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北洋军阀的功劳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三十八):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历史上,北洋军阀的名声不佳,除了一些敢于疾风中扛纛的名角儿,草包确实也比较多。北洋时期多次和鲁迅展开“笔伐”的名嘴陈源,也曾给不可一世的“草头王”们当头一骂,即“其余的军阀,都是时势造成的草包”。这一点和鲁迅也算是殊途同归,毕竟民国元年的盛夏,当时仍是“科长”的周树人,与即将继任教育总长的范源濂,在受到袁项城接见后,给出了“这中间只有袁项城略知怎样对待知识分子,对稳定统治亦最为有利”的评价。作为北洋军阀的“老头子”,这个心机似海的旧派权臣,骨子里其实也是一个“实干家”。

但是,有能力的“干吏”,自然做不了人畜无害的“可人”。晚清名臣众多,爱惜羽毛有“可人”之称者,也就只有一个“香帅”张之洞,代价却是得意门生唐才常的项上人头。所以,学乖了的北洋军阀,开始得过且过混日子,毕竟“老头子”在混沌乱世中激起的治世欲望,反而成了误入歧途的欲盖弥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成为北洋军阀功劳观的准则,草头王们都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称王称霸,晚清宦海那套“多磕头,少说话”的生存智慧再次成为信条,以至于草包开始遍地走。最著名的草包莫过于有“青天草包”之称的韩复榘,这位韩青天虽然是武夫出身,然而钟爱在辖境内升堂断案,刷存在感的同时渴望有所功劳,不过效率之高,俨然儿戏。

其实,无论是韩复榘这样的小军阀,亦或是徐世昌这样的北洋元老,都清楚明哲保身的最好方式。民国六年,丁巳闹剧之后,长江三督之首、直系军阀掌门人冯国璋带领一师卫队北上,就任北洋代理大总统,孰料再次与执拗的“北洋之虎”段祺瑞上演老戏码,徐世昌受梁士诒邀请出山调解,留下“往日明斗,我能解。今日乃暗斗,恕我无能为力”的委婉说辞,拒绝趟这趟浑水,其实只是为求“无过”。毕竟冯段两人背后的直皖两大军阀集团,都是得罪不起的实力派。“保定王”曹锟也是这样一位善于“只求无过”的角儿,大智若愚地捧出吴佩孚这位“吴大帅”,自己作为“老帅”坐享其成。

最终,早在民国五年率领第三镇北洋军南下对战护国军,曹锟都是亦步亦趋地稳扎稳打,在泸州、纳溪捷报频传,却绝不贪功冒进,最后与护国军隔水相峙,静观其变。既在北洋群雄中博得了为老头子冲锋陷阵的“虎将”之名,也没有与西南军阀彻底撕破脸。不过段祺瑞则是“无功即是过”的践行者,在这位“老头子”的衣钵传人看来,无辜不是无能的借口,武力南征成为“虽千万人吾往矣”孑然,这种功劳观带给段祺瑞的是四面树敌。民国九年的直皖战争中一败涂地,皖系军阀也一蹶不振,只有梁启超对其评价看得透彻:“其人短处固所不免,然不顾一身利害,为国勇于负责,恐无人能比。”

参考资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北洋派之起源及其崩溃》、《菜根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