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明朝开国皇帝,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年轻时贫穷,为地主牧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朱元璋进入皇觉寺。在25岁的时候,朱元璋加入了郭子兴领导的红领巾军队,以抵抗元朝。
公元1356年(至正十六年),朱元璋被部下视为吴国公。同年,集庆路被占用,改为应天府。在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打败了所有的农民起义后,他在应天府成为皇帝,国家是大明,年号是洪武。此后,结束了中原蒙元统治,安抚了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了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复耕,奖励开垦;安置驻守;组织全国农民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花等经济作物,木材作物;还帮助明朝百姓致富,压制权力;下令解放奴隶;减税严惩贪官;派人丈量土地,检查户籍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在历史上被称为洪武之治。
在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除了宰相,设立了三个部门,即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行使权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明朝皇帝朱元璋可能是所有皇帝中最特别的一个。不仅因为他的肖像画丰富,更重要的是,在他的肖像画中,对比也是最大的。没有人确切知道朱元璋长什么样。
今天我们只能通过他的肖像来推测他的长相。然后,分析朱元璋是否丑陋,我认为从以下三点不难得出结论:第一,哪幅肖像更可信,有巨大的差异;第二,通过遗传学,从外表来证明;第三,通过简单的逻辑推理分析。首先,流传到近代的朱元璋的肖像众多,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美丽的,另一类是丑陋的。
那为什么差距这么大?总之,美丽的来自明朝的官员,丑陋的主要来自清朝的民间。根据民间传说,画师在画朱元璋时不满意。直到有一幅画面似乎与众不同,极其美丽,朱元璋才不满意。更别说故事的真相了,反正连朱元璋自己都不能争辩。为什么?因为当画家画皇帝的肖像时,他情不自禁地“点缀”它,也就是说,装饰它。
例如,就像我们今天习惯用PS的脸拍照一样,朱元璋也是一个人。朱元璋喜欢美。更有甚者,皇帝的画像将会传给后世。朱元璋当然希望传递更多美丽的形象。那么可以说朱元璋的画像是假的吗?我不相信。我认为即使是假的,也应该是有限的。同样,朱元璋当然不想拍一张与自己完全不同的照片,为后代献祭。
这可能吗?从遗传学角度来看,朱元璋的画像不可信。朱元璋的画像丑陋,但是看到朱元璋的子孙的画像,就可以看出来,朱元璋子孙的画像是很漂亮的,与朱元璋大不相同。因此朱元璋的画像,尤其是丑陋的画像,应该辨别地看待,不可能是朱元璋的真实面目。在正形象中,无论是壮年坐像,还是晚年半身像,其服饰、帽子和面部造型都是相近的,其服饰是符合明代帝王礼制的。
朱元璋的画像中,庄重庄严的不在少数,这些画像的可信度非常高。这种庄严的画像中,全身坐像描绘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头戴乌纱帽,身着黄色龙袍,腰围绿红相间的腰带,双手靠于龙椅,置于腰侧,旁有黄色玉圭相伴。胡敬在其《南薰殿图像考》中称其“服冕垂旒,被衮执圭”,是可与其相印证的。
朱元璋之后的明宣宗、明宪宗和明英宗等诸多帝王像中,其服饰也与此大致相类。通过这样的画像比较来看,朱元璋的庄重庄严的画像,可信度是很高的。丑陋的朱元璋画像,只能说是有人刻意为之。在正形象中,朱元璋脸面红润光滑,并无黑痣。丑陋的朱元璋画像中,朱元璋的相貌丑陋,脸上有很多黑痣。
同一个人的画像,竟然有如此天壤之别,这在中国历史上,确乎是极为罕见的。《明史》记载朱元璋形象说:“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此处并没有指出朱元璋有“异相”,其次在这段内容中,记载了“奇骨贯顶”,也与异形像中夸张变形的下颚明显不是同一回事。
明人何乔远(1558—1631)在其《名山藏》中也进一步佐证了朱元璋的这一形象:“日章天质,凤目龙姿,声如洪钟,奇骨贯顶。”这样看来,朱元璋的丑陋画像,显然是不对的。明人谈迁(1594—1657)在其《枣林杂俎》中有“疑像”一节谈到朱元璋的画像,内容记载为“太祖好微行察外事。微行恐人识其貌,所赐诸王侯御容一,盖疑像也。真幅藏之太庙。”(中华书局,2006,1页)这就说明,出现朱元璋的“疑像”,是其本人有意为之,当时的王侯所得到的朱氏本人的画像,都不是朱元璋本人的真实形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