不轨。失败,逃至麻城,纠邹普胜,合众数万,以红巾为号”。《庚申外史》也记载,“袁州妖僧彭莹玉,徒弟周子旺,以寅年寅月寅时反。反者背心皆书‘佛’字,以为有佛字者刀兵不能伤,人皆惑之,从者五千人”。
白莲教、弥勒教都源于早期佛教,由于其号召底层民众反抗官府的暴政、传播暗示改朝换代的谣言谶语,长期遭到官府的打击,逐渐演变为一种地下宗教。为了掩人耳目、便于传教,白莲教、弥勒教往往会借助佛教的名义开展活动。由于本身就源于早期佛教,这种做法并不严重违背教义。但是,明教源于摩尼教、信奉明尊,其教义是不可能允许其借助佛教的名义开展活动的。这也是后来白莲教、弥勒教始终昌盛而明教逐渐衰落的原因之一。
结合上面的史料,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虽然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邹普胜等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一定也受到了明教的影响,但是,总地来看,他们受白莲教、弥勒教的影响显然更大。
事实上,作为地下宗教的白莲教、弥勒教,长期以来,都是组织、动员底层民众,推翻现有王朝统治、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利器”。从唐代到元代,南方地区的很多农民起义都与白莲教、弥勒教有关。直到清代嘉庆年间,还发生过一度席卷西南半壁江山的五省白莲教起义。
△图8:嘉庆年间一度席卷西南半壁江山的五省白莲教起义,清代走向衰落的标志
3
在《倚天屠龙记》第40章《不识张郎是张郎》中,讲到明朝国号与明教的关系,是这样说的:
自此中原英雄倾心归附明教,张无忌号令到处,无不凛遵。明教数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不齿,被目为妖魔淫邪,经此一番天翻地覆的大变,竟成为中原群雄之首,克成大汉子孙中兴的大业。
其后朱元璋虽起异心,迭施奸谋而登帝位,但助他打下江山的都是明教中人,是以国号不得不称一个“明”字。
其实,在上一个问题中,我们已经分析过,元末农民起义主要是受白莲教、弥勒教的影响而非明教的影响。因此,明朝的国号不可能是从明教的“明”而来。不过,明朝的国号确实非常特殊,其究竟从何而来,这个问题还是非常值得掰扯掰扯的。
历史上,朝代的国号都有规律可循,一般来说,都与地名相关。要么是政权的龙兴之地,要么是政权创建者曾经的封地。比如,汉朝的国号“汉”是因为汉高祖刘邦曾经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汉中王(当然,名义上是“义帝”楚怀王熊心封的)。比如,唐朝的国号“唐”是因为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曾经被北周武帝宇文邕封为唐国公(详见《【赠书】史上最牛创业团队之一,孕育四个王朝,死于一个女人》)。比如,宋朝的国号“宋”是因为宋太祖赵匡胤曾经被后周恭帝柴宗训任命为归德军节度使,归德军的驻地在宋州(即今天的河南商丘),而这里也正是春秋时期宋国的故地。
△图9:宋太祖赵匡胤,祖籍在涿州,出生在洛州,发迹在宋州。可惜,这三个地方后来都被败家子孙给丢了
但是,从元朝开始,事情却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国号从一个字变成了两个字(是的,元朝的国号是“大元”而不是“元”, 明朝的国号是“大明”而不是“明”, 清朝的国号是“大清”而不是“清”,不过,我们平时习惯性地称之为“元”“明”“清”。相反,虽然我们总把唐朝称为“大唐”,但是,唐朝的国号其实是“唐”而不是“大唐”)。另一方面,国号与地名脱钩了,“大元”“大明”“大清”都不是地名。那么,它们又是怎么来的呢?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发布《建国号诏》,宣布取《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之意,定国号为“大元”。“乾”是天,“元”是始,忽必烈将国号定为“大元”,正是希望元朝像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气,刚健有力、生生不息。
△图10:元世祖忽必烈
那么,明朝的国号“大明”又是怎么来的呢?我认为,“大明”同样取自《易经》,并且,就取自“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后面的一句“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是的,明朝不仅继承了元朝从《易经》中选取国号的做法,而且,明朝的国号本身就与元朝的国号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
我们来看看朱元璋的登基诏书是怎么说的?
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起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海内土疆豪杰分争,朕本淮右庶民,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凡两淮、两浙、江东、江西、湖湘汉沔、闽、广、山东及西南诸部蛮夷各处寇攘,屡命大将军与诸将校奋扬威武,已皆戡定,民安田里。
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勉徇舆情于吴二年正月四日告祭天地于钟山之阳,即皇帝位;于南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
△图11:明太祖朱元璋(美图前&美图后),他的长相究竟如何,也算史学界的一桩著名公案了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会感到不解,“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是朱元璋最大的历史功绩,也是明朝最大的合法性来源,朱元璋为什么要说“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起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这样的话,岂不是承认了元朝的正统地位吗?
