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五五授衔时,有两位红军团长仅获授上校军衔,分别是谁

大家都知道,1955年,我军首次对全体有军职的军队干部进行授衔,史称“五五授衔”。此次授衔,全军共有60余万名干部获得了准尉以上军衔。其中: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7名(含1956年和1958年补授);中将177名(含1956年和1958年补授);少将806名(含1956年和1958年补授),大校军衔1266人。

红军时期的团长,在抗日战争初期会被降级使用,大部分会是副营长,少部分是营长。中期基本就可以升任团长了。到了抗日战争后期,战功高的可能会升任副旅长或旅长。

即使战功一般,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做到师长或副军长也是没问题的。这样的话,到了五五授衔时,大概率会是少将军衔,极个别的可能授大校。

但是,在五五授衔时,却有两位红军时期的团长,仅仅被授予上校军衔,级别甚至不如自己以前的老部下,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位将领吧,第一位叫做杨上堃,与杨尚昆同志的名字读音很相似,但级别却差了很多。

杨上堃,江西兴国人,出生于1914年。杨上堃自幼家境贫寒,饱受地主阶级的压迫。虽然出身寒微,但杨上堃却不坠凌云之志。他从小就有一颗革命的心,经常与地主恶霸作斗争。

当地革命组织见杨上堃年纪虽小,但志气却不小,便对他进行了着重培养。年仅六岁时,杨上堃便加入了儿童团。

后来,时任红四团政委的杨成武亲自点名,安排杨上堃到红四团做了一名通讯员。不久,杨上堃便找到杨成武,主动要求上前线打仗,杨成武微笑点头。

进了一线部队后,杨上堃作战勇敢,每次战斗必奋勇冲锋,很快便被提拔为连长。

在长征中,杨成武指挥红四团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担任开路先锋的角色,而杨上堃指挥的第二连,则是先锋中的先锋。

强渡乌江天险时,杨上堃指挥十六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驾驶一辆小小的木船,乘风破浪,迎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进,一举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后,杨上堃率部继续勇往直前,突破了黔军倚仗山势布置的机枪阵,一举将敌人击溃,为红四团打开了前进的方向。

腊子口之战时,杨上堃连的勇士们在苗族战士云贵川的带领下,从悬崖峭壁上爬上上去,绕到后路,向鲁大昌的部队发起了突然攻击。

面对从天而降的红军将士,甘军溃不成军,撒腿就跑。就这样,杨上堃再次在腊子口立下奇功。

凭借在军队中的出色表现,杨上堃的级别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很快便升任团长。

抗日战争开始后,红四团所部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独立团,由杨成武担任团长,杨上堃担任一营营长。此时的杨上堃,是杨成武麾下的一员猛将。大家都知道,杨成武是开国上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杨上堃大概率会是开国中将。

但是,杨上堃日后的发展轨迹却不尽如人意。

1939年,杨上堃被任命为晋察冀一分区第一团参谋长,不久,改任新成立支队的支队参谋长。

支队是旅级单位,杨上堃此时的级别,相当于旅参谋长,可见杨成武对他的器重,他在军队中无疑有着光明的前途。

但是,杨上堃对此却很不满意。杨上堃担任团参谋长时,在战斗中奋勇作战,力争成为团长。但此时却被任命为二线部队的支队参谋长,心中感到很失望。

不久,在别有用心的侦察科长袁彪的煽动下,杨上堃与袁彪带着20余人拖枪出走,打算到徐水一带打游击,开辟新的根据地。

离开大部队后,杨上堃想起杨成武对自己的谆谆教导,想起与战友们并肩作战的情谊,开始后悔起来。不久,他便返回了部队,找到杨成武表示悔过,杨上堃最后被开除了党籍。

后来,杨上堃因为态度良好,被派到抗大学习,解放战争时期被派往东北,并被恢复了党籍。在东北,杨上堃先后担任过敦化工委委员、桦甸县保安团长、吉林警备副司令兼吉林军区警备团长等职务。

四野入关后,杨上堃担任过赣州军分区副司令员,1952年评定干部级别时,杨上堃被定为副师级,1955年,杨上堃被授予上校军衔。应该说,按照他的级别,这个军衔是非常合理的。

杨上堃在红军时期就做到了团长,抗日战争时期官至旅参谋长,是杨成武非常器重的一员猛将。如果不是一时冲动犯了错误,他在五五授衔时,大概率会是开国中将,可惜了。

说完杨上堃,再来说说另一位红军时期担任团长,建国后却只是上校的将领:池义彪。

池义彪,福建长汀人,出生于1909年6月。池义彪家境贫寒,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前往造纸厂做工,当时年仅11岁。

虽然生活艰难,但池义彪却不坠凌云之志,红四军开辟闽西根据地时,池义彪联合了数十位同事,一起参加了红军。

由于年龄尚小,池义彪被安排进了少先队。1931年,22岁的池义彪进入长汀县独立团,正式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在红军队伍中,池义彪作战勇敢,很快便被提拔为班长。作为部队中的青年才俊,上级特地安排池义彪进入红军学习充电,完成学业后在部队先后升任排长、连长、营长。

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后,池义彪被留在了闽赣苏区,率部坚持游击战争。1936年,因为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扫荡,池义彪的游击队损失惨重,池义彪指挥硕果仅存的6名战友退入山中,继续坚持斗争。

在山中,池义彪和战友们靠打猎、采集野菜、饮泉水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半年后,扫荡的国民党部队才撤走,池义彪与战友们下山寻找大部队,找到闽西红军主力后,池义彪被任命为游击支队支队长(正团级)。

值得一提的是,开国少将钟国楚,就是池义彪的六位部下之一。连部下都是开国少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池义彪大概率会在建国后获得中将军衔。

抗日战争时期,池义彪先后担任过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一营营长、第二纵队第六团副团长、团长、第一师第五团团长等职务,还作为新四军第一师的代表,到延安参加了党的七大。

池义彪授衔低的根源,从抗战时就落下了。我们前面说的杨上堃,到抗战中期已经是八路军的旅参谋长了,池义彪到抗战后期却仅仅是新四军的团长。要知道,新四军的干部级别,是比八路军低一级的。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池义彪被派往东北战场,担任辽南军分区独立师第四团团长。之后,他先后担任过辽南独立第一师第二团团长、东北军区警卫师卫生部长、东北军区164师后勤部政委等职务。

1952年评定干部级别时,池义彪被评定为副师长,按照这个级别,1955年他被授予上校是很正常的。

我们看到,池义彪从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一直到解放战争中期,级别都是介于正团级或副团级之间。解放战争后期,他虽然升任师长,但并非一线部队的师长,而是地方部队师长,地方部队的师长,其实只是副师级。

所以,池义彪被授予上校军校,是非常合理的。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