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李世民称帝后,罗艺为何举兵造反?

罗艺跟李世民有仇,再加上李世民登基后对他“步步紧逼”,最终促使他不得不反。

罗艺这个人,史料上评价他为“桀黠,刚愎不仁”,意思就是其生性残暴狡黠,同时还极其固执,且不讲仁义。

这种性格的人,注定了他必然是个毫无原则,反复无常之人。

而纵观罗艺的一生,也确实验证了这一点,从他拥兵自立后,如押宝一般归顺唐朝,再到他介入“玄武门之变”时暧昧不清的态度,以及到其最终起兵反叛,都说明罗艺本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而已。

也正是因为李世民深知罗艺是个反复无常之人,所以在登基之后,才会用各种策略“步步紧逼”,最终,罗艺才在这种压迫之下“原形毕露”。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看在史料中,罗艺造反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史料记载,在武德九年八月,也就是玄武门之变发生后不久,李世民继位登基,而自打李世民登基,虽被加授“开府仪同三司”一职的罗艺却高兴不起来,反而开始惶恐不安。

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旧唐书》

在这种惶恐不安的情绪加持下,最终罗艺于贞观元年正月,也就是李世民登基四个多月后,正式起兵造反。

至于罗艺为何造反,史书中给出了两个原因。

第一是罗艺和李世民有仇。

罗艺和李世民结下的仇,还是在归唐不久后发生的事情。

公元623年,占据幽、营二州的罗艺,主动向唐高祖李渊表示自己愿意归唐,同时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同意入朝,也就是离开自己的大本营,前往长安。

对于罗艺的请求,李渊表示很高兴,盛情接待了罗艺,并拜他为左翊卫大将军。

而在罗艺入朝之时,正值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之间的争斗开始进入白热化期,双方为了壮大自身实力,就对朝中一些大臣、将领进行了笼络。

而罗艺也在被双方笼络的名单之中,但根据史料记录,当时的罗艺更倾向于李建成一方。

为什么说罗艺会更倾向李建成呢?这里有两个证据,第一是罗艺的原部下薛万彻,在李建成处担任要职,并受到重用。

其二是在武德七年,李建成曾开口向罗艺借了三百骑幽州突骑,而罗艺答应了他。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罗艺在当时与李建成的关系确实不错,况且早在武德五年。罗艺还在参与征讨刘黑闼的战役中,与李建成打过交道,因此,双方是有一定感情基础的。

在这种情况下,罗艺被李建成拉拢,也实属正常。

更重要的是,在罗艺入朝之后,还曾经无故殴打过李世民的部下,当时还因为这件事,导致李世民对罗艺极为不满。

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旧唐书》

也就是说,因为罗艺更倾向于李建成,同时又无故殴打了李世民的部下,导致了自此与李世民结下了仇怨,而这也是在李世民登基后,罗艺“惧不自安”的原因之一。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罗艺造反还有一个原因,是罗艺的妻子,曾怂恿罗艺造反。

史料记载,在武德年间,曹州有一个叫做李氏的女子,此人自称能掐会算,并且还能“通鬼神之事”,因此在当地的名气很大。

后来,李渊无意间听说了这个人,出于好奇,就把这个李氏召到了京城,想着见识一下这个李氏的本事。

具体李渊如何见识李氏的本事,史料中没说,但在李氏到了京城后,却认识了一个人,这个人便是罗艺的妻子孟氏。

孟氏当时听说这个李氏算得很准,因此就找机会把她请到了家里,而来到罗艺家中后,李氏对罗艺的妻子说了这样一句话。

“妃骨贵不可言,必当母仪天下。”---《旧唐书》

这话是什么意思,相信大部分人都能看得出来,这意思就是说,罗艺的妻子孟氏,将来要“母仪天下”,也就是会当皇后。

听到这里,孟氏十分高兴,她又让李氏偷偷为罗艺看相,而李氏则接着说出了另外一番令孟氏极为振奋的话。

“妃之贵者,由于王,王贵色发矣,十日内当升大位。”---《旧唐书》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孟氏将来的富贵,是源自于丈夫罗艺,而罗艺当前已经显露出了“贵色”,十天之内,肯定会登上大位。