是的,朱元璋这么说,就是为了承认,进而继承元朝的正统地位。而朱元璋之所以需要这么费劲,则与他的逆袭之路密切相关。
元朝末年,政治黑暗腐败,土地兼并严重,朝廷却推行“开河变钞”的政策(即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以及急令开凿新的黄河河道导致民力透支)。元朝本来就是异族政权,长期执行民族歧视政策,现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交织,底层民众没有活路,纷纷揭竿而起。
△图12:元代宝钞&宋代交子,前者是红巾军起义的导火索之一,后者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
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即今天的安徽阜阳)发动起义,也就是历史上的红巾军起义。不久之后,“明王”韩山童兵败被俘、英勇就义,刘福通则率领残部冲出重围,一直坚持斗争。
在红巾军起义的影响下,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地的白莲教、弥勒教教徒,以及地方豪强、底层民众纷纷响应。这些义军的来源、构成比较复杂。因此,派系众多、互不统属,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内部也时常爆发摩擦。但是,名义上基本都尊奉韩山童、刘福通的号令。
1352年,濠州(即今天的安徽凤阳)地方豪强郭子兴起兵攻占濠州,也打出了红巾军的旗号。不久之后,朱元璋前来投奔,由于作战勇猛、腹有良谋,很快成为郭子兴的亲信。
1355年,刘福通在亳州(即今天的安徽亳州)拥立刘福通的儿子韩林儿为帝,号称“小明王”,刘福通担任丞相,定国号为“宋”,史称韩宋政权。为了激发汉族百姓对故国的怀念,动员他们推翻元朝这个异族政权,韩宋政权不仅用了“宋”这个国号,还对外宣称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刘福通是南宋名将刘光世的后裔,从宋朝那里获得了正统地位。
同年,郭子兴病逝,朱元璋在事实上继承了郭子兴的遗产。虽然朱元璋并不甘心受制于“小明王”韩林儿,但是,考虑到韩宋政权实力雄厚,因此,名义上依然尊奉韩宋政权的号令。
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路(即今天的江苏南京),改名应天。此后,逐渐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收入囊中。伴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朱元璋也成为“小明王”韩林儿拉拢的对象。1359年,朱元璋被任命为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1361年,又被封为吴国公。
1363年,张士诚围攻韩宋政权的国都安丰(即今天的安徽寿县),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援。朱元璋率军救出“小明王”韩林儿,将他安置在滁州(即今天的安徽滁州)。次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起独立的政权架构,但是,名义上依然尊奉韩宋政权的号令。
△图13:张士诚,元末豪杰之一,盐贩出身,起兵反元,割据江浙,称雄一时。由于保境安民、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奖励农桑
在此后的数年中,朱元璋基本完成了对南方各支义军的兼并、整合,具备了北上伐元的实力。对于此时的朱元璋来说,“小明王”韩林儿已经从重要的合法性来源转变为未来称帝的巨大障碍。因此,1366年,他名义上派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来,实际上在瓜步渡江时悄悄将船底凿漏,将他淹死在江中。接着,朱元璋宣布以次年(即1367年)为“吴元年”,正式打起了自己的旗帜。
1367年,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正式北上伐元。同时,朱元璋发布《谕中原檄》,宣布要“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此时,朱元璋已经具备了称帝的软硬件条件和合法性条件。但是,国号定为什么呢?
定国号为“宋”?显然不合适,毕竟,韩宋政权的皇帝可是“小明王”韩林儿,而自己则是韩宋政权的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如果定国号为“宋”,自己算什么呢?权臣篡位?
定国号为“吴”?显然也不合适,毕竟,当初称吴王是因为自己曾经被韩宋政权封为吴国公,还是会显示自己和韩宋政权的君臣关系。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朱元璋明白,自己要想名正言顺,就必须切断与韩宋政权的联系,另辟蹊径,获得正统地位。
于是,就有了前面提到的朱元璋登基诏书。“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起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这句话首先承认宋朝是拥有“天命”的正统王朝。但是,后来,宋朝气运已尽,于是,上天又将“天命”赐予元世祖忽必烈。因此,元朝继承了宋朝的正统地位,成为拥有“天命”的正统王朝。现在,元朝的气运也尽了,于是,上天又将“天命”赐予自己。因此,自己“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正是顺应天命、继承元朝正统地位的表现。
于是,朱元璋效仿元朝的做法,从《易经》中选择国号,并且,就取“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后面那一句“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中的“大明”,进一步强调明朝继承了元朝的正统地位。
△图14:全盛时期的明朝疆域
注1:题图及文中插图均检索自必应图片、百度图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注2:请您帮忙点亮右下角的“赞”和“在看”,如果方便的话,请将文章转发到微信朋友圈,这对我非常重要,谢谢。
注3:2020年6月起,微信官方调整了公众号推送规则,目前的推送规则更加接近“信息流”,推送时间可能存在乱序。比如,我是在上午10:05发布的文章,但是A有可能在晚上9:15才收到,而B有可能在下午3:20收到。未来,我们还会不定期举办赠书活动,为了避免推送时间乱序影响您在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您可以将本公众号设为“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信息流”了。
△如何将本公众号设为“星标”
参考文献
[1] 金庸.倚天屠龙记[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2] 芮传明.论宋代江南之“吃菜事魔”信仰[J].史林,1999(3):1-13.
[3] 林悟殊.明教:扎根中国的摩尼教[J].寻根,2006(1):10-14.
[4] 杜洪涛.明代的国号出典与正统意涵[J].史林,2014(2):52-57+190.
[5] 刘泳斯.再议明教与大明国号的关系——试析元末“白莲教”起义与明王信仰[J].世界宗教文化,2020(02):136-142.
【转发赠书活动结果公布】
上期,我们办了一次转发赠书活动。活动得到了朋友们的大力支持。最先集满23个赞并将截图发给我的3位朋友(又叫*、君梓*、YL*),我已经将书送出(其中两位是陌生读者,通过快递寄出。一位是我的同事,直接面交)。今后,我们还会经常举办此类赠书活动,欢迎您的支持、参与。
△最先集满23个赞并将截图发给我的3位朋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