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川军口碑非常差被贬称“双枪兵”,抗战爆发后为何他们如此勇猛?

文/纪布

话说,在抗战时期咱们中国哪个省份作出的贡献与牺牲最大,那么,四川省毫无疑问的当属第一,据不完全统计,抗战先后四川共计投入武装力量超过350万,而在战时四川为了抗战贡献了超过半数的财政。

在抗日战场上,每有5个正规军就会出现一个川军士兵,而平均每有17个四川人,则必然会有一个人正在前线打仗。

在战时川军团的伤亡与失踪人数超过64.6万,而川兵的被俘率却是极低,后来,人们就有了“无川不成军”的说法。不过在战争爆发前,几乎没有人认为川军能有如此彪悍的战斗意志。

辛亥革命满清灭亡,我国进入军阀混战状态,四川自然不例外,直接出现5大派系,10多路的军阀,据统计四川省内军阀混战次数就有470多次。

这些军阀经常“小打小闹”,即使是打了胜仗也不会乘胜追击致对方于死地,而是致电对方“慰问”一下,如果对方家属不幸被俘获,那么胜利一方还会好生安顿。这就有点像春秋时期的“君子战”了。这种乱战的破坏性不强,颇具喜剧效果,当地百姓们也喜欢看热闹。

但老蒋对这些川军痞子可没啥好印象,在峨眉训练团举办时期,老蒋就大骂川军军官:娘希匹!某些军官坐滑竿从我的车旁经过,竟然仰卧倨傲,一点军人礼仪之泰都没有,毫无教养,简直如同土匪!

在当时,川军的“标配”更是破烂步枪加上老烟枪,军纪散漫,毫无战力,被贬称为“双枪兵”。曾目睹川军作风的一些美国佬戏称到:像这种喜剧般的中国部队,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但正是在别人口中“素质极差”的川军团,却在抗战中蜕变成让敌人胆寒的威武之师,道理很简单,对外抗侵略战争,绝非同胞骨肉相残的内战可比。

在东北、华北等地先后沦陷后,一旦小日本打通两湖地区,直插四川,那么整个中华民族连最后的战略缓冲地带都丢失了,所以,川军团绝对不能低头,于是,川军团将四川人最后的血性完全地展现了出来。

淞沪会战时期,川军26师全部投身于此,全师上下4000多官兵,在不得不撤离时仅存600多伤残,阵亡率高达85%以上,可以说是淞沪会战期间战绩最好的部队之一。

在南京保卫战时期,川军第21军145师与日寇交战直至弹尽援绝,师长饶国华不愿成为阶下囚壮烈殉国;在豫中会战时,川军第36军在掩护友军时,司令部直属队不幸遭遇日军主力部队,总司令李家钰奋战牺牲。

川军抗战为何如此勇猛?很多将领也都用实际行动诠释过了,台儿庄战役前川军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在滕县阻击日军第10师团的进攻。

王铭章深知藤县根本守不住,但仍然对将士们说道:身为军人,牺牲即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才能完成任务,即使不剩一兵一卒,我们亦无怨尤!不这样我们则无颜以对国家,更不足赎川军内战二十年的罪愆。

在滕县保卫战的最后三天,日军强攻,日军以伤亡一千多人的代价才攻下滕县,师长王铭章殉国,守城的川军无一生存。

虽说藤县失守,但精锐的日军甲种师团与装备极差的川军交战,竟未占到任何便宜,这令他们颇感意外,同时这也证明了川军抗战的坚决和无畏,为之后的台儿庄战役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宗仁曾这样评价过川军团: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完成任务,这成为川军史上最为光辉的一笔。

如果没有滕县的苦战,就不会有台儿庄大捷,台儿庄的战果,是川军滕县战役的功劳。鉴于川军数量之多,牺牲之大,“无川不成军”在事实上并不夸张。在第七战区司令刘湘去世前,曾留下遗嘱并勉励川军众将士:川军定然要抗战到底,始志不渝,日寇一日不滚出国境,川军则誓不还乡!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前线的川军将士们在每天升旗时都会同声诵读一遍誓言,以示抗战之决心,这样的信念,也许就是川军团能成为抗战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本文参考资料:《中国抗日战争全纪录1931-1945》,《川军团》,《滕县保卫战》,《百度百科相关词条——无川不成军,川军出川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