正是由于这个神婆李氏的一番话,让孟氏认为丈夫必定会当上皇帝,因此就在送走李氏后,“

由邃劝艺反

。”

这便是史书中记录的罗艺造反的两个原因,综合一下就是,罗艺由于曾经支持过李建成,并无故殴打了李世民的部下,因此就和李世民结了仇,而李世民的登基,让罗艺觉得必然会遭到其清算。

再加上自己的妻子信了神婆的话,不断劝说他造反,因此,罗艺最终心一横,一跺脚就反了。

那么,这两个原因,是不是罗艺造反的真正原因呢?严格来讲,罗艺造反确实有上述两个因素,但这并不是全部原因。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两个原因并不充分,也不足以让罗艺冒着极大风险去造反。

先说第一个原因,即罗艺与李世民有仇。

罗艺在当时与李建成有交情不假,并且他的部下薛万彻也确实在李建成处任职,但这并不代表,罗艺就和当时的李世民势如水火。

罗艺这个人,是典型的“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也是从不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人,他人生的宗旨就是,永远给自己留条后路。

比如当初罗艺盘踞幽、营二州时,天下不少势力都曾向其抛出了橄榄枝,试图将其拉入自己麾下,但罗艺却在表面上应承,背地里依旧是按兵不动。

他要做的,就是看谁才是最终胜利者,他才决定加入谁的队伍。

因此,一直到唐高祖李渊称帝,并击败了诸如李轨、薛仁杲等割据势力后,罗艺才主动表示,自己愿意归唐。

并且,在归唐之初,罗艺依旧在自己的大本营,他生怕李唐万一没了,自己到时候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因此只听李唐号令,却不归朝还兵,便是罗艺当时的做法。

到了武德六年前后,唐朝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国大部分割据势力均被平定,而罗艺看到唐朝已经必然是最终胜利者后,方才主动上表,表示自己愿意“入朝”,也就是离开大本营前往长安。

从罗艺归唐的过程就能看到,他说好听了叫谨慎,而说难听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因此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把宝全部押在李建成一个人身上呢?

本着万无一失的宗旨,罗艺必然也不会与李世民彻底交恶。

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当时罗艺的旧部薛万彻确实是在李建成手下任职,但薛万彻的哥哥薛万均,曾经也是罗艺的部下,而他却在李世民那里任职,并且担任的还是秦王府右护军一职。

也就是说,罗艺的两个旧部,分别在李建成、李世民之处,这就已经说明罗艺不仅在和李建成交往,同时也在和李世民交往。

这种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十分符合罗艺的性格。

此外,罗艺无故殴打李世民部下这件事,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李世民当时生气不假,但你要说依照他的肚量,仅因为这件事就忌恨上罗艺,个人认为十分牵强。

如果李世民真的是这么小鸡肚肠的话,那动不动就犯颜直谏的魏征,早就不知道死了有多少回了。

因此平心而论,李世民根本犯不上因为这件事就恨上罗艺,况且,在这件事发生后,罗艺还遭到了李渊的惩治,李渊将其投入大狱,关了不少时日,并狠狠教训了一顿才将其放出。

所以也就是说,这件事在罗艺经历了被投入大狱并惩治后,已经算是翻篇儿了。

还有,李世民曾经有一个心腹,名字叫做刘师立,他与罗艺的私交甚好,而这一点李世民十分清楚,但却并未阻止刘师立继续与罗艺结交。

这说明什么?说明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前,罗艺是和李建成、李世民都保持着一定的交情,他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将来不管谁胜利,自己都能不受牵连和打击。

既然如此,罗艺犯得着因为多年前发生的殴打李世民部下的事件,就铤而走险去造反吗?我想应该是不至于的。

毕竟,历史上的这些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有想法的人,他们在做出任何决定的时候,都要考虑这件事会带来什么后果,罗艺也是如此,他不可能就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就造反,如果他真是这种头脑简单之人的话,那么根本就活不过隋末的乱世。

