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历史上特聪明的商人,三次散尽家财,三次荣登首富,名字很熟悉

大部分人们都向往有钱的生活,但更多的人们对于商人的普遍态度是:又爱又憎,又喜又怕。

拿中国古代社会来说,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极其容易向商业过渡,但是从商业的角度出发又会影响固有的社会结构,因此,各朝各代统治者必须抑制商业的发展,才能稳固政权。所以中国古代社会等级一直是士在首位,商在末位。

正因为如此,商人在古代社会一直都是如履薄冰,越有钱越谨慎,皇帝什么时候瞄准了你,就可以用任何意料之外的理由惩罚你。所以作为一名商人一定要审时度势,否则噩运来临的时候失去就的不仅仅是钱财了。

说到审时度势,春秋时期的范蠡绝对是商人之中的典范了。他三次做到富可敌国,却及时散尽家财,保全性命后再卷土重来。后人尊之为财神。

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于宛地(今河南),本来是在楚国,后来在公元前511年进入越国,作为一名政客开始辅佐越王勾践。

公元前439年,越王伐吴失败,范蠡和勾践作为奴隶,在吴国忍辱偷生了三年。三年后回到越过,此后范蠡辅佐越过不断积蓄力量,并像吴王夫差赠送钱物、美女,故意修一座残破的小城麻痹吴王的视线,慢慢消磨吴王夫差的意志。

公元前473年,吴国战败,夫差自杀。几年之后,越过国力鼎盛,越王实现了霸业,这时候范蠡却辞官归隐,泛舟五湖。朋友们不理解他这么做的原因,范蠡给好友文种的信中写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作为一名政客,他有足够宽广的格局和足够清晰的头脑,从不把什么权利放在眼中。他知道越王这种人只能共赴患难,不能共享荣华,现在霸业已成,他留下不会有好下场,所以尽早离开了。果然,好友文种不久后便被赐死了。

离开越国后的范蠡来到了齐国,这里沿海,他更改了姓名,开始耕作、捕鱼、贩盐,每几年时间就积累了数十万的家产,齐王听说之后知道这是个能人,便有心召他入朝。范蠡听到后一笑置之,并把所有的钱财、田产全部送给了朋友,离开了齐国。

第三次他来到了陶地,在这里他又在短短几年内积累了比在齐国还要多的财富,在全国首屈一指。然后他又一次把财产分给众人,归隐山林了。

范蠡其政从商,且三次散尽家财,每一次他都能很快地积累相当多的财富,日子过得很好。在为官之路上功劳显赫,从商之后自然不用说,他还是有名的思想家,对道家思想颇有研究,北魏李暹为《文子》作注,就曾指出:文子“姓辛,葵丘濮上人,号曰计然,范蠡师事之。本受业于老子,录其遗言为十二篇。”

从他的所作所为也可以看到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著书方面,他写过两篇兵法,还有《陶朱公生意经》、《卢氏本草经》等,在各个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

反观其他商人的行为,就能对比出范蠡的大智慧。最典型的就是弃商从政的吕不韦,吕不韦在从商之路上也是眼光独到,在赵国,他奇货可居的典故至今为人称道,但是回到秦国后他从一个商人变成了相国,最终卷入了嫪毐造反的事件里。

再看看富可敌国的明朝富商沈万三,相传当年有位老人送给朱元璋一把刀,送给沈万三一个聚宝盆,此后沈万三凭借聚宝盆一步步变成了明朝首富,朱元璋一路砍到元大都当上了皇帝!

当然这是民间故事不足为信,但是成为首付之后,沈万三可谓是风光一时,名动皇宫内外。朱元璋打了胜仗要奖励将军,沈万三直接买单,犒赏三军,分分钟搬来了几大箱大箱银票。

朱元璋准备修长城,沈万三说你一半我一半吧,不想让你负担太重。朱元璋觉得,这人是真的狂妄,不过他觊觎的是沈万三手上的财富了。不久之后他陷入蓝玉案,万千家财如泥沙入海。

商人成功后总会非常引人注目,但是陨落的时候也是很快的,晚清巨富胡雪岩;还有开设全国连锁票号的晋商,发展了几百年时间,没落也不过就是十几年的事。

所以,我们应该从范蠡身上看到适可而止、不过度爱面子,不贪得无厌,要具备机敏的眼光等优秀的品质,对于任何时代、任何职业的人来说都事非常适用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