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958年,胡乔木建议毛主席修改《蝶恋花》,毛主席:你还是太年轻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毛主席写下了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原文如下: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该词一经问世,立即在国内引发轰动,不料胡适猛烈批评这首词“没有一句通的”。胡适才高气狭,恶评这首词,原来是因为国内早前批判了他的爱徒俞伯平,捎带也批判了他。

不过

当年认为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有问题”的,其实除了胡适之外,还有一人,他就是毛主席的秘书胡乔木。

一、胡乔木建议毛主席修改《蝶恋花·答李淑一》

2021年10月1日,

《扬子晚报》官方账号上曾经发文提及了一件与《蝶恋花·答李淑一》相关的往事。

根据该文介绍,《蝶恋花·答李淑一》见报后,胡乔木多次写信给毛主席,指出该词中“忽报人间曾伏虎”的“曾”字使用不准确,建议修改,但是毛主席最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胡乔木于1912年出生在江苏

盐城

,他的父亲

胡启东

也是一位诗人,尤其擅长五古、七律,还出过两部诗集。

学生时代的胡乔木,文章和诗歌都写得非常好。后来参加革命,调到毛主席的身边工作,又得了“中共一支笔”的外号,可见其文学功底非凡。

那么,胡乔木认为《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的“曾”字使用有误,理由为何呢?目前在正式的文献中,已经看不到说法了。

网传胡乔木的理由是“曾”代表了过去,而如今已经是新中国,新时代了。所以他认为用“曾”字不好。毛主席知道以后,回应胡乔木说:“你还是太年轻了,就这样吧,不改了。”

这个说法的前半部分,目前找不到权威的出处,无法确定其真伪

。至于毛主席有没有说胡乔木“你还是太年轻了”,现在也不能确定。

不过毛主席的确是评价过胡乔木,跟随自己二十年,仍是“一介书生”。

胡乔木于1941年2月开始调到毛主席身边当秘书,1949年以前,他的工作主要是撰写公文。

五十年代以后,胡乔木主管新闻宣传,同时参与文件起草,因此才得了“中共中央一支笔”的称号。所以说

他当时是中南海里面,文章写得最好的人之一。

胡乔木的身上遗传了父亲的诗人基因,所以他从小酷爱中外诗词,不过

他在1964年以前,几乎没有进行过填词创作。

在胡乔木的学生时代,中国流行白话新诗,所以胡乔木也创作过一些白话诗。参加革命工作以后,就连写白话诗的时间也没有了,他只是偶尔参与了一些宣传歌词的填词工作。

我们都知道,撰写文章和写诗、填词,完全就是两码事。一篇文章只需要逻辑严密,表述清晰,思想新颖、修辞得当即可。

但是一首好诗或者好词,除了在前者的基础上,还要押韵、对仗,合乎平仄等等,对作者的要求是很高的。不过尽管如此,

在毛主席这里,“外行”针对他的作品,照样可以提出意见。

五、六十年代,毛主席在自己的诗集集中见刊之前,总是会亲自写信给郭沫若、臧克家等人征求意见,送信的人就是胡乔木。

胡乔木当时对旧体诗词的认识以及创作能力,虽然不如上述的大家,但是他也经常给毛主席提意见,而且部分意见还被毛主席采纳了。

例如

毛主席1958年创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中有一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其中的“八万里”在原稿中为“三万里”。后来就是接受胡乔木的建议,改成了“八万里”。