再说罗艺妻子怂恿罗艺造反这个原因。

这种说法更加不充分,如果当时唐朝尚未建立,或者是刚建立还没有成气候,那么这还有一定的可能,毕竟乱世中谁的拳头硬以及谁敢打敢拼,谁就有可能成为王者。

但问题是,当时大唐已经建立,并且也逐步走上正轨,各方割据势力也在不断倒在大唐的铁蹄之下,这个时候是个人都能明白,唐朝最终将成为中原的最高统治者。

而在这种情况下,就因为一个神婆说罗艺十天之内会称王,罗艺就傻乎乎地去造反,这说出去怕是也没人信啊。

更何况,罗艺能混到大唐高层,说明他是个有一定见识和想法的人,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被妻子一番怂恿,就踏上了九死一生的造反之路呢?

所以,通过上述分析,罗艺曾经示好李建成,以及他殴打李世民部下,还有听了妻子怂恿等因素,只能说是他最终造反的一个诱因,但却不是他之所以造反的核心因素。

那么,什么是罗艺造反的核心因素呢?在我看来,是李世民继位后,对罗艺的一系列调整和处置,影响和损害了罗艺的根本利益,故而,并且罗艺认为,如果任由这种调整和处置发展下去,那么他将来必定没有好果子吃,故而,他才心一横起兵造反。

李世民对罗艺进行了什么调整和处置呢?简单来说,就是不断收回其权力。

罗艺在最初表示要归顺唐朝时,李渊封其为燕王,但由于当时唐朝还处在上升阶段,因此,李渊并未强制罗艺离开其大本营。

之后,也就是武德六年,看到唐朝逐渐成了气候,罗艺便主动表示,自己愿意入朝,即离开大本营前往长安。

对于罗艺的这个请求,李渊自然非常高兴,因此在罗艺来到长安后,就授予其左翊卫大将军一职务。

之后,李渊虽进行了一定的收拢地方军阀兵权的举动,但进行得并不彻底,比如对于罗艺,在玄武门之变爆发前,罗艺已经从左翊卫大将军调任右武卫大将军。

同时,由于武德年间突厥屡犯边境,李渊考虑到罗艺在突厥中素有威名,因此就让他以右武卫大将军的身份,督管关中十二军之一的天节军,并镇守泾州。

所谓关中十二军,乃是李渊设立,共有府兵20余万,按照这个数字推算的话,那么当时罗艺手里掌握着最起码也得有两万人上下。

并且,他所驻守的泾州,距离京师长安仅有不足五百里。

也就是说,在李世民登基前后,罗艺手里不仅掌握着实实在在的兵权,还距离长安不远,这对于李世民来说,绝对是个不稳定因素。

毕竟,罗艺如何加入大唐集团的,以及加入后的表现,李世民是相当清楚,因此他不得不对罗艺采取一定措施。

因此,在李世民刚刚夺权,并成为太子之初,他就开始逐步对罗艺的职务进行调整。

比如在武德九年七月,也就是玄武门之变发生后的一个月,李世民就将其心腹程知节(即程咬金)升任为右武卫大将军,以此来替换之前罗艺的右武卫大将军。

当然,李世民也没忘了抚慰一下罗艺,在当年八月,罗艺被授予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并加授食邑一千二百户。

到了这个时候,罗艺已经咂摸出不对味了,但李世民的动作显然没有停止。

李世民继位后,对唐朝的府兵进行的较大的调整,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全面撤销关中十二军。

曾经负责督管关中十二军的各个将领,逐步被李世民或是调任它职,让其离开关中,要么就是授予其虚职,总之就是,让关中十二军逐步脱离这些人的掌控,而回到朝廷的直接管理中。

比如曾是关中十二军之一的玄戈将军李神通,就在武德九年八月,被李世民“拜开府仪同三司”,并调任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吏史,而他曾担任过的左武卫大将军一职,则有李世民心腹秦叔宝接替。

类似李神通的这种调动,在当时不胜枚举,并且,史书中也没有记载在调离这些原十二军将领后由谁来替补,由此可见,当时李世民是下了决心要裁撤关中十二军。

当然,李世民的这番举动,自然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但也在同时影响到了罗艺的切身利益,换而言之,虽说在罗艺造反前夕,李世民将其免去天节军将军的通知还未下发,但那也是早晚的事情。

