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文言文读本:吴承恩放浪诗酒+孟浩然游京师

吴承恩放浪诗酒

■清·孙云锦①

吴承恩性敏②而多慧,博览群③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④之风。复善谐剧⑤,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数奇,竟以明经授县贰⑥。未久,耻折腰⑦,遂拂袖而归,放浪⑧诗酒。

【字词注解】

①[孙云锦]1821-1892年,字质先,安徽桐城人。有《印禅空诗集》印存。②[敏]聪明。③[群]众多。④[秦少游]秦观,北宋文学家。⑤[谐剧]喜剧。⑥[数奇,竟以明经授县贰]科举运气不好,最终仅以“明经”生的名义担任了县官的副职。⑦[耻折腰]以屈身事奉权贵为耻辱。⑧[放浪]放纵不受拘束。

【要点导引】

吴承恩是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古典名著之-《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博览群书,熟悉古代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但他科考不利,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西游记》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作者通过虚幻的世界,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生活情景。

【读读练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敏而多慧

(2)有秦少游之

(3)复谐剧

(4)以明经授县贰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为诗文下笔立成。

(2)未久,耻折腰,遂拂袖而归,放浪诗酒。

3.吴承恩能够“为诗文下笔立成”的两个原因是

4.短文中的吴承恩是怎样一个人?简要说说这与他在《西游记》中写的故事有什么关系?

第一问:

第二问:

孟浩然游京师

■北宋·范镇①

孟浩然年四十,乃游京师。王维私邀入内署②,俄而③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④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⑤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字词注解】

①[范镇]1007-1088年,字景仁,华阳(今成都双流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翰林学士。范镇著述甚丰,曾参与修编《新唐书》。中国史学界有“三范修史”的佳话,三范指范镇、范祖禹、范冲。②[内署]指翰林院。宫内的一个办事机构。③[俄而]一会儿。④[朕]皇帝自称。⑤[不才明主弃]孟浩然写的诗中的一句。意思是皇帝没有看中他的才华,不重用他。

【要点导引】

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40岁时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没有中榜。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经历了文中所述的事件后,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孟浩然诗歌创作的题材比较单一,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然有一些愤世嫉俗的语句,但是更多的是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读读练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乃京师

(2)王维邀入内署

(3)维以实

(4)卿不求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

(2)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

3.“浩然匿床下”的原因是

4.皇帝说“奈何诬我”是因为

5.唐期诗人李白与孟浩然彼此感情也很深厚,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传世,其中著名的诗句是“。”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