《七律二首·送瘟神》中的“千村薜荔人遗矢”,原为“

千村薜

人遗矢

”,见刊之后,将“苈”字改为“荔”字,其实也是出于胡乔木的建议。

毛主席《水调歌头·游泳》中间的一些断句问题,也是参考了胡乔木的意见。不过比起胡乔木给毛主席诗词提出的建议,毛主席给胡乔木提出的意见,就要多得多了。

1964年前后,

胡乔木因病从岗位上退下来疗养。在这一段时间里,他才正式开始尝试填词创作。

结果他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16首词。

同时,胡乔木还把这些词全部寄给毛主席,让毛主席帮他修改。

毛主席收到这些词作后,非常认真地替他修改好,最后亲自送到《诗刊》去发表了。

胡乔木这下可来劲儿了,他又弄了三首词去找毛主席帮他定稿。

毛主席收到词以后,找上郭沫若、康生等人,一起斟酌,最后送《人民日报》发表了。

等到这些全都见报以后,

胡乔木就更来劲儿了,他一口气寄了27首词给毛主席。这一回毛主席居然花了9个月的时间,帮助胡乔木反复修改这些词作。

结果,胡乔木的行为终于

激怒了负责管理主席生活的江青,

她写信怒斥胡乔木:

你的诗词主席费的心血太多,简直是主席的再创作。以后不许再送诗词给主席,干扰他的工作!

二、“曾”字在词中的意思

前面大致介绍了一下,胡乔木和毛主席作为“诗友”往来的一些情况。主要是想说明,胡乔木对《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曾”字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是很有可能的。

“忽报人间曾伏虎”这个“曾”字,应该怎么解释,

在各种版本的《毛主席诗词》里面,一般都是作“模糊处理”的。

因此假如按照《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上的解释,这个“曾”只能被理解为“曾经,表示从前”,或者“重”,指隔代亲属。

在《王力古汉语字典》中,“曾”在古代还可以作副词,意思是“连……都……”。以上的各种解释,无论哪一种用到《蝶恋花·答李淑一》中,都会显得十分费解。

另外,“曾”字在古代与“增”通用,意思是“增加”。但是在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显然也不能理解为“增加”。

那么,

为什么毛主席还是坚持用这个“曾”字呢?

原来,这个

“曾”字在词中还有一个解释,出自《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意思是,谁说这条黄河宽又广,竟连一条小船也容不下呢?这里的“曾”字,就是乃、竟的意思。

《愚公移山》中“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曾”,也是这个用法。

所以,“

忽报人间曾伏虎”中的“曾”应当读成“zēng”

,意思是

:忽闻报道,人间竟已消灭了害人的猛虎。

终于啊!革命终于胜利了!于是杨开慧、柳直荀的英灵在天,才会“泪飞顿作倾盆雨”。“曾”字的这个用法,对那些不是非常熟悉古代文言的人,是用不来的。

胡乔木尽管文学功底非常深厚,但是平时撰文早就改用了白话,到毛主席身边工作后,也几乎没有创作过旧体诗词

,所以对它的解释产生怀疑,也很正常。

结语

在工作上,毛主席是胡乔木的好上级。在诗词创作上,毛主席也是胡乔木的好导师。所以当胡乔木发现《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的“曾”字用法比较特别的时候,才会反复提出疑问。

胡乔木跟随毛主席几十载年,耳濡目染,获益良多,后来他也爱上了填写旧体诗词。六十年代初,胡乔木因病退下来以后,时常填词寄给毛主席请求指正。

后来不能给毛主席寄词了,胡乔木就把旧体诗词保存起来了。到了晚年,他仍然十分佩服毛主席的才情,于是写下一首《七一抒情》。

胡乔木的诗还是写得相当好的,无愧“中共中央一支笔”的称号。现将《七一抒情》、《有所思》部分摘录于文末如下,供大家欣赏:

《七一抒情》

如此江山如此人,千年不遇我逢辰。

挥将日月长明笔,写就雷霆不朽文。

指顾崎岖成坦道,笑谈荆棘等浮云。

旌旗猎猎春风暖,万目环球看大军。

《有所思·其二》

少年投笔依长剑,书剑无成众志成。

帐里檄传云外信,心头光映案前灯。

红墙有幸亲风雨,青史何迟辨爱憎。

往事如烟更如火,一川星影听潮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