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615年,一猎户闯进太子寝宫见人就打,是谋害太子,还是苦肉计?

1615年5月初四,大明慈庆宫内,一个壮汉手持木棍打伤守门太监后,大喊着:“杀奸贼!”便朝着太子扑去……一场影响历史走向的大案正式上演,然而结局却扑朔迷离!

一个普通百姓如何进入守卫森严的皇宫?而他为何认为太子是奸贼,非要除之而后快呢?这还要从万历皇帝册立太子时说起。

明神宗朱翊钧在位48年,看似英明神武开创了“万历中兴”,却在立太子的问题上犯了糊涂。

他因宠爱郑贵妃,爱屋及乌便想立贵妃所生皇3子福王朱常洵为太子。

在中国古代,从周朝开始,皇位继承就有着严格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简单解释一下就是:不管是贤能,还是平庸,皇位的第一继承人是嫡长子。所谓“嫡长子”,就是皇后所生年纪最大的皇子。

如果皇后的儿子不是皇长子,就要用到“立子以贵不以长”来确定继承人。说白了,在有皇后嫡子存在的情况下,嫔妃所生庶长子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假如皇后无子,就在皇帝的庶子中,按照年龄的长幼来确定皇位继承人。此时,庶长子就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

万历皇帝的皇后王喜姐,史称“孝端显皇后”,史书记载:王皇后孝顺贤惠,对万历皇帝的庶子们都非常关爱。

很遗憾的是,王皇后没生出儿子。这就让其他皇妃和皇庶子们产生了想法,其中宠冠后宫30余年的郑贵妃最为积极,一直撺掇万历皇帝立自己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为太子。

万历皇帝也最亲近这个儿子,便欣然答应。可他的提议,遭到了朝臣们的坚决反对,即便是皇太后李氏和王皇后也时常劝谏皇帝放弃这一想法。

朱常洵排行第3,在他前面还有个庶长子朱常洛。按照礼法,皇位的第一继承人是朱常洛才对。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为何万历皇帝如此偏心呢?

因为庶长子是皇帝酒后与宫女所生,再加上朱常洛好酒色、才能平庸,万历实在看不上这个儿子,平常根本不待见他。

“太子者,国之根本”这件事关系“国本”之争,皇帝自己做不了主。万般无奈之下,万历皇帝才顺“民意”,固“江山”,心不甘情不愿地册立朱常洛为太子,并迁移慈庆宫居住。

可先后在皇宫内发生的“妖书案”和诅咒李太后案,让朝堂众臣对郑贵妃的疑心不减。只是因为皇帝的恩宠,最后都不了了之。

就在双方明争暗斗之际,终于爆发了震惊全国的宫廷仇杀案“梃击案”。

一天黄昏,一个名叫张差的猎户,手持粗木棍闯进太子朱常洛的寝宫。太监们上前阻拦,都被他打倒在地。

关键时刻,太子内侍韩本用带着侍卫赶到,将张差当场擒获。万历皇帝闻讯大惊,当即下旨问罪。按大明律,巡城御史刘廷元接案审讯。

问了几个时辰,御史只问出男子名叫张差,是蓟州井儿峪的猎户,口中颠三倒四地说着“吃斋、讨封”之事,就像一个疯子。

御史无奈(装糊涂、真聪明),把人犯赶紧转交给刑部审讯。

刑部郎中胡士相一审:张差被邻居欺负,放火烧掉了柴房,便来到京城告御状。他不认得路,迷迷糊糊从东门进入,半路上遇到两个太监给了他一根木棍,然后指引他到慈庆宫申冤……最终,胡士相得出结论,张差是疯子,奏请万历皇帝圣裁。

案子审得不明不白,不要说皇帝,就连一些大臣都看不下去了。其中刑部主事王之寀觉得有蹊跷,就威逼利诱骗出了张差的实话:

张差原名张五儿,平常靠砍柴、打猎为生。

一个月前,亲戚马三舅、李外父找到他办事,不仅好酒好菜地招待他,还许他30亩良田。于是,张差随着两人入京,来到一个老太监的宅子里暂住。

几天后,老太监带他进了紫禁城,经过厚载门,来到慈庆宫。老太监交给张差一根木棒,并嘱咐他说:“你冲进门去,见人便打,尤其见到穿黄袍者这是个奸人,打死他就算完成任务了……”

这才引出了文章开头的一幕,在大牢中的张差好吃好睡,等着太监将他救出牢狱。没成想,自己只是个“弃子”。

经王主事分析自己的处境后,他不甘心一人受死,便把这幕后之人和盘托出。根据张差的供言,查出竟然是郑贵妃手下的太监庞保和刘成参与其中。

“贵妃想害太子!”一时间,朝野哗然,郑贵妃惶惶不可终日,急忙向万历皇帝哭诉冤枉。

“众臣激怒,朕也不便为你解脱,你向太子求情吧!”

当着太子朱常洛的面,万历皇帝话中有音,作为儿子只能见好就收:“儿臣以为,这是张差一人之罪。请父皇下旨,不可牵连他人。”

有了这个“台阶”,可谓皆大欢喜。苦主不想再追查,皇帝也同意,最后张差只能当“替罪羊”处死了事。

临死前,张差愤恨言道:“事败,独推我死,同谋竟付之不问!”

他的两个亲戚,被发配边疆为奴;太监庞保、刘成被皇帝密令处死,此案遂成明朝三大疑案之一。

后来,便演绎出郑贵妃蓄意刺杀和太子自导自演苦肉计两种猜测。对此,您怎么看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