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47和56冲:苏联授权我国生产AK47,拿到图纸后的厂长:好枪!

AK47应该是人类历史上名气最大的突击步枪,不仅被多个国家作为制式武器使用,还对其进行仿制,催生出百花齐放的AK系仿制步枪。我国也曾将仿制型AK47作为制式步枪使用,这就是大名鼎鼎的56式冲锋枪。

AK47之所以能来到中国,和一五计划中苏联对我国的大力援助是分不开的,当时苏联在各个领域都对中国进行了力度空前绝后的技术援助,而中苏轻武器项目合作的果实就是AK47中国仿制型号的出现。

和其他国家的仿AK不同,中国的56冲是少有的获得了苏联生产许可的仿制品,简单来说就是有官方授权,这也让枪械的装配质量和相关性能都有一定保证。负责仿制AK47的庆华机械厂厂长孙云龙至今仍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

孙云龙回忆,1954年4月份的时候,机械厂迎来了一批远道而来的贵客,这些人是他的同行,都是来自苏联的枪械专家。当时解放军的自动武器十分匮乏,几乎都以冲锋枪为主,而美苏等国早已换装突击步枪作为制式武器,火力上的巨大差距让我军意识到轻武器换代已经迫在眉睫。

好在当时的苏联就有一种突击步枪能够完美满足解放军的需要,这就是枪械大师卡拉什尼科夫的传奇作品——AK47突击步枪。该枪使用7.62X39中间威力弹药,具备全自动射击功能,对于600米以内的目标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在得知中国有意引进AK47后,苏联方面提供了样枪交给解放军测试,我军对于AK47的表现极为满意,认为该枪的可靠性,勤务性都非常不错,在有效射击距离内的精度也能满足要求,适合作为我军新一代制式武器使用。

确定引进AK47过后,孙云龙所在的庆华机械厂承担了该枪的仿制工作,到来的苏联专家正是来送AK47原始图纸的。孙云龙记得,当时他一看到枪械图纸,就发出了真是一把好枪的感叹。孙云龙见识过当时国内外各种轻武器,但AK47这样的设计还真是第一次见。

为了让仿制版本的AK47也能达到原版枪械的性能,孙云龙对制造车间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先是重新划定了不同单位的工作区域,又让工人们接受了全新的生产培训,这一过程中,苏联专家会不停的提出相关建议,在做好一切准备后,所有人都对仿制工作充满信心。

为了仿制AK47,庆华机械厂全体职工加班加点的投入生产,有人会问,照着图纸抄有那么麻烦吗?实际上孙云龙仔细研究过AK47的设计图,他要做的不仅是仿制这种枪械,还要对其进行一些改进,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AK47的仿制改进工作足足持续了两年,第一批成品枪才顺利从生产线下线,这第一批步枪一共有3000支,只有通过了定型小组的检验才能正式列装部队,而这也是对孙云龙和庆华机械厂劳动成果的最终检验。

1956年,定型小组的专家云集庆华机械厂,对枪械进行射击精度,可靠性,零部件互换等关键能力做了十分严格的测试。孙云龙信心满满,他相信自己和众人付出了无数心血的步枪一定能顺利通过测试。

测试结果果真如孙云龙所料,他们仿制的步枪表现出了绝佳的设计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了军方拟定的相关指标,获得定型投产的资格,由于定性时间是1956年,所以就有了56式冲锋枪的新名称。

很多人都会好奇,56冲仿制的AK47明明是突击步枪,为何我国会称其为冲锋枪呢?这其实是当时时代下解放军对于单兵武器的划分较为落后所导致的,突击步枪并没有单独分类,而是和同样可以全自动射击的冲锋枪混为一谈。

好在解放军部队很快就意识到了56冲和传统发射手枪弹的冲锋枪有所不同,找到了正确的使用方法,并逐渐将其作为我国的制式武器发放到每一个战士手中,解放军的单兵火力也因此得到了极大提升。

56冲一经服役,就迅速成为了解放军官兵最为推崇的单兵武器。这种步枪在使用中表现出了极好的性能,尤其是300米范围内,56式冲锋枪所能提供的压制火力是此前解放军任何一种轻武器都无法比拟的。

虽然性能优秀,但56冲在生产上却存在一些问题,由于56冲早期和原版AK47一样都采用了铣削工艺制造机匣,不光成本高昂,还十分浪费工时。庆华机械厂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迅速投入到了对56冲机匣的改进当中,试图将机匣改为冲压工艺制造,降低生产难度。

从1962年起,所有的56冲都开始使用冲压机匣,这也使得该枪的年产量从7万支突破到10万支以上。后来为了适应机械化作战,又研发了装备折叠枪托的56-1式突击步枪,该枪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56冲在解放军一直服役到80年代才被更新的81式自动步枪取代,但56冲的传奇并没有结束,相比于原版AK47,56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外销王者,世界热点地区出现的AK超过一大半都是国产的56式冲锋枪,就连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电影《战争之王》中出现的近万把AK,几乎都是国产56冲,足以说明该枪的顽强生命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