因此,面对李世民大刀阔斧的军制改革,罗艺才会惶惶不可终日,他不愿意失去手中的兵权,毕竟没了兵权,对于罗艺来说,那可真是什么资本都没有了。

再加上他想到自己曾经得罪过李世民,这就更让他“惧不自安”,因此,在妻子的怂恿下,罗艺干脆心一横反了。

这便是罗艺之所以会在李世民登基后造反的原因,核心的因素就是李世民出于维护统治的目的,不仅在逐步削减罗艺的权力,同时还在进行着军制改革,而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到了罗艺的切身利益,因此,罗艺出于“无奈”,才会决定造反。

只不过,罗艺有造反之心,却无造反的实力,纵观他的整个造反过程,和一出闹剧差不多。

贞观元年正月,罗艺正式造反。

前文讲到,罗艺当时是天节军将军,其麾下大约有两万人左右的兵马,按理说这实力也并不算差,但问题是,这两万人可不一定都听罗艺的。

尤其是罗艺要干的是造反这种掉脑袋的事情,因此,自然会有绝大多数人不会跟着他拼命。

当然,罗艺也知道这种情况,因此他当时采取了“欺骗”的方式,并没有告诉手下自己要造反,而是骗他们说,朝廷有密诏,召自己和天节军入朝。

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至于豳州。---《旧唐书》

在到达豳州时,豳州的守将赵慈皓最开始并不知道罗艺这是造反来了,因此按照礼节出城谒见罗艺,而这恰好给了罗艺一个机会,他趁机率兵突进,占据了豳州城。

而豳州城当时距离长安仅有300余里,形势一度十分危急。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迅速做出了反应,他安排长孙无忌以及尉迟敬德为统帅,率领大军前去讨伐罗艺。

同时,由于豳州距离长安不远,因此罗艺的造反难免会引起长安人心浮动,所以,李世民还特意安排了左骁卫将军刘师立来掌管长安局势,避免出现骚动。

从李世民的安排中就能看出,他的军事素养那绝不是一般人,方方面面都有所考虑,但通过之后的平叛结果上来看,显然李世民这种郑重其事的安排,高看了造反的罗艺。

当时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出发后,这边豳州城中也在“暗流涌动”,豳州守将赵慈皓在不慎被罗艺攻破城池后极为懊悔,因此就决定将功折罪,他和驻扎城外的统军杨岌暗中商议,决定找个机会除掉罗艺。

但不幸的是,两人的密谋不慎泄露,而罗艺知道后,当即抓了赵慈皓,并准备将其处死。

由于赵慈皓被抓,导致他在约定时间内未能与杨岌会面,这就让敏锐的杨岌察觉出了城内必然出了变化,因此,他干脆破釜沉舟,直接带着手下军士强行攻城。

原本他以为,自己会为国捐躯,但没想到的是,罗艺手下根本没怎么抵抗,因此,杨岌杀入城中,救了赵慈皓一命。

看到大势已去,罗艺不得不丢妻弃子,仅带了两百人往突厥方向逃去,但没等他走到突厥境内,其手下的两百人就跑的差不多了,而剩下的人一合计,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干脆杀了罗艺,回去领赏吧。

于是,罗艺就这样在逃亡途中被部下斩杀,而其首级被之后被送回了长安。

至于前来平叛的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两人本想趁此机会立个功劳,但结果等他们走到的时候,罗艺都已经凉透了,最终,二人结结实实当了一回观光客,重新返回了京师。

当然,罗艺由于造反,因此罪不可恕,他虽然已经死了,但他的妻子却因为怂恿之事受到了牵连,同时当初那个说罗艺“十日为王”的神婆李氏,也和罗艺的妻子一起被押往长安斩首示众。

所以说,封建迷信害死人啊。

综上所述,罗艺之所以在李世民登基后造反,表面原因,是由于当初他和李世民有一定的恩怨(帮助李建成和殴打李世民部下),此外还有他老婆听信神婆之话,对他的怂恿,而核心的原因,就是李世民登基后对罗艺权力的一步步减除,让罗艺危机感甚重,他为自己的将来担忧,因此才下定决心谋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